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陈景恪本就是空着手来的,陈远更是被从牢里带过来的,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当即就跟着杜同礼离开。

陈远还很失望的样子,好不容易入宫一趟,既没见到皇帝,也没逛上一圈,约等于没来啊。

先去那家客栈,找到了战战兢兢的冯氏。

见到父子俩,冯氏犹如看到主心骨,哭了许久。

回到家中,陈景恪很自觉的自我禁足了,也要求陈远和冯氏不要出门。

就连每日生活所需一律交由杜同礼去购买。

理由很简单,赵瑁贼心不死,说不定啥时候就派人过来灭口了。

在案子查清之前,全家都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给对方机会。

冯氏本就胆小,自然是牢牢遵守儿子的叮嘱。

陈远性子有些跳脱,但经历过地牢谋杀他是真被吓怕了,也不敢乱跑。

本来冯氏还很担心,这样劳烦锦衣卫会不会不好。

殊不知,杜同礼见他们如此识趣,心中别提多开心了。

陈景恪也没闲着,除了日常锻炼就在书房写书。

虽然他选择躺平,但并不代表就没有一点点追求。

穿越一趟,要是不在历史长河留下点什么,那不是白来了吗。

为医生,他准备写医书,还计划写两部。

第一部是他对中医的全部理解。

考虑到李时珍是明朝中晚期人物,他决定提前将《本草纲目》这个名字占用。

第二部医书还停留在设想阶段,他准备写现代医学知识。

不需要写的太复杂太深奥,将现代医学体系搭建起来就行。

不过这部书他准备过个几十年再写,至少等到本草纲目写完再说。

现在他正在写的就是陈氏版《本草纲目》。

从十岁开始编写,草稿已经有五百多页。

有药材的介绍,有药方,也有疾病的介绍。

总之就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写出来之后分门别类放好,等积累的足够多了,再最后整理成书。

杜同礼除了保护和监视还有个任务,就是近距离观察了解陈景恪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当他发现陈景恪在编写医书,且已经完成了如此多的内容,有多震惊可想而知。

要知道太医院那么多御医,也最多就是写一写随笔传给后人,没有一个敢写医书的。

陈景恪才多大,竟然就敢这么做。

于是他拿了一些废稿火速送进皇宫,朱元璋得知后也大为惊讶,叫来御医对废稿进行验证。

不出意外,御医也震惊了。

当得知是陈景恪所写,纷纷沉默。

难道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确定陈景恪在编撰医书,朱元璋对他的诊断又重视了几分。

“皇后和太孙如何了?”

太医院院使(院长)郑良琦回道:“太孙恢复良好,再有两日便可痊愈。”

“按照那位小郎中所说之法,我等确诊断出娘娘身体抱恙,然……然……”

朱元璋不悦的道:“吞吞吐吐什么,说。”

郑良琦额头顿时冒出冷汗:“臣等无法确定娘娘所患何症,不知该如何治疗。”

朱元璋面色一寒:“还不如一乳臭少年,要尔等何用?”

“臣无能,请陛下恕罪。”

“滚滚滚。”

“臣告退。”

从大殿出来,郑良琦才敢擦额头上的汗,心中实则长出了口气。

终于将这個担子给甩掉了。

他们又不是酒囊饭袋,都已经得到提醒了,又岂能看不出皇后有病。

然而能看出来是一回事儿,治疗又是另一回事儿。

换成别的病人他们还敢尝试治疗,通过治疗总结经验。

可现在的病人是皇后,谁敢拿她当试验品?

如果没人能治,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有人能治,那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太医院的一众御医心中都已经达成了默契,宁愿给皇帝留下无能的印象,也不能接手这个病。

让皇帝去找能治的人来接手,他们既不会被牵连,还能在一旁偷师,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并不知道这些,但郑良琦都说皇后确实有病,让他对陈景恪的诊断又相信了几分。

心中也不禁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快就将他送出宫。

但现在就将他叫回来,皇帝的颜面何存?

