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起先她想不透,还有点生扶苏的气。后来静想了一会,又觉着有理,正因为他拥有如此一丝不苟的淡然心境,才能衬得起陛下心中唯一接班人的位置。古往今来,无数能才志士大抵都是如此。
晚上扶苏回到寝殿,宛宁已经小憩过一会儿。她面朝墙壁躺着,感觉身下的床榻一动,便知道是扶苏回来了。
等了一会儿,身后静如无人,她找了个话头,开口道:“胡亥送来的木雕我已摆在桌台上了,你看见了没?”
仍是无人答话。
宛宁猛然转身一看,扶苏竟然已经睡着了。她暗自哀叹一声:“又是朝事繁忙?假如……假如扶苏能顺利登上帝位,秦朝有他这样勤政爱民的皇帝,怎么会早亡呢?”
扶苏方才睡去不久,入眠尚浅,听她在耳边絮絮喃喃的说话,说的尽是他听不清的话,于是微睁开一只眼,侧目问:“刚才你说什么?”
宛宁倒也不惊慌,沉叹一声,扯来一句记不清从哪读到的诗句,撒谎道:“我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说着,她挑出一绺长发,和扶苏的绑在一起。两绺乌发纠缠成一团,如扯不断、理不清的情丝,一缕一缕缚住她的心,一半是欢喜,一半是担忧。
扶苏半信半疑地看她一眼,默然重复一遍:“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作者有话要说:
☆、亡秦者胡
说起来,进宫的日子久了,宛宁和其余公子相处的时间逐渐变多,也越发摸透了各自的品性。
这之中,她见的次数最多的还要数胡亥。她想着,大概是因为胡亥单纯可爱,比起其余公子,扶苏自然更喜欢与幼弟深交。
她跟随扶苏去望夷宫小坐过几次,总瞅着那里一名门僮十分眼熟,却是想破脑袋也想不起具体在哪儿见过。而那名侍卫看她的眼神也与看旁人有异,仿佛总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又苦寻不到机会。
后来经扶苏点拨,她才记起一桩婚前的往事。
原来,当日她在丹云阁写下的请愿书被顺利递到了扶苏手里,扶苏打听过后,也觉着那对童男童女的孝心难得,便私下放了女孩儿回乡。听说女孩为此感激不尽,跪在城门磕破了头才肯离去。那名少年更是感恩戴德,偏要在留在咸阳当牛做马报答扶苏。
扶苏僵持不过,见他身形壮硕,行动矫捷,的确是个好材料,于是安插他去望夷宫做胡亥的门僮。
宛宁听扶苏讲完,觉着自己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另一方面,她也感叹国师还算有点良心。之前,她以为国师没把信带到,因此没少在心里怨怪他。没想到,他总归是避过徐福等人的耳目,把信原封不动交到了扶苏手里。
哪天若能见到国师,定要感谢感谢他,她如是想着。
这事之后不过两日,宛宁便在御街上碰到了国师。
那日天高气爽,扶苏上朝未归,她带着几名宫女正欲去御花园拾掇花草,不想半路上巧遇国师。宛宁看他穿戴繁复、高冠束发,估摸是有事要觐见陛下。
与此同时,国师遥遥地冲她笑,示意她靠近。
宛宁在他身边站定,见他手握一卷简牍,身后并无下人随行。若非是始皇帝有秘事要商议,他绝不会独身入宫。
“国师有要务在身?”
国师神色复杂,也不答话,只定定地望着嫁为人妇的宛宁,忽而苦笑,皱了眉道:“也没什么,先前陛下派我去西北大漠寻一卷古籍,我千辛万苦寻了来,正要呈给陛下看呢。”
她随口一问:“是什么古籍,竟然要你亲自去找。”
三两句话被国师岔开了话头,她把要道谢的事一股脑忘了个干净。
国师左右顾盼一阵,见她的随行宫女站得较远,便拉她倾耳过来,以简牍掩面,低声在她耳边道:“记载着谶言的古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