关于她为什么能看懂他手上的设计图纸这件事,她已经非常刻意地找了几次话头打断这位热情的郑工头了。
为什么会看懂,为什么会看懂?肯定不是无缘无故能看懂的啊。
而且她也算不上懂,顶多知晓方位而已。
他的恭维让她有种如鲠在喉的尴尬。
一种任人窥探的无力感,让她有些后悔留下来与他们一道。可是她又不能直面反驳,对方也是出于善意。
若是一个人太客气周到,也不见得都是好事。
“你们为什么要了解以前这里是做什么的?”憋了半程路,她还是忍不住问了一旁的郑伟,她发现好像只有他最关心。
“这里拆迁重建,陆总说希望能够保留一些以前的气息在新的设计理念里,就想多了解一点。”他不知道对方是这个用意,该带的人没带。
一早上的,问啥都答不上,显得很不敬业,所以这会逮着个人,竟比他们还要上心,就是怕她走了,一切又回到原点。
“他负责拆迁?”她压低声音问道,确定走在后面的两人听不到。
“是乔氏集团的标的,陆总是这次的总工程师。”郑伟自然地接道。
顾青舟会意地点点头,合理的安排。
穿过这个拐角,下一个就是她的福地,也是她后来的禁地。
“顾小姐以前住这里吗?”他们刚刚已经互相介绍过,所以换了称呼。
“没有,我以前在这边上过学。”对着这样的陌生人,她没什么好遮掩的。
其实东湖小学离这边还有两个公交站的距离,她以前的家离这里还要延伸三个公交站。这个少年宫算是在两地折中的位置,但也不是离家或者学校最近的。
这里以前算是居民聚集区,附近的单位多、宿舍多,有人的地方就什么都有,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邹瑛的单位也在这里,这就是选择让她到这里来上少年宫,消磨时光的原因。
印象中,妈妈一共来过少年宫两次。
一次是她首次踏入少年宫,还有一次是少年宫的老师以无以言表的心情给邹瑛打电话,说是申城的“利鹰”射击馆来选人,一眼看中了顾青舟,希望能与家长聊聊。
那时,她接触射击,不过才三个月的时间。
邹瑛匆匆赶来,听了对方的诚意,转头问了她的意见,她点了头,她就没再多说什么。
从小到大,仿佛她做什么决定,在父母那里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没有苛责没有反对。
离开了少年宫,仍然时常到这,去邹瑛的单位拿钥匙。
也有很多次,无关其他事,她会带着林颜来这里,给她说一说自己的丰功伟绩。
少年人的骄傲,在最信任的人面前,她不想吹嘘,却有些掩藏不住。
“这个角落是?”郑伟指着几平米的转角问道,这么小的地方他想不出来是干什么的。
走到这里,顾青舟停下了脚步,目光中添加了一丝玩味。
她带林颜来,吃的第一顿饭就是这里。一个没有牌子的面馆,味道很好。她点了杂酱面,林颜是排骨面,她比她多花了五毛钱。
为此,她还调侃了她两句。
这是少年宫出来的第一个路口,她理应记忆深刻的。但若不是林颜,她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个角落。
林颜选择这个地方的原因很简单,老板的儿子帅得有些过分。
这家面馆面摊支在了外面,过路的人都能看到。门口总是放着一个簸箕,里面不是吃的,而是一个足球。
老板的儿子十三四岁的模样,留着利落的短发,蓝领边的polo校服,上面印着“东湖一中”四个字。
面锅里的热气扑在他的脸上,他棱角分明的下颌有了一层白雾,眉睫上的水蒸气若隐若现,让整个眸子更加清亮起来。
看向你的眼神,明明很清汤寡水,却会有一种呛辣的冲击。
当林颜给她这么介绍时,顾青舟整整笑了三个公交站的距离,而且是走路的时长。
抽象!太抽象了!
但也看出,那时的林颜就奠定了成为写手的基础。
受她影响,她后来总会留意这家面铺。
“顾小姐也记不起来了吗?”见她似乎在思索,郑伟想说算了。他只是随口一问,也不是太重要的事。
“印象深刻,是一家面馆。”她弯了弯嘴角。
当时的她过于专注在射击上,完全忽略了这些少女的心思,没能主动推波助澜,现在想来,内心有愧于林颜。
“那这家的面一定很好吃吧。”
“煮面的小哥哥很帅。”她笑道,脱口而出。
面是什么味道,她早就忘了。
“我先去前面看看。”听见后面没有动静,她错身多走了几步,朝着少年宫的方向,前面的路,她想自己走走。
凭着敏锐的耳力,她知道后面的人并没有跟上来。
既然走到了这里,似乎有了些勇气,再迈一步又何妨?
“顾青舟,你是顾青舟?”感觉到自己的肩膀传来了两声拍打,她倏然回头。
两双眼睛的交汇,她们都认出了对方。
“黄老师。”她怯怯地叫了一声。
“我就说是你嘛?在拐角处我就看到了,看你走到这儿,我就确定一定肯定是你了。”十几年不见,黄老师的眼角已经爬上了皱纹,但眼睛里的光还和当年一样。
这是带她进入射击的人,她的第一任教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