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李淑还在发懵,沈嵇径直领着李淑往偏室走。
推门而入,映目所见的,正是程著。他眉头紧皱,正在桌上察看一沓泛黄的旧纸。一面看,一面抬着一本册子,细细勾画什么。
听见两人声响,程著抬眼望了一眼,又继续手上动作。
“你可还记得,我们一起去咎勿室拿的书卷?”
沈嵇指了指书案,“临绍七年鹿山祸事,一共被诛三百一十八名学子。”
“鹿山祸事……”李淑觉得这名字莫名耳熟,脑中追究却又一无所踪。
她下意识轻捂额头,隐隐的,那头痛症似有复发之兆。
沈嵇见状,忙帮她按住头穴,轻声道:“想不起来便不想了,待我告予你。”他将李淑安坐在一旁,继续道:
“先太子下狱,众人上书请命,血诉太子无辜,陛下震怒……鹿山书院便遭此祸事。”
程著叹了口气,停了笔,“《礼记》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万千读书人的理想,可……”
可朝局混沌,各派势力错综复杂,哪里会因一介书生正本清源?
说到底,是君父之过。
然这话,程著却连说出口也觉得难堪。
“书生意气,张扬至极,亦不堪一击。”沈嵇心中所想,比程著更复杂些。他接过程著手里的册子,问道:“对应完全否?”
程著看他一眼,摇摇头。
“对应什么?”李淑好奇。
“那些被诛学子的名姓。”
见李淑不解,沈嵇解释道:“这份册子是当年的殓尸人的记录,而鹿山记事也是对死者的记录,只是这两者之间……却对不上。”
李淑恍然:这也就是说,在官家的记录里,其实是有幸存者。
沈嵇点头应道:“若找到幸存者,利用其口供,我们就可以推知当年之事,再而还原当年故事!”
李淑不禁大喜,那先太子之冤屈,李玥之牺牲,便都可见于青天白日之下。
然沈嵇也立刻说到他们之难处:“既侥幸逃生,其人定于人海中隐姓埋名,我们再要探寻,亦无异于大海捞针。”
“可只要愿意去试试,说不定就正好给我们碰上了呢?”李淑心中还是喜,眼里满是希冀的光,宛如水面浮金,碎碎耀耀。
“是。”沈嵇也笑了。
“那我们该从何处查起?”程著不如两人乐观,抿着嘴,一脸肃然。
“鹿山祸事,那我们便先去鹿山书院。”沈嵇放了话,又顾虑道,“程著,中书令大人,也曾为鹿山书院之先师。”
“我知晓。”程著黯了眼色。“虽朝臣都不清白,可我信我父亲。如若……”这后面的话,程著却如何也接不上了。
两人也不逼他,只将此半截话听过。
三人约定了行程,程著自回了府,沈嵇送李淑回静安殿。
太阳西沉,余晖烧红了半块天,如血墨般胡乱几抹云,直教人看得痴痴的。
两人走得慢,沈嵇等在李淑身边。
李淑看天看云,沈嵇看昏黄里的她,暖暖地将她蒙上一层柔色,仿佛整个人都是软云做的。
李淑忽地转过头来,侧衬着光,眼里皆是亮。
“李煦哥哥大抵也同这太阳一般吧。”
沈嵇难得一怔,倒不曾想过她问及李煦。
“李煦哥哥……”李淑顿了顿,“长我十岁,我的记忆中却很少有他的印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么……”沈嵇似乎也陷入了回忆,凝神之态亦是风流,只这种温柔不同于以往对李淑的那般。
如此倒更勾起李淑的好奇。
这又该如何言之呢?自家门被屠以后,沈嵇很少回忆往事,更不论曾受恩于李煦之时的事情。
有时候人走得太远,往往容易忘却前路,为着回宫重获皇帝的信任,为着与朝中大臣暗中联络,为着一些位子,一些姿态,他几乎重造了一个自我。
再回首……
“他有着神的尊贵,却没有神的命格。”沈嵇只道。
与神相论吗?李淑望着他,喃喃道。
莫名的,她对沈嵇这话不甚满意。
“那你又要塑造一个什么模样的先太子呢?”李淑脱口而出,等她回过神来,这话中的意味,却是连自己也不懂了。
沈嵇何等细腻,自是觉察出李淑话里连她自己也未曾感知的……不定数。
“如何正名并不重要。”沈嵇提了脚步,李淑自然跟上。
“人们总说青史留名,然则书是人写的,留的这个名,只能由上位者定夺。”
“那史书便没有意义吗?”李淑仿佛揪到了一个辫子,追问着。
沈嵇却驻足正视她,“意义,无非是上位者的拥趸吧了。”
“可你说的,你要教我如何是道义。”李淑也不屈,鼓了声色,定定地直视他。
日头落得极快,转眼之间,周遭便暗了起来。两人皆默在暗色里,也不知是哪里来的默契,一齐较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