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学阀》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火锅饮食文化,在我们国内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深受广大南北方人民的喜爱。

想想在寒冷的的冬天,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在屋里吃着火锅聊着天,配上窗外的纷雪,怎么看都是件美事。

火锅除了这个较为广泛的名字外,在全国各地还有别的叫法,如“打边炉”、“锅子”、“暖锅”等等,不过叫“涮锅子”的,貌似出了北平城就没几个了。

按照老北平的做法,涮锅的羊必须是一点膻味都没有,首选北边集宁产的小尾绵羊中的羯羊,即阉割过的公羊。

一只羊身上能涮的还很有限,只能是上脑、小三岔、大三岔、磨裆、黄瓜条这五个部位,总共下来不到十五斤肉,肉质细嫩,瘦中还带着肥,这嘴巴那叫一个刁啊。

就这么点肉,可不能随便卖,要不然店家得赔死。

往往是把羊肉冻上后再去拿刀片,按照20厘米长,5厘米宽的尺寸,大小均匀,半斤肉给你片出四五十片来。

至于厚度,跟街头兰州拉面师傅的刀工相比,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程诺的嘴可没这么尖,最多也就能吃出来膻不膻,新鲜不新鲜,对他来说吃什么部位都大差不差。

吃肉么,自然是量大管饱最好。

直接招呼客栈伙计,要了两斤羊肉,羊脑、羊腰、羊宝也都各自来点。

再问问能不能上点肥牛,结果那伙计一脸懵逼。

不得已,程诺继续解释,手里也跟着比划。

“肥牛啊,就是肥瘦相间的牛肉片。”

随手拿筷子夹起一片羊肉,接着说:“大小厚度跟你们这个差不多。”

伙计恍然大悟,拱手连连道歉:“先生您这么说那我算明白了,只是对不住了,咱也是第一次听说肥牛这俩字,店里实在是没有,要不我把掌柜的请来,让后厨给你现做一份?”

是了,忘了肥牛的来历了,这时候别说我们国内了,连他的起源地美利坚合众国都还没有把它创造出来,这时候上哪吃去。

前世到九十年代,肥牛才经美国、日本传到香港,最后由香港传到内地,后来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想到这,程诺连连摆手:“师傅不用麻烦店里掌柜的,就把我刚才报的端上来就行了。”

“得嘞。”

伙计应允,把毛巾往肩上一甩,小跑离开了。

程诺笑笑,看到对面的李老三有些局促,打趣道:“老李啊,再给你一次机会,要不你看看你有什么想吃的。”

李老三坐着本来就不踏实,一听这话立马又站起来了:“先生,真不用这样,我在家真的都吃过了。”

程诺佯怒:“真的什么都不点,那我明天可不坐你的车了。”

“这......哎。”

李老三重新坐回来,见实在拗不过去,犹豫了一下,说道:“要不,先生您给我来碗‘摸鱼儿’吧,俺就喜欢这個,您刚才点的那些我长这么大都没吃过,万一吃不惯别浪费了。”

“摸鱼儿”虽然带着“鱼”字,可实际上跟鱼没半毛钱关系,就是一种形状像小鱼儿的面食,同时也叫“溜尖儿”或“剔尖儿”。

做法也很简单,绿豆面配上白面。加入鸡蛋清、食用盐和适量水,和成软面。

那拨鱼儿专用的铲子或钎子,趁着水开往锅里拨成小条,如同鱼跃。

不同于晋省做法,老北平的鱼儿比较细,同时会在铲子和钎子后面带个小铁环,随着有节奏的拨鱼儿,能发出清脆的响声,食客听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等到拨鱼儿煮熟后,捞出过凉水就可以吃了。

根据个人喜好,可以炸酱,也可以加卤,绝对是算得上平民美食。

程诺对这道面食还是大致了解的,知道再逼下去也不好,便点点头,重新喊过来伙计,加了份大碗“摸鱼儿”。

国人向来喜欢在饭桌上搞社交拉关系,对于程诺二人也同样适用。

随着程诺的几次招呼,李老三也逐渐放开了,除了那碗摸鱼儿外,主动下几片羊肉开始吃起来。

“老李,味道还合口吗?”

