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这是什么意思?”

书房中,朱高煦脸上满是疑惑,手上拿着圣旨。

汉王妃也有些疑惑。

“封瞻壑做钦差,允许自主募集士兵,最多一万人,朝廷也会按照一万人的数目发放军饷,又赐下了宝刀,有先斩后奏之权,沿海备倭军不得支援,但是必须配合行动……”

这个好看的女人黛眉微蹙,一时也猜不透朱棣的意思。

朱高煦想了想,而后选择了放弃,反正自己儿子很聪明,直接问就是了。

于是,脑子里沉重的东西瞬间消失,整个人都自在了不少。

他也注意到一旁放着的宝刀,浑浊的眼眸亮起,一手拿起宝刀:“爹这是下血本了,这可是他最喜欢的佩刀,从靖难就一直跟着他。”

哐啷一声,朱高煦抽出宝刀,凝视着如同一泓秋水的刀身,不禁赞叹。

“好刀,真是好刀,这么多年了,咱都许久未带兵作战、策马奔腾了,你竟然还是如此锋利。”

刀身反衬着朱高煦的眼角。

年轻时,朱高煦身上增加的只会是伤痕,如今却已经会增添皱纹了。

这一瞬间,他忽然好恨。

恨朱棣让他蹉跎十年。

恨自己不能再入沙场。

霸王之勇。

霸王之勇!

不上战场,这霸王之勇又有何用?

朱高煦忽然后悔了。

他不应该留在金陵和朱高炽争储,他应该去塞外,去漠北,去西域,去那无比广阔的大地,去那望不到头的蓝天。

就是这一瞬间,朱高煦忽然觉得好难过。

或许是因为今日的变故。

或许是因为被夺取王位。

或许……只是他觉得不值。

这个皇位不值这柄宝刀入鞘,再不见血。

朱高煦不是一个会暗自神伤的人,他猛地背过身去,似是惊喜手中的宝刀,竟然在这书房舞动刀来。

汉王妃收回视线,忧虑地看向朱悟净:“儿子,你这皇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悟净翻着圣旨,头也不抬地说道:“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

“太祖是我的太爷爷,也是我的君主。”

“若是真的孝顺,就必须直言进谏,明明白白的指出对方的错误。”

“所以我割发代首,连着皇明祖训烧给了太祖,只为指出对方在倭寇防治上的错误,这是符合儒教圣人言语的行为。”

“这不是不孝!”

朱悟净抬起眼帘,目光灼灼,让人不敢直视。

“现在我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证明太祖朱元璋的错误,即使只是在倭寇这个小问题上,只要证明祖训的错误,那么就可以违背祖训!”

听到这话,汉王妃也算懂了。

想要违背祖训的最大的阻碍就是“不孝”。

朱悟净则是引用《孝经》的说法,直接割去头发,代替首级,指出太祖朱元璋的错误。

一旦证明祖训是错的,那么违背祖训就不再是“不孝”。

不是我不孝,而是太祖你错了!

这才是真的孝。

太孝了!

所以,朱棣才让朱悟净募集士兵,自己想办法募兵、练兵、带兵,击败沿海的倭寇。

不需要真正的根除,只要取得比现在备倭军好的的战绩就行。

换言之,就是可以说服文武百官的大捷。

所以朱棣才会下旨,让沿岸所有的军队不准提供帮助,同时也不准阻碍朱悟净的行动。

想到这里,汉王妃忧虑地问道:“瞻壑……你能赢吗?”

“母亲觉得呢?”

“我……”汉王妃小心翼翼,偷看朱悟净的表情,生怕伤了对方的心灵:“娘这话没别的意思,就是你从小就没去过军营,从来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

“没有读过多少兵书,也未曾有高超的武艺傍身。”

“倭寇又可以横行洪武、永乐两朝,惹得太祖不得不施行海禁,到了现在也有倭寇袭扰的事情传出。”

“要不……还是别去了。”

“你去和你皇爷爷道個歉,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汉王妃拉了拉朱悟净的袖口,满脸都是忧愁。

“为娘知道,你这是关心社稷,是想要替你皇爷爷分忧,担上这份罪名,可是,可是……倭寇真的不是那么轻松击败的。”

朱悟净微微颔首,说道:“母亲说的没错,皇爷爷也是这样想的。”

“他根本不觉得儿子可以解决倭寇之患,不被对方活捉就不错了,至于打出让朝野震动的大捷,那更是痴人说梦。”

朱棣或许不懂经济,但是懂军事。

五征漠北时期,朱棣就发现了草原各部故意避战,躲入草原深处的情况,并意识到未来大明的祸端根源就在朵颜三卫,这片地区处于农耕区和放牧区的交界处,可以为日后草原提供粮食。

于是,北伐的真正目的变成了清剿朵颜三卫。

换言之,朱棣是可以看清战争强弱走势的军事家。

也是因此,他才可以明白朱悟净“密教北传”策略的真意,一旦用密教统一草原各部,那么就是真的“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庙”了。

但是。

朱棣却也拿倭寇没什么办法。

这群倭寇自海上而来,流窜作案,一旦见识不妙,立刻乘上战船,远遁海上。

同时,这群倭寇大多来自日本吃不上饭的浪人,被掳掠而来的朝鲜人,还有部分当了海盗的明人,都是亡命之徒。

不怕硬的,就怕横的,不怕横的,就怕不要命的。

这帮军户出身的备倭军面对倭寇的态度就是冲上两次,对得上皇帝发的粮饷就行了。

每月四五钱白银,玩什么命啊?

而且最重要的还是,倭寇的本质只是贼寇,不是正规的军队,并不会威胁大明的根基。

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嘛。

除此之外,还有倭寇的最大问题,现在是十五世纪,十五世纪的倭寇来自北方,决战之地只能是辽东,而辽东……

“总之,皇爷爷相信我,相信我无法在倭寇的手上打出一场震动朝野的大捷。”

朱悟净耸了耸肩,而后伸出一根手指,直指朱高煦。

“所以……他把父王贬为了庶人。”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鹰派大佬

鹰派大佬

红色十月
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军入伍,入伍后参加一次次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让他成为一个华夏最为年轻的大将,他掌握华夏最为精锐的军队;在百姓眼中,他是一个英雄,在他领导之下,一支被组建起来的强大军队收复了被他国夺走的疆土……
历史 全本 434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
笼中雀

笼中雀

Miang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11-13完结总书评数1854当前被收藏数5233魏国摄政王萧骏驰,求娶齐国公主姜灵洲。姜灵洲知道,此去他乡,远嫁敌国,怕是要郁郁此生,做一只老死宅内的笼中雀。但是……萧骏驰爱妃,请出笼。姜灵洲笼里挺好的,妾身懒得出去。谁是谁的笼中雀,并不好说~一句话摄政王与他的小仙女互相驯养的故事。阅读须知1.1v1,he,双处,甜宠不虐。2.全文架空,谢绝考据。内容标签甜宠主角姜灵
历史 连载 65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403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
非洲创业实录

非洲创业实录

恶的呃呃呃
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眼看欧陆风云,大战将起,这欧陆不待也罢。东非圈地,移民开发,农业立根基,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
历史 连载 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