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五乳峰。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时为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北魏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五乳峰影壁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唐初李世民伐王世充的征战之中,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立下汗马功劳,自此少林寺声名远播,少林武功名扬天下。此后时人登少林,无不心驰前尘,庄严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柳眼三人到了五乳峰下,弃马步行,柳眼仍旧用一块黑布遮起了脸,方平斋和玉团儿都是生面孔,这几日少林寺外人众多,模样古怪的为数不少,倒也无人在意。东方旭跟在三人身后,一行人都是武林中人打扮,迈入少林寺三门之内,门口的小沙弥并不阻拦,齐齐合十行礼。穿过三重院落,东方旭快行一步,带领众人进入少林寺内最大的佛殿,千佛殿。
少林寺千佛殿内供奉的是毗卢佛,毗卢佛后北、东、西壁都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气势宏伟,宝相庄严。此殿是少林寺最大的佛殿,此时当中空出一片,一个灰袍草履的老和尚盘膝坐在当中,正自缓缓说话,“……是以在老衲心中,信能度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度苦,智慧得清净,以上种种即为佛心。”
东方旭挤在人群中张望,“这是大慧禅师,不知道他说的什么。”玉团儿好奇的看着那光头的和尚,“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头发?”方平斋也跟着探头探脑,顺口答道,“和尚很忙,有头发很麻烦……你觉得他们几个里面哪个能当方丈?”他指指坐在人群最前面的几人,正是大识、大成、大宝、普珠和三劫小沙弥几人。玉团儿瞧了一眼,指着普珠上师的背影,“他。”方平斋哈哈一笑,红扇一摇,“为什么?”玉团儿悄声道,“因为他有头发啊。”方平斋咳嗽一声,“我也有头发。”玉团儿皱起眉头,“你又不是和尚。”她拉拉柳眼的袖子,指着坐在中间的大慧禅师,“他在说什么?”柳眼摇摇头,他不信佛,不知道大慧在说什么。方平斋红扇一扬,“他说的是一段故事,《阿含经》里写过佛祖释迦牟尼和帝释天的一段对话,帝释天问佛:云何度诸流,云何度大海?云何能舍苦,云何得清净?然后释迦牟尼回答说:信能度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度苦,智慧得清净……”玉团儿打断他的话,“你说的我也听不懂。”
方平斋叹了口气,“我觉得——其实我就算解释得再清楚,你也不——”玉团儿眼睛一瞪,方平斋呛了口气,“呃……其实帝释天就是问佛祖:怎么样度化河流?怎么样度化大海?怎么样能不受苦?怎么样能得到清净?然后佛祖回答说信佛能度化河流,不放纵能度化大海,勤奋不放松能够远离痛苦,智慧的人就能得到清净……你有没有觉得很无聊很没有意义?这难道不是在说如果你觉得痛苦就是因为你不够勤奋,如果心不清净就是缺乏智慧……难道当真非常勤奋的人就不会觉得痛苦了吗?其实心不能清净之人多半就是因为太多智慧……”玉团儿很不耐烦的看着他,“反正你说的我就是听不懂,你别说了。”方平斋张口结舌,他满腔长篇大论才说了个开头,玉团儿转过头去,柳眼不知低声说了句什么,突然之间她笑逐颜开。方平斋连连摇头,红扇拍头,世上之怀才不遇、遇人不淑、明珠投暗、翡翠当作西瓜黄金看作纯铜冰水浇上热炕头不过如此,唉!无奈啊!转过头来,倒是东方旭一行人甚是佩服的看着他,方平斋红扇一拂,却只作不见,继续抬头往前看去。
