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简直是胡闹,把他给朕叫回来!
香草茜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梅执礼和韩志维都是会做官的。
一旦遇到拿不准的事情,就立刻把锅甩给别的衙门,自己努力不沾因果。
而对于这种泼天大案,他们的态度也都很明确和一致:
谁爱接谁接,反正他们两个是没有胆子参与的!
只是相比于韩志维,梅执礼还是少考虑了一点,
那就是他忘了向庆帝打报告!
“李承安,你可真是一点都不安分啊!”看着手中奏折,庆帝脑壳有点痛。
现在他越来越觉得,当年这个名字取得实在是太好了,
跟李承安的行为一点都不沾边!
从小就憋着要把自己给作死,把庆帝整得心累,只能派人日夜盯着。
过了几年终于消停了,但李承安又开始故意给庆帝挑刺。
无论庆帝做出什么决策,李承安的第一反应就是跳出来骂他。
不过对比之前那种找死的行为,李承安明显变得正常多了。
庆帝自然是非常欣慰的。
好儿子,居然还知道进谏了!
但这两年,他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李承安只要逮着一个案子就对庆帝猛烈输出,搞得他不敢轻判,只能委屈那些受到牵连的朝臣们了。
可即便如此,李承安还是不肯放过庆帝,跳着脚的骂,生怕自己活得太久。
说实话,但凡李承安不是他的儿子,庆帝早就让他灰飞烟灭了!
可既然是他的儿子,那庆帝就只能任由李承安变着花样对他猛烈输出。
这一放任不要紧,李承安居然找到了司理理要给当年那两位亲王翻案?!
庆帝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病。
两位亲王遇刺后,受益方是诚王府。
而李承安是诚王的孙子,多少也算是从这场遇刺案中获益了。
现在却要重审几十年前的旧案,李承安这绝对是脑子出了问题!
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哪怕就算是从血脉上来说,那两位亲王确实跟李承安有着微弱的关系。
但那都是多少代之外了?
更不要说,诚王和庆帝才是李承安的直系血亲。
为了两个外人,又是何必呢?
“算了,朕跟一个痴儿计较什么?”庆帝略作思考,他都被自己气笑了。
虽然太医从病理上否认了李承安是傻子的可能,但庆帝从行为上觉得李承安的脑子大概率是不灵光的。
就算不傻,也是一根筋。
跟这种人,没必要生气。
尤其是对方还是他的儿子。
而且往好的地方想,太子和二皇子够正常吧?
但他们为了夺嫡,不择手段,闹出来了不少笑话,皇家颜面都快被丢没了!
反而是李承安这个半憨不傻的痴儿,在民间有着极高的赞誉,被称“贤王”。
当然,李承安还没有立衙开府,也没有被册封王爵,所以有些名不副实。
但无论如何,皇家的颜面在李承安这个痴儿身上算是保住了。
“李承安为什么去了刑部?”庆帝冷静下来后,瞬间发现了一个盲点。
李承安的行为是有些痴颠,可基本的常识他还是有的。
尤其是朝廷的各个衙门。
它们的职责,李承安滚瓜烂熟,甚至比衙门里的人还要熟悉。
所以李承安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哪有人报案是直接冲着刑部去的?
庆帝很容易就找到了真相。
“梅执礼的折子呢?”
他在一堆奏章中搜寻,没有看到梅执礼对这件事情的汇报。
“这个梅执礼,真是不堪大用,遇事不思进取,只想着推卸责任!”
庆帝眼里出现了一丝厌恶,有了将梅执礼撤职的念头。
而这个时候,陈萍萍恰好从殿外被侯公公推了进来,“陛下,关于司理理的事,臣都查清楚了!”
庆帝连头都没有抬,问道:“她是北齐的探子?”
陈萍萍微笑着摇头,“不是,但她的确来自北齐。”
“臣查了一下她的经历,当年从庆国逃走后,他们三人去了北齐燕地。”
“后来司理理的母亲病重,她的弟弟也不幸染病身亡,就辗转回到了京都。”
“无以谋生,只好投奔了醉仙居。”
“四殿下与司理理相识的过程,臣也派人查了,只是并无异样。”
庆帝眼睛微微眯起,“朕记得当年是由监察院追查司理理一家的下落?”
陈萍萍立刻请罪,“臣一时疏忽,放走了司理理母女三人,还请陛下责罚!”
庆帝却非常大度,摆手道:“当年的事情也不能全怪你,监察院负责的是追查,而动手的则是大内侍卫。”
“这事儿如论如何,也怪不到你陈院长的头上。”
陈萍萍听完后再次请罪,“臣惶恐,还请陛下降罪!”
庆帝语气稍微有点重了,“朕说了,恕你无罪。”
陈萍萍立刻谢恩,“多谢陛下宽恕之恩,臣感激涕零!”
庆帝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这么说来,此次是李承安又发疯了?”
陈萍萍沉吟着摇了摇头,“陛下,司理理是醉仙居的花魁,容貌非同常人。”
“想必四殿下就是心生爱慕,所以才会出宫后多次前往醉仙居。”
“一来二去,司理理应该是知晓了四殿下的身份,又对祖辈遇刺的事情念念不忘,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一幕。”
对于司理理的小心思,庆帝完全不在意,他只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为了一个女人?嗯,李承安的年龄也到这种时候了。”
庆帝现在非但不生气,反而很欣慰。
别看李承安脑子好像有毛病,但他起码性取向是没问题的!
而这对于一个不参与夺嫡的皇子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懂得造娃就行。
至于说生计问题,偌大皇室养一个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承安完全能混吃等死一辈子。
甚至他府上所有人全都是混子,那对朝廷来说问题也不大。
“罢了,看在李承安终于开窍的份上,朕就饶了他这次。”
庆帝大手一挥,吩咐道:“此案早已有了定论,事实清楚,不必再查。”
“司理理为父报案,其心可勉,朕不怪罪她一个弱女子。”
其实司理理无罪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承安疑似看上了这位醉仙居花魁。
作为李承安情窦初开后首位爱慕的女子,庆帝还是很尊重他的选择。
万一将司理理处置过后,李承安发疯,搞出更大的动静,那就不好了。
所以还是要安抚李承安的情绪,不要撩拨他,避免事情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至于李承安……叫他滚回来,不准再胡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