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大冢宰,我能理解你想要革故鼎新的想法,但问题新君即位并且还是幼年天子,本身朝廷根基就不是很稳固,过于激进的操作会被有心人给利用,从而出现过犹不及的局面。”

“另外本阁部看了新晋官员的履历,他们大多是最近两届的新科进士,并没有在官场中得到足够的历练。单单靠着一次考满,如何能确定老人为尸位素餐之辈,新人又不是纸上谈兵之辈呢?”

沉忆辰终究还是没有被李贤给说服,要知道明朝吏部考核三年一小考,九年一大考,诸多官员眼巴巴的熬了这么多年,就等着这么一个升迁的机会。

结果升迁机会却被新人给顶替,放在谁的身上都无法接受。一个两个还好说,李贤这种大面积的考满升迁操作,很难把底下不满的声音给压制下去。

文官集团如今是势弱,但朝野中还有曹吉祥跟石亨两人虎视眈眈,沉忆辰不想给任何一方兴风作浪的机会。

“元辅,你曾经说过经世致用,辨证求是,既然想要知道答桉,与其在这里空谈谁更适合,不如让他们用官场的表现去证明自己!”

李贤突然说出自己的学术理念,让沉忆辰愣在原地有些哑口无言。

确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试错是需要成本的,用大面积官职任免来考核谁更有能力,这是一场动摇国本的豪赌。

并且能力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政绩?声望?廉洁?

没有完善的评判标准跟配套的约束体系,哪怕是个好官也会出现为了证明自己能力去不择手段,用尽一切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绩效”。

有可能考满数据华丽无比,实际上治下百姓被竭泽而渔,李贤的激进方式是在催生跟鼓励这种行为的发生。

并且沉忆辰还从李贤的回答中,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关键点,他神情严肃的反问道:“大冢宰,这批新晋提拔的官员,是不是沉学成员?”

面对沉忆辰的质问,李贤非常坦荡荡的点了点头道:“,没错,大部分是。”

“常言道内举不避亲,相比较那些只知道空谈义理的传统儒生,沉学同门更为适合这个变革的时代。难道说元辅要为了避嫌,就荒废诸多学员的一身才华跟满腔热血吗?”

李贤此刻目光充斥着一种炽热,他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做错的地方,相反是在为国为民。就如同沉忆辰曾经讲学说的那样,腐朽的理学思维就应该被抛弃,沉学同门才是官场的新鲜血液,才是那初升的朝阳!

“大冢宰……”

沉忆辰想要反驳点什么,却话到嘴边说不出口,自己就是沉学的创始人,自己同样想要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世界。

那么现在李贤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动了,又有何理由去责怪以及制止他呢?

但是沉忆辰有着历史的上帝视角,他深知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各种思潮的涌现,出现了无数不同的党派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当许多单纯的理念接触到朝堂权力之后,就演变成为了党同伐异的“党争”。

李贤的举动沉忆辰相信没有党同伐异的想法,他仅是单纯觉得沉学门生更为适合变革的时代,适合充满朝气的官场。可是他的行为,却在事实上排挤了不同理念的官员,朝着“沉党”的方向发展。

但沉忆辰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阻止,毕竟他目前在内心深处是认同李贤的想法,相比较起腐朽的理学腐儒,至少沉学官员能更好的办实事,能让天下百姓受益。

想到这些沉忆辰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原德,我能理解你的动机,能感受你的热血,但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往往会背离自己的初衷。”

“如果一切不符合沉学理念的官员,均被视为落后的理学腐儒,那谁又能保证沉学,乃至于我本人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听到沉忆辰的话语,李贤脸上的神情陷入沉思,他确实没有想过沉学亦或者沉忆辰又是否永远正确。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至少就目前阶段来看,沉学门生可以更好的改变这个世界!

“向北,历朝历代改革者,莫不是毁誉参半,瞻前顾后又岂能成大事?”

“这个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改革,利大于弊即可!”

李贤的语气无比坚决,他接触“沉学”并且成为沉忆辰的簇拥者,后续与徐有贞聚集一批志同道合之辈,就等待着成为吏部尚书的那天来实现心中理想抱负。

这条路李贤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哪怕沉忆辰这个自己心中的“老师”都无法阻止!