大慧禅师已经说完,此时千佛殿内的议题是“何谓佛心”,最后一位登场说法的是普珠上师,这一场说法已经整整比了一个月又十三天,少林寺内大部分僧侣都参加了。等到普珠这最后一讲说完,少林寺众位长老将要选出四位高僧在殿内一试武艺,佛学修为若是都甚精妙,少林寺以武学名扬天下,四人之中以武功最高之人出任方丈一职。
普珠上师相貌清俊,一头长长的黑发,一身黑色僧衣,在一干老少光头和尚中颇显鹤立鸡群,他一站起,千佛殿中顿时寂静不少。普珠踏上空地中心,盘膝坐下,不同于一干老和尚双目微闭,缓缓说话,他清冷的目光直往人群中扫去,众人被他目光一掠,心里都是一震,不约而同闭上嘴巴,不敢再胡说八道。普珠虽然声名响亮,但五戒不守,杀人不少,如果他成为少林方丈,也不免会有非议,所以今日最后之说法非常重要,是普珠为自己行不守戒之道做解释的机会。
“阿弥陀佛。”普珠坐下之后,就淡淡的说了这一句。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千佛殿内刹那落针可闻,一干老小和尚沉默不语,玉团儿却问,“什么‘阿弥陀佛’?”她一发问,众人的目光纷纷往她身上转来,心中均想这位姑娘不知是谁,居然敢在少林寺方丈大会上朗声发言,胆色倒是不小。方平斋哈哈一笑,红扇一摇,“他说他的佛心,就是‘阿弥陀佛’,就是一声佛号,佛在心中不需解释,他就是佛佛就是他,他虽然杀生,却是佛之杀,佛杀非是杀人,而是除魔。”此时寂静,方平斋并没有提高声音,却是人人都听见了,各自心中一凛,这话说得充满挑衅之意,来者不善。玉团儿柳眉一蹙,正要说话,却听普珠上师冷冷的道,“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万生万物皆是如此,世人自以为生,于万物而言便真正是生么?世人自以为死,于万物而言又真正是死么?生非生,不过名唤为生;死非死,不过名唤为死。”
“阿弥陀佛。”听到普珠上师说出“生非生,不过名唤为生;死非死,不过名唤为死。”地上盘膝坐的大小和尚一起合十,口宣佛号,也不知是赞成还是反对。方平斋连连摇头,“大放狗屁!如果生非是生,死非是死,生死对于寰宇万物而言其实没有区别,那么请问普珠和尚杀人何罪?如果你这谬论有人信服,不但和尚杀人无罪,天下千千万万人杀人也无罪了?大大的狗屁!胡说八道!”他一向说话啰啰嗦嗦,这一次居然说得理直气壮,掷地有声。听者不禁微微点头,虽说看破生死是胸襟,但若是说因为生死没有差别杀人就无罪,那未免难以服众。玉团儿看了方平斋一眼,脸露笑意,显然方平斋这段话说中她的心声,她很是开心。
第二十六章如月清明02
“阿弥陀佛,”普珠的声音仍很清冷,丝毫不为所动,“杀人就是杀人,生死就是生死。”方平斋被他呛了口气,和尚说话果然反反复复,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听得懂的,“既然——”他还没说完,地上一名垂须老僧突然道,“杀人就是杀人,生死就是生死,那为何要杀人,为何要说生死不是生死?”他声若洪钟,这一问问得众人肃然起敬,知晓打起了禅机。普珠的目光往那老僧扫去,那老僧却是闭目,不看他的眼睛,普珠冷冷的道,“杀人就是杀人,杀人有罪,进一步是杀人,退一步是不杀人,人会杀人,退一步不杀人,人所杀之人是我所杀?非我所杀?进一步杀人,杀人之罪是我之罪?是他人之罪?生死就是生死,生死亦非生死,他生他死,我生我死,天地循环,不必挂怀。”老僧道,“杀人就是杀人,生死就是生死,你杀人你有罪,他人杀人他人有罪,你之罪与他人之罪,有何不同?”普珠冷冷的道,“并无不同。”老僧合十,“阿弥陀佛,是大慈悲。”众和尚再宣佛号,如东方旭之流却是听得莫名其妙,只知道普珠说了这一堆杀人不杀人之后,少林寺的和尚们似乎对他颇为赞许,方平斋仍是连连摇头,玉团儿拉了拉柳眼的衣袖,低声问,“有头发的和尚在说什么?”
柳眼凝目看着普珠上师,过了良久,他淡淡的答,“他说他可以杀人可以不杀人,但世人总会相杀,相杀就有罪孽,他宁愿杀恶人以减少无辜者,他愿意代替恶人承担杀人之罪以消弭罪恶,这就是他的佛心,他的慈悲。”玉团儿皱起眉头,“这和尚是个好人,但怎么总是杀人杀人的?我讨厌杀人。”方平斋叹了口气,“杀人杀人,难道除恶除了杀人就没有别的办法?你是和尚,你不能度化恶人吗?你不能感化世间吗?你不能使奸邪向善盗贼洗手?你不能让男盗女娼变成善男信女?少林寺诺大名声,难道庙里的和尚只会杀人?”
