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站起身来,将自己的思路做了个总结:

“要重启西洋贸易,要去抢占银矿,这样每年都能有至少五百万两白银从海外流入到朝廷手中。

然后朝廷拿到银子,铸成银币,发行全国。

这样朝廷就拥有了合理的铸币权,既不像大明宝钞那样直接明抢,也不用没有铸币体系干瞪眼。

然后这些银币到了富商士绅的手里,大部分都埋地窖里不动了。银币不流通,等于白铸了。

所以得减国内商税,让商品在全国流通起来。让大家有便宜商品可买,这样银币、铜钱才会跟着流通起来,而不是被埋在地窖里生锈。

嗯,说来说去,还是得先把安南打下来。

要打安南,还得把两广总督王翱调回南京,换个能打的过去。

换谁好呢?现在朝廷重臣严重不够用了。徐琦和刘中敷都到年纪了,也差不多快死了,弄不好明年又少两个人。

没人才,干瞪眼啊,这皇帝当的真他妈可笑。

又可笑,又可悲,我跟恭让皇帝真是一对可怜虫:一个是给宣庙大皇帝擦屁股时不小心躺地上了,一个是给宣庙大皇帝擦屁股时快被熏晕过去了。

哦,不说我还忘了,我还得打造一批火器铠甲,白送给占城国和澜沧国,这还是一大笔钱呢。回头我得找工部的尚书侍郎们好好聊聊了。”

几位宠妃就这样愣愣地盯着朱祁钰自言自语了半晌。

朱祁钰被看的不好意思了,只得摆摆手:“散了吧,我出去找人下棋去了。另外你们再替我催催,让百官对铨选、京察、大计尽快拿出个意见来。”

却说不到中午,百官便收到了皇帝的批复。

都察院的御史们,六科的给事中们纷纷行动了起来。

不过言官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铨选、京察、大计这些涉及到全体官员利益的事情上。

至于皇帝要废除大运河上那七个钞关,怎么说呢,从太祖立国到宣德四年之前,大运河上是没有钞关的,大明一样活的好好的。

所以有没有这七个钞关,真的不是特别重要。

而且朝廷中南方官员占多数,这些南方官员与本地的富户商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很多人自己家族就是经商的。

皇帝废钞关,减商税,这是有利于整个商人阶层的举措。如果南方官员连这都要反对,那只能说大家脑子里一定是有什么大病了。

至于北京城内的商税过高,那纯粹就是前任户部尚书金濂故意在坑皇帝。金濂以土木堡之后国家多事为由,向皇帝申请加征商税。

然后在实际执行中,户部和顺天府联合起来,将商税定的远超正统时期,几乎是以前的五倍。

金濂是恭让皇帝的亲信,打量着新皇帝不懂,就故意使了使绊子。

金濂以为皇帝软弱可欺,其实对朱祁钰来说,杀一只鸡是杀,杀两只鸡也是杀。虽然金濂已经病死,但秋后算帐的办法多的是。

恭让皇帝的忠臣们老是挨着往外蹦,那就怪不得皇帝心狠了。

不过这都是小节,铨选、京察、大计,才是文武百官的利益所在。

对于在京三品及以上的文官来说,肯定不愿意恢复铨选,取代保举制。

对于中下级文官来说,则不想要京察和大计。

整整一天时间,文武百官人心惶惶,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到了快傍晚的时候,百官都开始写奏本,各抒己见。写完奏本递上去,然后再回家。

第二天一早,等朱祁钰起床一看,今天房中一封奏本都没有。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奏本呢?今天这是怎么了?”

浅雪笑道:“您自己去凤阁看吧,奏本太多了,抱不回来。”

朱祁钰无奈,用过早饭,来到凤阁。

一进门,就对上了何宜充满幽怨的眼神。朱祁钰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这么严重吗?我捅了马蜂窝了?”

何宜回道:“因为圣上早就放出风去,要恢复铨选,并且在今年进行京察和大计。所以百官早就酝酿许久了,昨天圣上正式提出这个问题,百官可不就全部上书献计献策了嘛。”

“他们都说什么了?”