再等等吧,他不是开了一副药,说十天左右看效果吗,就先让皇后吃十天再说。

那时赵瑁之事也差不多该有结果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将他喊过来。

正如朱元璋不知道御医的小心思一般,别人也不知道他的打算。

比如朱标。

得知陈景恪被送出宫,他顿时就坐不住了,立即跑到太医院询问马秀英的身体状况。

得到的结果也同样是皇后有病,但我们无能为力。

这让他更加的担心,回到东宫就变得魂不守舍,吃着饭都能走神。

太子妃吕氏劝解道:“殿下,英儿已经脱离危险,你无须再这般担心了。”

朱标挥手让侍者离开,才说道:“我是担心母亲的身体。”

吕氏心下一惊:“娘娘暗疾爆发了?”

朱标摇摇头,将陈景恪被送出皇宫以及御医的话说了一遍:

“御医束手无策,陈景恪被送出宫,我担心母亲的身体……”

吕氏眼神里闪过一丝厌恶:“那陈景恪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小子,能治好英儿的病靠的也是那一副药而已。”

“娘娘身体关系国家社稷,岂能交由他来治疗。”

“陛下也定然是看出了此点,才会将他撵出宫去。”

“那些御医定是为了推卸责任才会如此,逼一逼他们,定有办法医治娘娘的。”

朱标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明日我会再去太医院。好了,我要处理政务了,你先退下吧。”

吕氏又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就起身离开。

只是她没发现,朱标看着她的背影,眼神里充满了复杂之色。

真的是你吗?

陈景恪舍近求远,非要去御药房拿药,朱元璋直接将朱雄英带到宫中治疗。

之前他太过激动没有想那么深,等冷静下来立即就察觉到了问题所在。

他是实权太子,朝中大小事务都要经他的手。就连锦衣卫的动,他都知道的七七八八。

自然也能察觉到,这两天锦衣卫一直在围绕东宫做小动。

换成别的太子,肯定会认为这是皇帝在防范他。

然而朱标却深知自家父亲不会怀疑自己,那么锦衣卫在查什么?

他不蠢,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一个他不敢也不愿意相信的答案。

一个是他的嫡长子,一个是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手心手背都是肉。

他内心非常痛苦。

罢了罢了,就让父亲处理吧,但愿这一切都只是误会。

之后他就将精力都放在了政务和母亲的病情上,犹如鸵鸟一般,不再过问别的事情。

事实上,当他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在内心深处已经做出了选择。

而此时,关于小神医揭皇榜救皇孙的故事,也传遍了应天府。

见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承汉

承汉

会翻书的笔
当群雄落幕之时,谁来传承强汉之风!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一樵夫突然冲出,众人误以为刺客。自此,匡扶汉室的大业中,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又名:《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开局刺杀刘备》
历史 连载 24万字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三吃糖豆
贾琂穿越红楼,成为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王夫人:“我就让他多抄佛经,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贾母:“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要有一技之长,没让他发明曲辕犁,得圣上封赏啊!”贾赦:“我真是逗他玩儿啊,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贾珍:“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贾敬:
历史 连载 184万字
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月关
“杨沅请秦相赴死!”“你有什么凭据指称本相有罪?”“莫须有!”有求传媒的杨沅误入南宋临安。本想重操旧业,做古代危机公关第一人,却不想竟开疆拓土,并夏融金,弄潮天下,我为天子!
历史 连载 197万字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断刃天涯
可以的话,其实我是想躺着过完这富贵的一生。奈何群芳谢尽的结局,令人不忍,只好稍稍努力那么一点点,不能再多了。
历史 连载 236万字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鲇鱼头
来自西伯利亚的北极熊裹挟寒流一路南下。面对全世界的质问,乔治理直气壮:我蛮夷也!
历史 连载 2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