这句话说了出来,少林寺中老小和尚一起睁眼,齐齐往方平斋身上望去,虽然并不言语,却也让人凛然生畏。方平斋并不畏惧,红扇轻拂,黄衫耀眼,站在人群之中抢眼之极,柳眼淡淡看了他一眼,这人究竟是天生喜欢啰嗦狡辩,还是有心而来,专门和普珠过不去?普珠的目光也往方平斋身上望去,“阿弥陀佛。”他仍是淡淡的说了这句,倒是一旁的三劫小和尚面露忿怒之色,“大慧师叔生平度化三百三十一名恶人,大宝师叔云游四方,所劝向善者五千四百九十九人,大识师叔与麻风病人同行,以大慈悲之心度化二十四人得大智慧,普珠师兄剑下杀四十九人,无一不是罪大恶极之徒,少林寺虽然偶有不肖之徒,却从不愧对数百年来诺大名声。”
“哦……你这话深深地有问题,小和尚你明显对大成和尚心怀不满,否则大慧、大宝、大识、普珠你人人赞誉,唯独不提大成,同为少林寺中吃斋念佛扫地抹桌挑水砍柴无所事事的和尚,竟然也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实在是可怕、可怕!”方平斋摇扇哈哈一笑,三劫小沙弥年方十七,勃然大怒,霍然站了起来,指着方平斋的鼻子,“你……你三番四次挑拨离间,辱我少林,居心何在?”
“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人嘛——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总要活得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骂人就骂人想杀人就杀人,想好色就好色想放屁就放屁才有滋味。”方平斋踏入那众人围成的空圈子,踱步而行,神色自若,“看无滋无味自以为绝欲无情满腹慈悲的出家人动嗔发怒,也是一种不同的滋味,你说呢?”
“好狂傲的妄人!”围观众人之中有一位青衣大汉站了起来,“你是什么人?竟然敢在少林寺众位高僧面前大放狗屁?这里是佛门清净之地,没有你说话的地,快点出去,否则我青龙刀下绝不容情!”方平斋红扇一挥,“你是说你要杀我?”青衣大汉怒道,“你若再不闭嘴,哼!”方平斋背过身来摇了摇头,“愚昧、顽固、愚蠢、毫无悟性……普珠上师,他方才说要杀我,依照你方才的佛论,你是不是该出手先杀了他,以替他承担杀我的罪孽?”青衣大汉一呆,普珠上师缓缓站了起来,黑发飘动,眼神却很冷静,“施主前来少林,究竟居心为何?”
方平斋黄袖一拂,“我说了我是随心而来,少林寺既然摆开大会推选方丈,难道只有少林寺的和尚才能登坛说法?我若是佛理武功都赢了在座诸位……”他霍然转身,红扇背袖一合,“那少林寺让不让我当方丈?”此言一出,千佛殿内顿时像炸开了一大锅,不仅是围观的武林中人,连地上坐中的和尚也都变了脸色,窃窃私语。普珠上师脸色不变,冷冷的道,“少林寺佛尊达摩禅宗,武推少林绝艺,如果施主禅宗佛学及少林绝艺都在我少林寺之上,少林寺绝无内外之分,恭迎施主上座开坛指点。”
这句话说下来,四下的议论渐渐停了,众人均心忖:比禅宗心法,这狂人自然是远远不如,再比少林绝艺,自然更无人胜得过少林寺和尚,要当少林方丈,自然要尊禅宗佛学和少林武艺最高的那人,倒也不能说普珠上师这几句话是讨了便宜又撑了面子。
方平斋哈哈一笑,正要开口答允下场比试,突然千佛殿外有人说话,声音柔和,纤弱温柔,不含丝毫真气,“如此说来,如果我禅宗心法和少林武艺胜过了少林寺各位高僧和这位红扇先生,我也可以居身少林方丈之座了?”