“合口,合口,咋吃都没问题。”

看程诺停下筷子,李老三也赶紧放下来:“先生您别光看我,这么一大桌子您得赶紧吃呀。”

拿筷子指着满桌子的菜,程诺笑道:“哈哈,这是给咱俩点的,这不还有你呢。”

李老三不依,放开后也跟着开玩笑:“那哪成啊,尝尝味儿就行了,万一吃多了喜欢上了,日后咋办。”

“好说,想吃了我再请你就行了。”

程诺两手一摊,开玩笑解释道:“以后我再找你坐车,只请客不付钱,你看怎么样。”

李老三脑袋扭得跟拨浪鼓似的,赶忙拒绝:“使不得啊,家里好几张嘴等着我养,少拉一天就得多饿几顿,说出去腰杆子都得被人戳断了。”

俩人就这么我一句你一句的聊着,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程诺在问,李老三在回答。

通过询问,程诺也算是对老北平城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真要是独自出门不至于路痴两眼一抹黑。

除了这些,程诺还比较关心李老三的家庭,知道家里除了他和嫂子外,还有个小子和姑娘,大概七八岁的样子。

而且乡下还有个老娘要伺候,只是他们在北平城住的房子也是租的,实在是没法再多一张床给老娘。

说来说去,从民风民俗到饮食起居,最后程诺在心里由衷感慨:

“这老百姓过得叫什么日子啊。”

酒足饭饱之后,程诺观察到李老三几次想在袖子里掏东西,咽了咽口水又都给停了。

对于这个动,程诺可太了解了。

不是有句话叫做: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看周下无多少食客,又没前世那么严的禁烟令,便笑道:“我不介意,想抽就抽吧。”

李老三憨厚的笑了笑,掏出烟枪点着后猛吸两口便赶紧放下收好:“嘿嘿,让先生您看笑话了。”

俩人又简单聊了几句后,程诺请伙计将饭菜打包,又加了几个菜让李老三带回去。

临走分别看到门口卖糖葫芦的小贩还剩下几个没卖完,招呼着买了俩给李老三。

“给孩子们买的,又不是给伱老李买的,拒绝没用,天都这么黑了,赶紧回去吧,估计嫂子都等急了。”

连哄带劝,总算把李老三送走了。

不过程诺也没有急着进屋,而是走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着。

一晃都快除夕了,虽然老百姓手里没多少钱,可那种年味是藏不住的,远方不时传来的鞭炮声更是让他恍惚。

前世有多少年没感受过了。

这时一个小朋友跑过来,直接递给他一个正在燃烧的滋花。

“先生,这是我爹让我给您的,祝您新年快乐!”

说着便咯咯直笑,蹦蹦跳跳的离开了。

等程喏回过神来,就只看到了一个男子牵着孩子的背影,不多时便隐没入人群。

“小朋友,祝你们也新年快乐呀!”

说完也边甩着滋花,边以幼童独有的咯噔跳往前走,脸上的笑容由衷散发。

就在本月,《文学改良刍议》已见刊,北平大学迎来了她最重要的校长,《甲寅》会创刊,北平箭杆胡同6号院也将迎来《新文化》。

蛰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历史 连载 117万字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燕雀MKII
传说在平安县里有一间小卖部,里面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有啤酒、饮料、方便面,还有头油、发蜡、护发素,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大砍刀这些。东家徐三是个买卖人,来了都是客,绝对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问题。
历史 连载 346万字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历史系之狼
天保十年,英雄天子高洋弹奏起了髀骨琵琶,自弹自唱,伴奏曲响起,怪诞,荒唐,恐怖,绝望且痛苦。这一年,住在漳水边上的刘桃子兜住了些鱼,故事便开始了。
历史 连载 216万字
家父汉高祖

家父汉高祖

历史系之狼
一个伟大的帝国刚刚诞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刘长也曾想过要不要争一争那大位,由自己来率领这个崭新的帝国,可是他看了看自己的周围,刘邦,吕后,刘盈,刘恒...嗯,活着不好吗?于是乎,刘长戴上了穿越者之耻的帽子,开始了混吃等死的咸鱼生活。又名《我愚蠢的欧豆豆》,《这娃其实是项羽的吧?》,《跟你这样的虫豸怎么能治好大汉》等等。
历史 连载 686万字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东辰缘修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历史 连载 399万字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三吃糖豆
贾琂穿越红楼,成为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王夫人:“我就让他多抄佛经,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贾母:“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要有一技之长,没让他发明曲辕犁,得圣上封赏啊!”贾赦:“我真是逗他玩儿啊,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贾珍:“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贾敬:
历史 连载 1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