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这番话倒是让陈柏没有想到。

按理来说,陈柏杀了不少士绅,徐光启又是士绅阶层,少不得要替士绅说话,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话。

徐光启蹲了下来,认真的观察着红薯藤蔓。

他惊愕的发现,陈柏这里的红薯藤蔓,不管是长势还是生长状态,都要比他在老家种植的要好上不上。

可以预料的是,陈柏的红薯,产量恐怕还要更高。

看到这里,徐光启看向陈柏,问道:“你这番薯,比我那边的要好,估摸着产量,应该更高。”

“先生种的番薯亩产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种的这种番薯,亩产好的话,能有个六千多斤,就算达不到这个程度,也能有个四千多斤。”

陈柏看着眼前的土地,心中估摸出了一个数量。

徐光启大惊失色。

这个产量,实在太过离谱,离谱到他都不敢相信。

徐光启也种过不少红薯,深知红薯的产量。

土地肥沃,产量不错的情况下,亩产最高不过六百斤,但基本上都在四五百斤左右。

而普通水稻,亩产也才两三百斤,所以,亩产四五百斤的红薯,已经算是高产了。

可陈柏却说,亩产能达到四千多斤,这种产量,是徐光启种植的红薯产量的十倍。

这简直就是吹牛逼一般的数字,离谱到家了。

徐光启能看出来陈柏种植的这些红薯产量高,但没想到能高到这种地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随后压低声音问道:“亩产真能达到这些?我觉得你应该是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切莫自大妄言。”

声音中带着颤抖,语气中满是惊恐。

陈柏脸色平静,望着这些红薯,平缓的说道:“确实如此,亩产四千斤左右。若是先生不相信,到时候可以过来看看。”

明朝的红薯,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品种,陈柏带来的红薯,都是经过迭代培育的优质红薯,产量大,抗病性好,加上又施有化肥,产量大属实正常。

徐光启重重的点头,“好,虽然我不知道你如何这么肯定,也不知道这种红薯你是从何处而来,但如果,这红薯真有这么大的产量,且推广开来,那对整个天下而言,将是第一大幸事。”

说到此处,徐光启的眉头又微微皱起。

他太了解亩产四千斤的红薯蕴含的威力有多大了,也知道这种红薯的价值,只是,他不知道,陈柏是否真的愿意,将薯种拿出来,对外推广。

徐光启,问出了心中疑惑。

“若是全天下的百姓能安居乐业,吃饱穿暖,些许薯种,又算的了什么?!”

陈柏云淡风轻的说道。

徐光启忍不住的赞了一句高风亮节。

这要是换成其他人,想要薯种,拿钱来买吧。

这年头,大发国难财的人太多了,像陈柏这种人,终究还是太少。

徐光启一时间愣住了,他看着陈柏,有些搞不明白,他这么做的目的。

心中安定不下,问出了心中疑惑。

陈柏没有回答,而是反问:“孔曰成仁,孟曰成义,我陈柏不是什么高风亮节之人,这些东西,还是能拿出来的。相较于那些士绅们,我更喜爱百姓,他们是无辜的,得让他们吃饱肚子。”

“唉,满朝诸公,学问通天,可惜,都活到狗肚子上去了。”

徐光启无奈的叹着气,摇着头。

“对了,这东西不是很好保存啊,产量太大,若是不能保存……”徐光启脸上又多了一些无奈。

红薯不易保存,但这对于陈柏而言,不是什么难事。

粉条,粉丝,红薯淀粉,或者挖个红薯窖,都能很好的保存。

尤其是粉条,晒干之后,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一两年都不是什么问题。

当陈柏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时,徐光启又忍不住的称赞。

这才是为国为民,朝廷中的那些大儒们,只是口号喊的震天响。

接下来的几天里,徐光启认真的与陈柏讨论了红薯的种植要点以及难点,还包括了各种环境,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徐光启将从陈柏这里得来的经验,编写进了《农政全书》中,甚至单独罗列了一卷,称为《番薯纪要》。

其中,将陈柏的姓名放在了首位,以示尊重。

徐光启是难得的实干家,重视农业与农民,所以才会与陈柏混在一起,而不像其他读书人,张口文贵武贱,闭口以文御武。

……

时间悄然而过,眨眼便是九月。

春天种下的红薯,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

陈柏站在地头,看着忙碌的百姓,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徐光启站在他的旁边,一脸期待的看着忙碌的百姓。

徐光启三天前就来了,主要是为了验证陈柏之前的说法是否正确。

这次,随着徐光启而来的人,除了汤若望之外,还有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名叫陈子龙,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与徐光启是老乡,老爹是工部侍郎陈所闻。

此人的命运堪称坎坷,前半生加入复社,激昂文字,挥斥方遒,可久试不第,意志消沉。

后明朝灭亡,又为复国奔波,遭遇叛徒出卖,被建奴擒获,留发不留头,最终投水而死,以死明志。

如今的他,志得意满,头角峥嵘。

若无意外的话,他将于明年春天高中县学第一,同年六月,将会考中举人。

今年夏天,陈子龙在松江府,与几个好友成立了“几社”。后来,为了开拓视野,便进京游学,在老爹的介绍下,拜入徐光启门下。

陈子龙非常聪慧,为人正直,徐光启对他也极为看重,于是就把他一并带来了。

陈柏自然知道陈子龙,对于这种性情刚烈,忠君报国之人,陈柏总会抱有敬意。

陈柏扫了陈子龙一眼,心道:“此人还年轻,身上热血未凉,本事也不小,要是能弄到手中,以后帮助绝对不小。”

思考之时,赵虎拿着一个本子从地里急匆匆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大喊:“大人,亩产四千三百二十七斤!”

“什么?亩产四千斤?!”

徐光启大惊失色。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明末有座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嫡女荣华路

嫡女荣华路

夜子莘
重回长安,苏筠只想看书,品茶,下棋,作画,悠哉一世,不料那个权倾朝野的冷面摄政王有事没事往她身上贴。苏筠“王爷,臣女此生不嫁。”穆焕“你小时候救过我,养过我,还让我跟你睡一个被窝。我必须以身相许!”看文悉知本文架空,一切设定跟随作者意愿,考据党免入;谢绝一切形式的扒榜内容标签天作之合穿越时空青梅竹马主角苏筠,穆焕┃配角┃其它
历史 连载 42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嫁给鳏夫

嫁给鳏夫

一鸟嘤鸣
晋江vip2018-03-22完结总书评数1299当前被收藏数4142小村里清纯善良的阿薇,嫁给了独居深山的鳏夫。高冷艺术宅vs萌甜暖妹子内容标签布衣生活种田文甜文主角阿薇,范辰轩┃配角┃其它
历史 连载 30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403万字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谷扇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历史 连载 47万字
回到过去做财阀

回到过去做财阀

小鱼的命运
这是一个大洗牌的时代,旧霸主已经退位,新霸主尚未上位!这是一个回到过去,在这个大洗牌的时代,最终成为当世第一财阀的故事。国家拥有财阀?分明是财阀拥有国家好吧!本书又名《回到二战财阀立国传》,《南洋财阀立国传》,《开局欧洲,立国南洋》,《开局财阀,截胡小日子》……————书友群:739209015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历史 连载 5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