这蕴含笑意的一言说得并无敌意,心气平和,甚至是颇为轻松。普珠上师和方平斋双双回头,只见千佛殿大门外人群纷纷闪开,让出一条道来,一行人缓步向殿内迈入,当先一人容颜纤弱秀雅,年纪甚轻,迈入殿中之时却自然而然众人的目光都往他身上望去。
他身上穿的一身近乎白的蓝衫,左手上系着一条细细的绿色丝线,丝线上什么都没有,但就这一条纤细的绿色丝线,以及他身后那六位碧衣剑士,已让人兴起了震撼般的想象。正在寂静之时,突然有人低低叫了一声,“宛郁月旦!”千佛殿内顿时再度哗然,碧落宫宫主宛郁月旦亲临少林寺方丈大会,出言要争少林寺方丈之位,这实在是骇人听闻。
“宛郁宫主。”普珠上师对宛郁月旦合十一礼,“施主言笑了。”宛郁月旦踏入千佛殿内,身后一行人走到人群之前,同他人一样坐了下来,宛郁月旦站在场内,正站在普珠和方平斋之前,“少林寺名扬天下,宛郁月旦对少林寺绝无不敬之心,方才妄言,还请各位大师谅解。”他言语温柔谦逊,方才那句又并非针对少林寺,而是针对方平斋而言,他却仍旧出言道歉,众人一听便心中一松,都对这位碧落宫主大生好感。
“阿弥陀佛。”地上坐的大宝禅师缓缓道,“不知宛郁宫主亲临少林寺,所为何事?”宛郁月旦黑白分明的眼睛微微一动,眼角的褶皱缓缓舒开,“宛郁月旦先向各位大师致歉,今日的确是为少林寺方丈之位而来。”大宝禅师一震,他虽然修为深湛,却也从未想到少林寺方丈之会竟会引动各方江湖异人逐鹿,今日之事,已难善了,“施主身为碧落宫主,有大名望大烦恼,亦非佛门中人,为何执着少林寺方丈之位?”宛郁月旦并不隐瞒,朗声道,“江湖传言,少林寺方丈三个响头一首诗,可换风流店柳眼之下落。我有寻人之心,却不欲少林寺受辱,所以——”他语音铮铮,说话清晰无比,“今日前来,是希望少林寺能暂将方丈之位传我,碧落宫愿以三个响头一首诗,换风流客柳眼的下落。”
第二十六章如月清明03
此言一出,千佛殿内又是一片哗然,宛郁月旦有大义之心是不错,但少林寺方丈之位何等庄严,岂可视如儿戏说传就传?何况柳眼之下落乃是江湖传言,江湖传言能信得几分?要是今日传位之后,那人却不现身,那又如何?有些人啧啧赞美宛郁月旦身为碧落宫主,有为江湖大义舍身受辱之心,有些人却冷笑他轻信胡来,还有人幸灾乐祸的看着方平斋,看来今天少林寺方丈之争,越争越是精彩了。
柳眼戴着黑布面纱,静静地坐在人群中,一言不发。他是第一次见到宛郁月旦,这位名声响亮的少年宫主和他从前想象的不同,没有传说中铁腕冷血的杀气,看起来温柔纤弱,没有半点威势,然而……却和他很像。突然之间心底一股厌恶冲了上来,他冷冷的看着宛郁月旦,隐约从宛郁月旦身上看到唐俪辞的幻影,杀气情不自禁的涌了上来,然而过了片刻,他眼里的杀气渐渐淡去,慢慢消于无形。
唐俪辞身上,没有这么真实的感情。他淡淡的看着宛郁月旦,这人言语温柔,令人如沐春风,似乎言谈之间颇有心机,然而他却不说假话。堂堂碧落宫主,领袖江湖一方风云,为人竟然并不虚伪,那一双传闻什么都看不到的眼睛,眼神里透露的是他个人真实的感情——他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必须得到什么——他半点也不掩饰,丝毫不畏惧被人察觉。
他想要的东西从来不怕得不到,这就是宛郁月旦的王者之气。柳眼淡淡的看着宛郁月旦,和唐俪辞完全不一样,他能给别人安全感,自身就可以作为他人的依靠,即使他很年轻、不会武功,他却是人群的支柱。而阿俪他……柳眼的眼神渐渐的空茫了,阿俪他并不是这样的人……
阿俪想得到的东西,从来都得不到……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像彼此照着镜子,非常相似,却又完全相反。