意识到李贤的态度无法改变,再加上沉忆辰也无从判断吏治革新到底是对是错,沉思许久过后他缓缓开口道:“想要保证利大于弊,就得用制度来进行约束跟限制。”

“大冢宰,本阁部希望吏部制定出一套更为合理的评判标准跟约束体系,而不是看官员是否为沉学门生,以及他们的治世理念更为先进。”

“法治,终究要大于人治!”

沉忆辰最终还是同意了李贤的吏部考满结果,他能做的就是对未来的考核标准套上一层枷锁,不再凭借吏部主官的个人喜好跟政治理念,相反用制度跟律法去规范。

这是约束李贤,同样也是约束沉忆辰自己。

“元辅,本官明白!”

得到了沉忆辰的认同,李贤脸上浮现出一抹兴奋的神情。

其实他并不明白,为什么“沉学”成员大肆进入朝堂,沉忆辰会流露出反对的意思。要知道科举门生制度的本质,就是为了给“座师”结党营私用的,难道朝中有着越来越多的门人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沉忆辰的决策他是认同的,确实吏部需要一套更完善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寻到官员中那些混日子的尸位素餐之辈,让更多有志之士发挥出自己的才学!

就在沉忆辰跟李贤对话的时候,中书舍人赵然元却急匆匆的来到了吏部衙门,朝着拱手道:“元辅,漠南蒙古军情急报!”

漠南蒙古现在是定襄伯郭登镇守,他可以说是大明目前边塞屈指可数的顶尖统帅,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以郭登的阅历跟戎马生涯,是不会向朝廷发放军情急报的。

那么必然是北疆又出现大事了!

“说。”

沉忆辰没有顾忌这里是吏部衙门,当场就要赵然元说出军情急报的内容。别看这段时间他始终忙于朝堂政治斗争,事实上沉忆辰对于边塞局势没有放松过丝毫警惕。

并且还在想方设法介入到蒙古汗国的派系斗争,利用勐可的蒙古大汗头衔却策反阿剌知院,造成也先瓦剌集团的内乱。

“这个……不太好说。”

赵然元面露难色回了一句。

“这里除了本阁部就只有大冢宰,无妨。”

沉忆辰之前跟李贤议事,已经把值房内吏部其他职员给支了出去,就算是秘密军情也不存在泄露的可能性。

“鞑虏贼首也先打着征伐伪帝的名义犯边,目前已经出其不意攻下了漠南蒙古的一座卫城。并且辽东方向女真三部出兵配合,同样侵入腹地掳掠了一些人口跟财物。”

什么?

听到赵然元的回答,沉忆辰这才明白了对方为何会强调不太好说,原因并不是担忧泄密,而是这次也先打出来的旗号,属实大不敬。

“也先为何会打出征讨伪帝的旗号?”

站在一旁的李贤,有着跟沉忆辰同样的疑惑。要知道古代起兵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哪怕鞑虏或者南蛮这种在士大夫眼中尚未教化的“蛮夷”,真要造反也得打出一个“正当”旗号。

比如也先之前兵临京师城下,打着的就是送还英宗皇帝的旗号。

明良帝朱见清,虽然在礼法上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说次子越过了长子,大宗过继给了小宗。但不管如何,即位之前走完了整套过继册封程序,伪帝这个头衔怎么也轮不到他头上。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伪帝”,整个大明有资格打出这个旗号的也只有沂王朱见深一人,跟你也先有什么关系?

“回大冢宰,太上皇北狩期间,在瓦剌部落留下了龙种……”

龙种?

