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旅行者的蓝白情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云峰村,又是喜气洋洋的一日,同时也是繁忙的开始。

一下多了七八百人,安置这些人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营区要扩展,几百人要吃饭;

人不是越多越好,一个村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这些都需要生活管家沈振华去的解决。

带回来的数千斤粮食听起来很多,平均到七八百人也就人均几斤,吃完了就得吃库存。

好在之前有存粮,由于人员暴增了数倍,存粮勉强只够支撑两个月,缺的只能购买或者去想别的办法。

粮食的问题还能撑一段时间,住房是急需解决的,沈振华提出的方案就是大家动手自己建;

所需建材就地取材,主体用土砖,只需要取粘土置于砖模中成形晒干即可。

屋顶同样用土瓦,直接在后山取土烧制,所需木材就去山林中砍。

为了尽可能多的安置下新增的人员,全部采用大通铺的模式住宿,每间可住下二三十人,只需建几十间就行。

听起来很多,但干活的人也多,七八百人平均下来十几个人盖一间房,还有老乡帮助,加班加点干的也快。

在这之前只能部分借住在老乡家、张家和挤在原来的营房内,另外分流一部分人去飞龙塞,总之不能让冻着。

由于是给自己建住宿的房子,所以众人干活的热情很高,仅仅一天时间就把所需的土砖制作好了;

晒干需要一段时间,期间去准备其他建材,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只要开动脑筋都能解决。

沈振华在老七叔等人的协助下忙的连轴转,但效果也很明显,这个冬天整个云峰村成了大工地,人人参与。

期间,沈振华还委托张家在镇上和县城购买了几百条棉被、棉服,再加上缴获的鬼子棉大衣,足够所有人保暖了,总共花去了数千银元。

军服全部用从鬼子身上剥下来的改制,这些工作就交给妇救会,用土染粮染成土灰色。

四百多个俘虏兵全部编入三连,每个排新增100余人,300多个矿工大部分流到飞龙寨;

编入一排,在上面开荒种红薯,解决吃饭的问题。

农闲时制作火药、地雷,沈振华打算在飞龙寨建军工厂,这些矿工就是最好的工人。

这些人平时还要参加军事训练,亦兵亦民。

飞龙寨之前就能住下大几百个土匪,现在安置300矿工完全没有问题,粮食可以通过开荒秋红薯、土豆、玉米来解决,这些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不高。

经过扩充后的三连二、三、四排,每个排辖4个班,班辖3个组,每个组13人,组下面4个3人战斗小组;

沈振华的创意很好的解决了编制不足问题,每一级指挥的单元也只有三到四个,指挥起来不会太困难。

这样一个步兵排就增加到160人(加上排长、副排长和司号员、通信员),机炮排增加到80人(2个班),连部40人,侦察班40人,辎重班40人,全连680人(不包括一排)。

这样将所有的战俘都编入了战斗部队,这些都是国府军的老兵,只需要用政治教育改造好他们的思想就行。

劳动也是一种政治教育,国府军的绝大部分士兵都来于贫苦老百姓,云峰村百姓的生活让他们对未来看到了希望;

通过诉苦大会比较,他们发现云峰村的老乡之所以能吃饱穿暖,根本原因就在于减租减息和取消了苛捐杂税,而这些都来自于八路军的政策。

此时政治教育再跟上去,就让这些新战士对八路军有了归属感,盼着八路军有一天能到自己的家乡,这样自己的家人也能吃饱穿暖。

徐夕,云峰村家家户户挂灯笼、贴对联、包饺子。

三连也搬进了新建好的营房内,盖上了暖和的被子,虽然条件依然很艰苦,但可以吃饱穿暖,不用再借宿在老乡家。

营区内同样挂上了红灯笼,炊事班在早早的剁肉包饺子,猪肉白菜馅的,女民兵和妇救会的骨干都过来帮忙。

沈振华也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活,这里看看,那里转转;

一大早就和朱日东等人骑马赶往飞云寨看望一排,并且为他们捎去了几扇猪肉。

上午十点多,一行人赶到了飞云寨,乐涛带着人下山接应,乐呵呵的说道:

“你们来的正好,有口福了!这几天在山上打了几头野猪;

这些畜生也想着过年,拱掉了我们不少庄稼,正好拿他们的肉来赔偿。”

沈振华一听野猪就想到了保护动物,好在现在没有这个规定,敢祸害庄稼就对它们不客气。

想到这里沈振华就哈哈一笑道:

“靠山吃山,敢来祸害庄稼的畜生统统拿来祭五脏六腑;

一锅炖了,加餐,我们也跟着打打牙祭。”