少林寺众僧低声讨论了一阵,大成禅师站起身来,缓缓说话,“虽然宛郁施主此言出于至诚,但本寺数百年声望,方丈之位却不能轻易让出,何况施主并非出家之人。”众人纷纷点头,看向宛郁月旦,暗忖他将如何回答?宛郁月旦微微一笑,“若少林寺应允暂让方丈之位,宛郁月旦当即削发为僧,皈依少林。”
东方旭听到此处,忍不住啊的一声叫了起来,身边和他一样惊讶之人比比皆是,宛郁月旦以少年之身,碧落宫主之位,竟然说到要出家为僧,皈依少林……这实在是牺牲太过。坐在宛郁月旦身后的铁静微微一震,宛郁月旦说到要出家为僧,他虽然意外,却不是十分震惊,在闻人暖死后,宛郁月旦的生活清心寡欲,简单到近乎没有波澜,虽说并不吃斋念佛,但与出家人也相去不远。
“这……”大成禅师相当为难,沉吟不语。普珠上师冷冷的道,“宛郁施主,少林寺从不排外,如施主有心为我等讲经说法,修为在我等之上,少林寺众僧自然敬服。”宛郁月旦微笑,“那依然谈佛心如何?”普珠上师缓缓的道,“愿闻其详。”宛郁月旦对他合十一礼,“如月清明,悬处虚空,不染于欲,是谓梵志。”普珠上师微微一怔,身边却有人说,“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
众人的目光齐齐往方平斋身上看去,方平斋手挥红扇,一直站在普珠和宛郁月旦身前,此时红扇一停,“有一头颜色青黄,长得像狗一样的小狐,会发出似狼非狼的声音。这头小狐有一天自称是狮子,霸占了一块树林,结果依然是刨开老鼠洞和死人坟吃老鼠和死尸为生,它想要发出一声狮子吼,结果叫出的还是一声狼不像狼,狗不像狗的声音。这个故事出自于《长阿含经》第十一卷,各位高僧包括这位口出佛偈的小朋友,不知知也不知这只小狐叫什么名字?”
宛郁月旦道,“哦……这位红扇先生所说的,可是野干?”方平斋淡淡的道,“野干称狮子,独霸一空林,欲作狮子吼,还作野干声。天下武林,浩渺如海,少林寺不过其中一把沙砾,少林寺方丈纵然德高望重,登高一呼也不过如野干一吼,自以为是狮子而已。要让人信服佩服尊重敬重,那就拿出胆魄和诚意来,今天你我三只野干,就在千佛殿内做一做狮子吼,最后不管是谁称了狮子,也莫要忘记野干不过是野干——天下之外,另有天下,狮子永远不在眼前,而在天外。”普珠上师眼神一亮,宛郁月旦面含微笑,“红扇先生果然有豪气,那便请少林寺出题,我等接招便是。”
大成禅师缓缓叹了口气,“从各位言谈可见,均精通佛经,两位施主善于言辞,佛论之说不谈也罢,佛心不在言辞,而在平日一言一行、一花一木。老衲想三位是否虔心向佛,在座各位心中自有公论,要比就比武艺吧。”他的声音平缓,并无激动的情绪,“少林寺习武素来只为防身,今日方丈大会更不愿见有人血溅当场,所以要比,只比一招。”
一招?东方旭越听越奇,少林寺选方丈,比武只比一招?不知是哪一招?斜眼一看,身边玉团儿的眼神也很茫然,一招?方平斋武功不弱,普珠上师更是高手,宛郁月旦不会半点武功,能和这两人比什么“一招”?
“各位可见悬于东梁的那块铜牌?”大成禅师手指东边的屋梁,“那块铜牌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赐,重三百八十八斤,谁在一枚铜钱落地的时间里,以少林嫡传‘拈花指法’击中铜牌,让它来回摇晃三下却不发出声响,就算胜了。”他这题目开出,满地坐的客人均在想:好难的题目,莫说一枚铜钱落地的时间以拈花指法隔空让它摇晃三下,我看就是我伸手去扳,在一枚铜钱落地的时间里都未毕能把它摇晃三下,少林寺出这样的难题,显然对普珠上师很有信心。
“三下?那要是摇晃四下五下都算输了?”方平斋摇头晃脑,望着那灵芝状的铜牌,“少林拈花指力素来无形无相,我曾经在五年前中原南岳剑会上见过,当时普珠上师尚未成名,然而一手拈花无形剑出类拔萃,令人印象深刻。”此言一出,满堂又惊,五年前受邀参与南岳剑会之人都是当世名流,如果方平斋当日参与其中,又怎会籍籍无名,今日要来争夺少林寺方丈之位呢?他究竟是谁?
