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华夏帝国的发展,出乎了很多守旧派的意料。

在孔家和一众士大夫的印象中,以往王朝建立之初,反叛时有发生,甚至有推翻新朝的。

可华夏帝国成立数年以来,不曾有过任何的反叛,反而百姓对华夏帝国的向心力越来越强。

就连白莲教那种居心不良的邪教,也放弃教义,选择成为华夏帝国的普通百姓。

因为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堪称以前的地主家庭,前提是不懒惰。

另外,华夏帝国推崇科学,开启民智,铲除封建思想,信奉无神论,导致他们儒家学者“圣人言”“天命说”的说词,完全不管用。

帝国还推行人人平等,没有了以前的士农工商等级,或者说被淡化的几乎可以忽略。

如今天下没有了三六九等,他们这些曾经的大老爷,那可真是尝到了苦头。

以前有忠心奴仆、美貌侍女伺候,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不用他们在生活方面烦心。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府中的奴仆侍女,都被帝国官府强行遣散,并进行登记造册,成为普通百姓,美其名曰:解放农奴!

再就是,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帝国的制度,依旧端着士大夫的架子,等待帝国降下身份请他们入仕。

从而使得帝国分给他们的田地,这两年都没有进行耕种。

以前的财产又被护民军没收,充入国库,他们只能靠着帝国发放的救济粮过日。

在建国第三年丰收后,帝国停止发放救济粮,他们这些士大夫便开始饿肚子。

好在地方官员心善,每年会给他们一些米面粮油,让他们不至于饿死,但也只是能活命。

在吃到苦头后,他们这些士大夫开始学着种地。

可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拿着好田地,却种不出多少粮食,连续几年处于温饱线以下。

而那些普通百姓,经过几年的耕种,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千贯家资了。

帝国成立五年来,孔家和士大夫们,被不断打脸,再也坐不住了。

在帝国成立的第六年春,孔家联合一些有名望的儒士,联名修书给帝国政务堂,请求赐封衍圣公。

帝国却直接拒绝,并将孔府曾经在曲阜的种种罪行,刊登在《华夏日报》上进行揭露。

又另外发表一篇文章,对儒家学者顽固守旧做出了严厉的批判,并提议儒家学者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要吃先贤的老本。

这些文章的发表,让帝国上下都知道了孔府曾经的罪行,百姓对孔府再无任何好感。

一个笔名为“大明文官皆可杀”学者,给《华夏日报》投稿了一篇文章,在帝国造成了很大的反响。其标题为:孔圣是孔圣,孔家是孔家,孔家代表不了孔圣,更代表不了儒学!

这篇文章剖析了孔圣与孔家的关系,并将孔圣和孔家在文化上进行了区分,言辞犀利,对孔圣赞誉很高,对孔家却毫不吝啬的贬低。

孔胤植等人看到《华夏日报》后,几乎气得要吐血,对那笔名为“大明文官皆可杀”的学者,更是恨之入骨。

而这些报刊上的文章发酵后,大明遗留的文人士大夫,也开始远离孔府人员。

在此后数十年中,孔府人员一直遭受帝国上下的冷嘲热讽,十分不友好,就连女子出嫁都要避开孔姓。

以至于几十万孔子后裔,在数十年间减少九成以上,不少改名换姓的,很多绝嗣的,直到王毅老年时为孔家发了声,孔姓火种才得以保存。此乃后话。

帝国不接受孔胤植等人的“降表”,他们想要出仕为官,那是千难万难。

他们之前策划文人士子游行暴动,参与其中东林名儒被波及,还有私人建立的书院也遭了殃。

全国包括东林书院在内的私人书院,全部被帝国官兵查封,并禁止私人开设书院学堂,查封的书院,现在改造成了官办大学。

他们这些前朝士大夫,连想要安排个家族子弟进入大学,那都是无法做到,必须通过考试才行。

可他们的家族子弟,从小就是学儒家经典的,对那些数术、物理、化学等学科,毫无根基可言,在思想上也难以转变过来。

士大夫们也开始反思,对比他们与帝国培养的读书人区别。

最终他们发现,帝国培养的人才都非常注重实践与实用等,是真正的实干派,与他们曾经在大明朝堂的磨嘴皮截然不同。

士大夫们反思过后,捡起了心学,尤其是王阳明心学,也开始注重实践与实用方面。

于是,士大夫们也开始尝试融入到华夏帝国,认真的钻研帝国的政策与律法。

这些熟悉帝国政策与法律的士大夫,为了生计,开始帮人打官司,逐渐成为了有名讼师,士大夫相互带动之下,成立了专业的讼师团队。

加上帝国也适时的颁布《讼师法》,来规范和完善讼师制度,也给了这些士大夫合法的讼师身份。

这些士大夫从此融入了帝国,靠着他们曾经能言善辩的巧嘴,有了独属于他们的生存之路。

帝国最后一块不稳定因素,彻底的安稳了下来。

这也是王毅非常希望看到的,大明遗留的书生文士太多,其中有一部分人,被封建思想荼毒较深,很难转变身份的。

能有现在的结果,说明这些士大夫很聪明。

王毅在帝国建立的几年时间中,任用的官员,都是从立国之前地盘中任选,目的就是在帝国前期,帝国政府上下齐心协力,给帝国打好基础。

尤其是在新思想方面,必须让帝国百姓思想改的足够彻底,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封建思想的复辟。

所以,那些明朝官员贡生,帝国一律没有录用,怕是警署司、交通司这类的部门,也是拒绝明朝官员。

当然,早期投靠的人不算,如袁崇焕、卢象升等人,这些人也只是从事军队方面的工作。

随着帝国的建立,格物院的数量也增加几十个,除了帝国培养的人才,还有大明的顶尖匠户被吸收进格物院中。

所以,帝国的科技人才增加了许多,在科技上的进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回到过去做财阀

回到过去做财阀

小鱼的命运
这是一个大洗牌的时代,旧霸主已经退位,新霸主尚未上位!这是一个回到过去,在这个大洗牌的时代,最终成为当世第一财阀的故事。国家拥有财阀?分明是财阀拥有国家好吧!本书又名《回到二战财阀立国传》,《南洋财阀立国传》,《开局欧洲,立国南洋》,《开局财阀,截胡小日子》……————书友群:739209015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历史 连载 541万字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燕雀MKII
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有啤酒、饮料、方便面,还有头油、发蜡、护发素,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来了都是客,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
历史 连载 346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
非洲创业实录

非洲创业实录

恶的呃呃呃
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眼看欧陆风云,大战将起,这欧陆不待也罢。东非圈地,移民开发,农业立根基,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
历史 连载 34万字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谷扇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历史 连载 47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