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次日上午,赵骥过来找沈清思。
赵骥:“阿妹,小燕子还活着吗?”
沈清思:“嗯,它每天要吃好多小米,翅膀涂了药也好了些。”
赵骥抓过她的左手,给她塞了样东西,“这个给你,给它添个美餐。”
沈清思只觉得手里的东西冰凉湿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微微扭动的蚯蚓,吓得她抖掉蚯蚓大叫一声,跑回屋里关上门。
赵骥过去敲门:“阿妹,开门呀。”
沈清思堵着门:“不开门。”
赵骥继续敲门,“怎么啦,又吓到你啦?那东西又不咬人,你开门呀。”
“就不开门。”沈清思委屈道,“谁让你捉弄我。”
敲门声持续了两阵就停下,门外没了动静。
下午,沈清思正在习字,听见有人敲她的窗户。
她继续写字,不理睬那人,可是敲窗声一直不停。
沈清思过去打开窗户,窗户外跳出一个燕子形状的糖画。
赵骥站起来,“看,送给你的。”
沈清思接过糖画。
赵骥:“是我不好,我以后不吓唬你了,别生我气了。”
赵骥见沈清思很喜欢这糖画,又亮出另一支老虎糖画,“这个也送你吧。”
沈清思把两个糖画摆在屋里看了好几天。
在家待了不到半月,赵忠及又被召回边关重整军务,他寄回的家书上说正月初五才能赶回家。
正月初一,赵府热热闹闹地庆祝新年,府里的下人们都得到了节日的赏钱,上上下下张灯结彩。赵光抱着戴着虎头帽的儿子在屋里看热闹,赵明也紧跟在一旁,他最喜欢逗这个胖乎乎的侄子。
几个没成家的孩子在屋里排着队,大嫂坐在桌前,桌上是一堆红绸锦袋,里面装的是银疙瘩。
赵直第一个给大嫂拜年,接过银袋子后退下,赵骥接着拜年,拿着银袋子在手里掂了掂,满意的笑了笑。
接着是赵晗和沈清思,俩人恭恭敬敬地给大嫂拜年,各得了一包银子。
这是阜城人的拜年习俗,长辈会给小辈准备些铜钱银子,给他们新的一年增添喜气。
沈清思听说这个风俗,立马送给小侄子一个大银角,希望分他一点喜气。
小侄子伸出小肉手接过银角,张着嘴冲沈清思笑了笑,然后就把银角塞进嘴里,赵明连忙伸手夺了下来。
赵光擦擦儿子的口水,“阿妹,别给他东西,他现在抓到什么都往嘴里送。”
沈清思忙道:“是我不好。”
大嫂:“没事没事,这大银角他又吞不下去。”
二嫂在旁边笑道:“阿妹呀,他这么小哪里懂得,等他长大了再给他罢。”
赵明把银角上沾的口水蹭干净后塞进钱袋里,“那这个就归我了,看来我今年彩头好,白得一个大银角。”
众人哈哈笑起来。
次日上午,赵府来了许多客人,大哥二哥三哥都在前厅见客,大嫂和二嫂都打扮得鲜亮一新,在后厅接待女眷。
回廊处,赵骥堵住赵晗和沈清思问道,“我要出去买些炮仗玩儿,你们俩想要什么,我给你们带回来。”
赵晗:“不必了,我攒银子留着买古琴。”
沈清思:“我也要留着买以后想买的东西。”
赵骥:“说的也对,我不买炮仗了,我让郝铁匠给我打一把新的宝刀。”
丁管家跑过来,“四少爷,大少爷喊你去一起见客呢,大过年的,人家老远过来,你好歹打声招呼……”
赵骥不耐烦道:“不去不去,干嘛让我一个野种见客人。”
说完他就跑出去,赵忠及不在府上,谁也拦不住他。
丁管家默然无助地看了眼赵晗。
赵晗:“丁管家,要不我去陪哥哥们见见客人吧。”
丁管家欣慰点头,护着赵晗去了前厅。
沈清思去了后厅,大嫂把她介绍给了诸位客人。这群女眷见了沈清思,无一不夸赞她乖巧懂事。
如此应付了三批客人,沈清思坐在一边歇息,大嫂和二嫂的神色也有些疲累,有些乐意见的她们多聊几句,有些关系泛泛的就应付几句,不丢礼数就行。
下午有位远道而来的女客拜见,是赵忠及从前一位副将的女儿,姓单,这些年一直跟赵家来往。
这位单小姐今年十四岁,单眼皮瓜子脸,模样俊俏。
大嫂和二嫂听说单家小姐来了,突然恢复精神,大嫂还把单小姐拉到里卧说话。
单小姐:“大嫂,我听说赵伯父认了一位义女,今日我来就是想瞧瞧这位妹妹。”
二嫂拉着沈清思过去相见。
单小姐看见沈清思也是眼前一亮,拉着她的手连连夸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