普珠上师闻言微微一怔,五年前南岳剑会他尚未涉足江湖,在剑会中小试身手,也未夺冠,这人竟然记得他一手拈花无形剑,难道当日他的确身在其中?如果当年他却在剑会之中,又会是座上何人呢?“施主是当日何人?”方平斋哈哈一笑,“路人而已,普珠上师先请。”他红扇一抬,众人均觉此人虽然能言善辩啰唆可恶,却也不失风度,普珠上师合十一礼,对宛郁月旦道,“来者是客,宛郁宫主可要先动手?”
宛郁月旦微笑得甚是温和愉快,“我不会武功,拈花指法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不知,不如请普珠上师先行教我,我再动手如何?”众人又是一呆,宛郁月旦不会武功尽人皆知,但他竟然要普珠教他一招,然后他去动手,他以为自己是什么习武奇才能在片刻间速成,胜过这一干武林高手?简直是异想天开,胡说八道!
普珠上师皱起眉头,“拈花指法并无招式,外相而言只是五指向外挥出,内相的真气顺指而出,依个人修为不同,真气所达的远近和强弱各有不同。宛郁宫主不练少林内家心法,倒是无法传授。”宛郁月旦抬起右手,“原来是向外挥手即可,还请普珠上师告诉我那铜牌所在的方位。”他是眼盲之人,即看不到铜牌,又不会内力,凭空这么挥一挥手能有什么效果?众人又是惊骇、又是好笑,只见普珠上师将宛郁月旦引到面向那铜牌的位置,大成禅师手持一枚铜钱,宛郁月旦对众人微微一笑,他也不运气作势,就这么手掌一挥,往那面铜牌扬去。
他的手掌白皙柔软,这扬手一挥的姿势也颇为好看,只是既无内力又无章法,就算是蚊子也未必拍得死一只。方平斋和普珠上师一起注目在那铜牌上,就在众人都以为那铜牌绝不可能会动的时候,屋梁发出“吱呀、吱呀”的沉闷声响,那铜牌竟犹如神助一般摇晃起来。“铮”的一声大成禅师手中的铜钱落地,那铜牌不多不少正好摇晃了三下,随即静止不动。
倏然摇晃,倏然而止,真如鬼魅一般。众人本是看得目瞪口呆,此时长长吐出一口气,都觉一阵寒意涌上心头,这世上当真有鬼。普珠上师和方平斋面面相觑,柳眼和玉团儿也是骇然,这许多高手炯炯盯着宛郁月旦和那铜牌,那铜牌究竟是怎么晃起来的?若是有人出手相助,那人的武功岂非高得让人无法想象?
第二十六章如月清明04
“普珠和尚,”方平斋目不转睛的看了那铜牌许久,突然道,“我不比了。”要争少林寺方丈之位,其心最烈的是他,现在说不比就不比了?难道是宛郁月旦这神鬼莫测的一击让他胆寒?众人凝视着他的脸,却见他脸色慎重,丝毫没了方才从容悠闲之态,虽是万众瞩目,却仍是牢牢盯着那铜牌,也不知从铜牌上看出了什么。柳眼瞳孔收缩,方才那铜牌摇晃显然不是宛郁月旦内力深厚所致,看碧落宫众人也是面露惊讶,并不是碧落宫事先安排,倒是宛郁月旦神色从容,好像尽在他意料之中,这是怎么回事?
方平斋缓缓走回他原先的位置,红扇也不摇了。玉团儿扯了扯他的衣袖,“你怎么了?为什么不比了?”方平斋瞪着那铜牌,“这个……因为——”但听“铮”的一声脆响,大成禅师手中的铜钱又是落地,普珠上师未受方平斋退出的影响,拈花指力拂出,只见铜牌应手扬起,正要摇晃之际,突然硬生生顿住,一动不动。万籁俱静,众人皆目瞪口呆的看着这种奇景,少林寺众人一起站起,“阿弥陀佛,这……”
这显然是有人暗助宛郁月旦,显然是有人从中作梗!宛郁月旦踏出一步,衣袂皆飘,朗声道,“此阵是宛郁月旦胜了,若少林寺言出不悔,此时此刻,我便是少林方丈!”他转过身来,面向千佛殿那尊毗卢佛,“是谁要受宛郁月旦三个响头,还请出来!阁下既然有三丈之外手挥铜牌的绝顶武功,何必躲躲藏藏,请出来见人吧!”