何宜回道:“首先是铨选,吏部官员自然是无一例外地支持恢复铨选。其他人,大多赞成铨选与保举并行,支持在京三品及以上官员继续拥有保举资格。”

朱祁钰点点头:“这很正常,都是人之常情。那京察和大计呢?”

何宜回道:“反对的人非常多,占了大多数。至于反对的理由是,如果集中进行京察和大计的话,京官加上地方官员,得有数千,甚至上万之多。

吏部那些官员,面对着大几千人,恐怕连人都认不明白。想要通过几张文书,就确定一个官员的政绩,实在是有些过于儿戏。

而且如此考核,只会让官员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比如考核中更看重课税的多少,官员就会将精力集中在收税上。

至于朝廷不大重视的治水、修河、防洪、赈灾,官员自然就更加没有动力去关注了。”

朱祁钰点点头:“其实他们说的有道理。治理地方,还是要给地方官吏比较宽松的氛围,以及更大的自主权。

整天就知道课税的,那是酷吏。啥也不管,只混日子的,那是庸官。

怎么能督促着这几千地方官吏既为国尽心,也为百姓谋利,就是个大问题了。

商税和钞关他们怎么说?”

何宜笑道:“没什么人关心废除钞关。至于京城的商税过高,户部已经给出了回复,是户部郎中徐敬、顺天府治中刘实,当时接到朝廷命令后,负责重定税额。

当时这些官员对物价估计的过高,所以税额过重。

前任户部尚书金濂未及酌量,即命行之。

户部的意见,是将徐敬、刘实治罪。”

朱祁钰冷哼一声:“把责任都推给一个顺天府治中,那府尹呢?府丞呢?都假装不知道是吗?

顺天府府尹、府丞、治中,户部郎中徐敬以玩忽职守之罪,罢官免职。

已故户部尚书金濂以欺君罔上之罪,本应族诛,念其有功于国,又已身故,追夺一切朝廷封赐,削除爵位,贬其子为民。”

“这处罚是不是有些重了?”

“重什么,他都欺君了,没杀他全家就算不错了。关键他还不是一次了,我下令减免各省赋税,他竟然还阳奉阴违,打量我不知道,以前没有理他而已。

我说点什么他都阳奉阴违,这样的忠臣,当真让人无法恭维。”

……

却说徐有贞一大清早来到了工部,刚到大堂准备先喝口茶,却见另一位工部尚书周忱极为罕见地出现在了工部大堂。

徐有贞好奇地问道:“周公,您怎么来了?”

周忱一边乐呵呵地摆弄着桌子上的十数枚银币、铜钱,一边笑道:“我也是工部尚书,我不应该出现在工部大堂吗?”

(本章完)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风起1936

风起1936

陈氏刀客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历史 连载 64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
太子妃养成手册

太子妃养成手册

柳绪琬
晋江vip2017-10-27完结总书评数155当前被收藏数1453傅采蘩家遇不幸,被淑妃娘娘接入宫中。本想好好养大,给一岁的小儿子做媳妇,哪料到长大后却被大儿子给截了胡。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太子哥哥欺负我。当日,太子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公主姐姐抢走了我的漂亮裙子。当日,公主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先生布置的功课好难。赵恪嗯,那三哥哥帮你写。没有什么是三哥哥搞不定的,除了一个太子之位。直到有一天
历史 连载 32万字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燕雀MKII
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有啤酒、饮料、方便面,还有头油、发蜡、护发素,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来了都是客,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
历史 连载 346万字
穿越之富甲天下

穿越之富甲天下

大篷车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历史 连载 172万字
万亿军火之王

万亿军火之王

柯基丶
被大学死党拉来非洲搞军火创业,周正要面临的头一个重大考验是“如何不让公司破产”。凭着销售出身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满满当当7仓库的军火,直奔“万亿销售额”而去的周正,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慢慢改变着目标。待到一切尘埃落定,坐拥防务承包、军火销售、情报支持,一切与之相关配套产业的周正这才想起。自己最初的目标,好像也只是“混出人样”而已。——————————硬核向装备与现代战争文,有军火买卖更有拉开架势干仗,
历史 连载 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