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初仕北海相时,遣人探听北海名仕,如郑玄、郑平、王脩、孙邵、邴原、管宁、刘政、太史慈等皆在其列。

刘政和太史慈早些年就去辽东避祸,邴原有勇略雄气,被孔融察举‘有道’。

但邴原认为北海黄巾势大,孔融不是能平定黄巾的雄才,于是跟同郡人管宁和平原人王烈也避祸辽东去了。

郑玄潜心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对孔融的征辟同样不仕。

唯有王脩和孙邵则是感念孔融‘勤王靖难’的志向,出仕北海郡。

王脩和孙邵在跟孔融谈论北海名仕时,又纷纷推崇郑玄次子郑平,称其“胸有丘壑,腹有乾坤,眼有山河,狂才当世,莫与为比。”

又因郑平出游诸州郡四年,孔融向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今日还是第一次见到郑平。

而这第一眼印象,就令孔融暗暗称奇。

“叔治和长绪皆言郑平是当世狂才,但以我观之,其眉宇之间虽然有傲气但却无狂气,莫非是这四年的出游,让郑平藏锋内敛了?”

“少年多才气,举世自轻狂,有真才的狂妄一点并不为过。但藏锋内敛,举止有礼,却是少有人在这个年龄就能恪守的。”

“真吾婿也!”

这岳丈看女婿,同样是越看越满意。

“显谋贤侄竟也亲至,倒是本相顾虑不周了。”孔融笑而回礼,心中不由埋怨宗宝,竟然连这种大事都不汇报。

宗宝也很冤。

这信使传口信本来就要追求简单明了,说太多了信使也记不住啊。

孔融一边邀郑益和郑平入城,一边遣人回去通知陈夫人,既然郑平亲自来了,这陈夫人自然也得出来见个礼。

在郑益和孔融叙话的期间,郑平则是左右扫视北海城内的军民设施。

但很快,郑平不由暗暗摇头。

这北海城看似坚固,但军用设施却是匮乏,更多的却是适合文人墨客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有这民力和财力,还不如在城楼上增设强弓硬弩,增强御备之力。

孔融眼尖,看到了正在摇头的郑平。

虽然在跟郑益叙话,但孔融的眼角一直都在审视郑平这个准女婿。

“显谋贤侄,莫非这北海城有不如意的地方?”孔融出言询问。

郑益脸色微微一变,暗道要遭。

从进城开始郑益就拉住孔融叙话,目的就是想让郑平保持沉默,少跟孔融对答。

毕竟郑平对孔融的评价,让郑益听得心惊,这要当着孔融的面说了,这下聘礼还能继续吗?

“叔父,显谋应该是有些车马劳顿。”郑益一边搪塞理由,一边给郑平眼神示意。

但郑平却是对郑益的眼神置若罔闻,直言笑道:“叔父的北海城,虽然颇有文气,但却少了武气。”

郑益脸色一变,连忙凑近低劝:“显谋,你就不能委婉点吗?”

孔融挥了挥衣袖,表示不在意:“显谋贤侄深谙文武事,倒不如说说,我这北海城如何少了武气?”

郑平轻笑:“叔父,兄长让小侄委婉,那小侄以诗言之如何?”

郑益颓然扶额。

我让你委婉,是让你别说,不是让你暗讽啊!

孔融哈哈一笑:“贤侄既有雅兴,本相也想见识贤侄的文采。”

郑平将羽扇轻轻一点,正指向道边雅楼上,一头白发侃谈五经的儒生:“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诗词一出,饶是孔融也忍不住脸色一变。

郑益心中更是一阵哀嚎,吾弟啊,你能不能收敛点啊。

但郑平却是对孔融和郑益的反应视而不见,羽扇指点,便是千古名句: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一首李白的《嘲鲁儒》,辛辣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腐儒行动迂阔、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的形象。

虽然羽扇指的是雅楼上皓首穷经的白发儒生,但郑平却是说给孔融听的。

孔融本就擅长辞赋之道,又岂会听不出这诗中的讽刺之意?

下意识的,孔融想到了王脩和孙邵对郑平的评价:胸有丘壑,腹有乾坤,眼有山河,狂才当世,莫与为比。

初见郑平时,孔融以为郑平藏锋内敛,有傲气但无狂气。

但现在,孔融知道自己看走眼了。

什么藏锋内敛,这狂气是一点没改啊!

“显谋,你这吟的都是什么诗?”郑益连忙向孔融赔礼:“舍弟刚才只是戏言,还请叔父不要介怀。”

但出乎郑益意料,孔融并未动怒。

若是换个人,估计孔融早就挥袖离去了,但这诗出自郑平之口,孔融的想法却是不一样了。

令孔融头疼的黄巾贼张饶,一个照面就差点被郑平给灭了。

郑平不是只会吟诗讽刺的酸儒,而是有真才实学的。

既能对孔融这北海城有文气而缺乏武气的现状作出点评,也能有应对之策。

更重要的是,孔融欣赏郑平的才气。

即便是暗讽,这暗讽诗也远胜普通士人寻章摘句。

见郑益赔礼,孔融轻轻摇头:“益恩贤侄莫非以为,本相是個心胸狭隘之辈?显谋贤侄文采斐然,纵然是司马相如的辞赋,也得黯然失色了。诗有劝谏之意,忠言自然逆耳,又何须赔礼?”

郑平持扇拱手,轻笑而言:“叔父器量宽宏,小侄惭愧。”

孔融哈哈大笑:“本相立志勤王靖难,身边正缺少显谋贤侄这般有勇略雄气的贤士。待回了府衙,定要再与贤侄把酒言志,共商大事啊!”

郑平跟郑益的想法是不同的,对孔融用《嘲鲁儒》来暗讽,看似无礼,实际上更合孔融的脾性。

即便是谏言,那也得讲究方式方法的。

忠言逆耳,这良言往往都不顺耳。

但若能投其所好,这逆耳忠言听起来也会很舒心。

府衙中。

孔融备下酒宴,盛情款待郑益和郑平兄弟。

酒刚过三巡。

一名素白纱衣、裙幅褶褶的少女,自厅外款款而来。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世子你别乱来

世子你别乱来

柠檬213
大宁王朝百年,天子病重,太子监国,朝中宦官当道,把持朝政。江湖动荡,南北藩王并立,威胁皇权,虎视眈眈。恰逢临王世子外出巡游,遭埋伏身死!林江年从破庙中醒来,便有神秘红衣女子逼他假冒刚遇害的临王世子。为了活命,林江年不得不深入临王府,装世子,娶公主,打皇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伪装成一名合格的纨绔世子!——————————非权谋,披着武侠架空背景下的轻松日常感情文
历史 连载 298万字
绍宋

绍宋

榴弹怕水
绍者,一曰继;二曰导。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旋即,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继承宋统,改元建炎。然而,三个月内,李纲罢相,陈东被杀,岳...
历史 连载 417万字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历史 连载 464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插柳成荫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历史 连载 9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