众人的目光纷纷往那尊毗卢佛背后望去,只见毗卢佛后一个人影向侧缓缓平移而出,竟如毗卢佛的影子一般,其人戴着一张人皮面具,却故意做得和毗卢佛一模一样,浑身黑色劲装,看起来既阴森又古怪,“哈哈……”那人低沉的笑了一声,声音也是无比古怪,就如咽喉曾被人一刀割断又重新拼接起来一般,“我本来只想受少林寺方丈三个响头,不料竟然可以将碧落宫主踩在脚下,真是痛快……”
少林寺众僧情绪甚是激动,三劫小沙弥怒道,“你是何人?躲在毗卢佛后做什么?鬼鬼祟祟……”大成禅师口宣佛号,打断他的话,“少林寺竟不知施主躲藏背后,愧对少林寺列位宗师,罪过、罪过。”普珠上师目注那黑衣人,“你是谁?”
“我?”那人阴森森的笑了一笑,牵动毗卢佛的面具,笑容看起来诡异至极,“我只是个讨厌少林寺、讨厌江湖武林的人。”他那古怪的头颅转向方平斋这边,“六弟,好久不见了,你依然聪明,若是你出手,我绝对不会阻止你的。”方平斋叹了口气,“我明白比起看宛郁月旦磕头,你更喜欢看我磕头,所以——你放心,我立刻放弃了。只是这么多年不见,你这喜欢看人磕头的脾气依然不变,不是六弟我总是危言耸听泼你们的冷水,人生纵然是需要随心所欲,但过分任性胡作非为漫天做梦,总有一天会翻船。”
“是吗?”那黑衣人并不生气,阴恻恻的道,“这种话由你来说,真是完全不配。”他的目光看向宛郁月旦,“磕头,磕完头之后为我七步之内题一首诗,否则——”他冷冰冰的道,“我一掌杀了你!”
“磕头可以,”宛郁月旦缓步走到黑衣人面前,“还请阁下告知柳眼的下落。”
黑衣人仰天而笑,“哈哈哈哈……”
柳眼仍旧淡淡的坐在人群中,在他心中并没有在想这位黑衣人是否真的知道他的下落,也没有在想为何方平斋会是这怪人的“六弟”,他的头脑仍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想。偶尔掠过脑中的,只是宛郁月旦和唐俪辞交错的面孔,阿俪从小到大,拥有的东西很多,但他想要的从来都得不到。
那是他的报应。
柳眼眼观武林奇诡莫辩的局面,心中想的却是全然不着边际的事。
“我也不是斤斤计较的小人,一个月之后,柳眼会出现在焦玉镇丽人居,江湖武林不管谁要找他算账,去丽人居一定能找到他。只不过——”黑衣人阴森森的道,“他已被人废去双足,毁了容貌散了武功,完全已是一个废人。如果是想看风流客如花似玉的容貌,已经晚了,看不到了。”众人都是啊的一声惊呼,柳眼何等武功、何等风流,竟然已经是一个废人!宛郁月旦眼角温柔的褶皱微微一开,“阁下又是如何知晓他的消息?”黑衣人哈哈大笑,“这江湖天下,有谁是我不知道的?磕头吧!”
宛郁月旦挥了挥衣袖,众人都暗忖他要下跪,却听他柔声道,“铁静,带婴婴来。”铁静站起身来,未过多时,从门外带入一个莫约五六岁的小娃娃。众人凝视这娃娃,这娃娃头发剃得精光,穿着一身僧衣,脸颊红润煞是可爱,一双眼睛圆溜溜的东张西望,显然什么也不懂,见了宛郁月旦便摇摇晃晃的走过去拉住他的衣袖,十分依恋。
这小娃娃是谁?
小说推荐:《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锦宫春暖》《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竞选神明》《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大宣武圣:从练功加点开始》《谍海青云》《超时空快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