众人说说笑笑的就上了山,沈振华等人先是实地察看了一排种下的冬小麦,在山寨军民的精心照料下长势不错。

山上土地贫瘠,大部分的土地不适合种小麦,但也有一部分可以种,剩下的种其他作物。

华夏人对种地有着特殊的执念,上了月球和太空都要种菜,更何况是拥有土壤的山上。

“指导员,飞龙寨内和后山适合种植的地方很多,之前土匪家属就有耕种,光熟地就有近百亩;

后面又陆陆续续开耕了200多亩生地,年后打算种土豆,收获土豆后种产量更高的红薯,基本上能满足山寨人员的口粮。”

沈振华听完后很是开心,补充道:

“不仅要种粮食,还要饲养家禽和牲畜,特别是猪和羊,猪羊的粪便可以改良土地;

肉类更是可以改善伙食,吃肉多了吃粮就少了,同时还要多种蔬菜水果。

几百壮劳力在山上,周边都是土地,大胆的开荒;

从后年开始,你们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有节余支援部队。

你们既是战斗员,又是生产员,后面还要是军工厂,未来三连的后勤基地,能做到吗?”

乐涛大声地回答道:

“保证完成任务!”

“好,你们生产抓的还算合格,一会看看你们的训练,两条腿走路,一条都不能瘸。”

沈振华说完后就和朱日东返回山寨内,乐涛则吹响了聚兵的军号。

之前还在忙碌的军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跑步向训练场集结。

他们干活的时候都是携带武器的,统一架在旁边,平时生产,军号响起提上枪就能作战。

等到沈振华等人赶到训练场的时,山寨的所有人员已经集合完毕,分成了四个方阵;

第一个方阵是一排,下辖三个步兵班,加上连部128人;

第二个方阵是男民兵排,这些大部分是上山的矿工,总人数346人;

第三个方阵是女民兵,是原来山寨的妇女,81人;

第四方阵是小孩和15岁以下的少年,55人。

小孩大部分没有配带枪支,使用的是自制的梭标和冷兵器,只有少量的手枪和老掉牙的步枪,都是土匪淘汰下来的。

女民兵使用的是土匪淘汰下来的步枪,甚至还有鸟铳。

男民兵使用的也是缴获土匪的国械,五花八门,没有机枪,平均两个人一支步枪,其他的用冷兵器替代。

一排的装备日械、国械都有,有手一枪,每个班两挺机枪,还有部分掷弹筒,是山寨装备最好的。

尽管他们缺枪少弹,但精神饱满,队列整齐,看的沈振华、朱日东连连点头。

“连长同志,部队集结完毕,请求操练——排长乐涛。”

朱日东回了一个礼后大声地说道:

“开始!”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李老三的小日子

李老三的小日子

李家老三
关于李老三的小日子:时间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社会。故事线:大学前都是生活琐事和家长家短,平淡搞笑为主。大学开始换风格,和一帮兄弟征战沙场,没有系统,后期脑洞比较大。
都市 连载 114万字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旁墨
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要赚钱,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把
都市 连载 314万字
重回1982小渔村

重回1982小渔村

一杯冰柠檬水
【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没有装逼打脸,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年代文,日常,赶海,种田,养娃,家长里短,不喜勿入,勿喷!】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尿个尿,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混账了半辈子,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上辈子没出息,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只想挽回遗憾,跟老婆好好过日子,一
都市 连载 593万字
我真没想重生啊

我真没想重生啊

柳岸花又明
万万没想到,社会精英、钻石单身汉的陈汉升居然重生了,一觉醒来变成了高三毕业生。十字路口的陈汉升也在犹豫,宝藏女孩沈幼楚和白月光萧容鱼,应该选择谁?都市重生小说的天花板,年轻人绝对不可错失的恋爱宝典!
都市 连载 500万字
华娱之2000

华娱之2000

河狸的米饭
“受顶包案影响,港岛小天王黯然退场!”“双周一孙,三分天下,华语乐坛新势力!”“新时代华语乐坛的领军人:内地才子周易!”“南周北周,小天王之争愈演愈烈!”“南北双周,谁才是新时代的王?!”“魅力无限,两岸三地女星大多倾心周易,南北双周或已分高下!”………………………………………………………………千禧年初,华语乐坛正式开启新一代诸神混战模式。刚学完粤语,与朋友交流切磋完球技的周易看着手头上这几份由经
都市 连载 138万字
重返1973农村日常

重返1973农村日常

安然入睡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在连续奖励自己六次后,猝死穿越重生1973年做知青。这里有从未刷过牙的朴实老汉,也有奸猾似鬼的二流子,还有美貌、但满口方言的小媳妇儿。
都市 连载 4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