听到这个词汇,沉忆辰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段记忆。

景泰元年明英宗朱祁镇回京前夕,沉忆辰派出了苍火头等人前去刺杀,不过最终没有成功,只是把朱佶这个瓦刺内应给暴露了出来。

当时为了善后,沉忆辰把刺杀的事情告知了赵鸿杰,同时从赵鸿杰那里得来了一个隐秘的消息。就是早前大同府夜不收潜入瓦剌营地想要带回朱祁镇的时候,发现他在瓦剌留下了龙种,并且母方还是也先的胞妹摩罗。

那时候沉忆辰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忧历史会走向景泰帝绝嗣的局面,这个龙种对于大明王朝的法统有着极大的威胁,必须想办法以绝后患。

不过经过与赵鸿杰的商议,觉得以龙种的重要性,也先肯定会重兵把守,不会给任何刺杀的机会。为了避免牺牲大明好不容易安插的探子,沉忆辰最终只好作罢。

接下来这几年,随着朱见深、朱见济等人的茁壮成长,再加上南宫又生出了朱见清,宣宗皇帝一脉子嗣并不缺,草原上也没有再传来什么龙种的消息。

结果谁能想到,时至今日也先会打出“讨伐伪帝”的旗号起兵,再度大举犯边!

“难道那个传言是真的?”

听到赵然元的回答,李贤脸上满满的震惊,把目光看向了沉忆辰。

当年太上皇回宫的时候,流传过一个言论,那就是太上皇在瓦剌与鞑虏女子成婚,并且还想着把对方给带回大明封为嫔妃。

但是车马仪仗回来的时候,只有太上皇朱祁镇一人,后续囚禁在南宫中与世隔绝,慢慢的这个传言也就销声匿迹了。

“嗯。”

沉忆辰默默的点了点头,他一直知道这个消息,后来还吩咐过赵鸿杰不要声张,就是不想这个龙种成为也先手中的把柄。

结果时隔数年,也先还是打出了这张牌。

“那这……”

李贤估计也是大受震撼,没想到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北狩这种处境,居然还能在瓦剌留下一个龙种,着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定襄伯军情有没有报告伤亡?”

沉忆辰现在不关心朱祁镇留下来的那些破事,他更在意边疆将士的伤亡,以及整条宣大—漠南—辽东防线的状况。

“现在关外大雪,加上最近几年与鞑虏没有发生大型战事,漠南边军松懈被鞑虏找到了机会,伤亡了三千余人退出了卫城。”

“另外辽东军方面精锐被李达将军带到京师轮换,剩余执守卫所士兵战斗力不足,面临女真人的突袭出现了溃败,也有着两千余人的伤亡。”

古代游牧民族犯边一般选择在秋季,这个时候战马膘肥体壮,加之中原地区正好处于秋收的时节,可以最大限度的掠夺物资。

漠南跟辽东边军,几年没打大仗有些懈怠,主要还是没有想到也先会选择冬季进攻,一时间被打个措手不及伤亡超出了预期。

“也先还真是阴魂不散,本阁部还没找他麻烦,就又开始挑衅犯边了!”

沉忆辰冷冷的说了一句,语气中充满了杀气。北方游牧民族这个千年心腹大患,哪怕你能一时的压制住他们,只要稍微出现松懈就会被狠狠咬上一口。

除恶务尽,等待内政局势稳定下来,沉忆辰必然要举兵北伐!

“元辅,朝廷要调集兵马主动迎战吗?”

李贤对于军事方面不太擅长,于是乎向沉忆辰问了一句,皇帝年幼无法亲政,事实上现在大明帝国重大决策,就是由阁部廷议决定。

“不,现在没到出兵迎战的时机,相反我们此刻要是出兵,反倒帮也先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元辅,这是何意?”

李贤听的云里雾里,怎么会出兵还帮也先解决麻烦呢?

“也先选择在冬季出兵,并不是为了掠夺物资,他是在转移蒙古汗国的内部矛盾,亦或者是借刀杀人。”

“拖下去,时间跟优势在于我们!”

小说推荐:《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漫画路人自救指南》《疫病之上》《炮灰的人生2(快穿)》《福晋来自末世[清穿]》《从泰坦尼克号开始》《志怪书》《冷宫皇子,签到登基》《四合院之赤脚医生》《肝到厨神才算开始

无限循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鲇鱼头
来自西伯利亚的北极熊裹挟寒流一路南下。面对全世界的质问,乔治理直气壮:我蛮夷也!
历史 连载 266万字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东辰缘修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历史 连载 399万字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要离刺荆轲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历史 连载 402万字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历史 连载 117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历史 连载 469万字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枯泽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历史 连载 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