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一、少年诗人高启

高启出生于

1336

年,先世为汴梁人,后南渡到临安,再徙居吴郡。曾经,高启的家族家道雄于财,然而到了高启这一辈已趋向衰微。在他稍长的时候,兄长被征戍淮南,接着父亲又病逝,高启不得不担当起综理家政的重任。

高启嗜好读书,为诗致力于古学,还编选了诗集《仿古》。他的诗出语无尘俗气,清新俊逸,仿佛天授之然。16

岁时,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听闻高启的才名,几次派人延请他。高启实在无法推辞,只好前往。参宴的都是巨儒硕卿,他们以《倪云林竹木图》命题,让高启赋诗。高启顷刻诗成,备受赞赏。从此,高启名重搢绅间,纵前辈也不畏惧他。

高启年少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天赋。他自幼聪颖,未冠之时,就以颖敏闻名。别人以千言相赠,问他能否记忆,高启一目即成诵,众人皆叹服。他少敏力学,遂工于诗,上窥建安,下逮开元,大历以后则藐之。前齿古人于旷代,后冠来学于当时,东吴骚雅士,悉推之无慊。高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年少时以北齐开国皇帝的后裔自居,在诗中曾说

“我祖昔都邺,神武为世雄”“我家本出渤海王”,尽显豪气。但他少时不喜读书,放纵任侠,梦想着倚马跨剑、一展宏图,如

“少时志气壮,不识愁气悲。呼俦射鸣雁,深骛东山坡”,还希望

“偶从岸头侯,跨鞍赴边陲”。然而,命运弄人,约十五岁时,高启父母相继去世,生活无依无靠的他开始弃武从文,折节读书。他尤好诗歌,终日苦吟,加上天赋异禀,十六岁便初露锋芒,成为

“北郭十友”

唱和的核心人物之一。

高启十八岁时,娶了青丘巨室周仲达之女为妻。婚后第三年,张士诚占领苏州,据吴称王,开始在苏州罗致人才。时任淮南行省参政的饶介出马,以文坛大佬的身份吸引了大量文士,他对高启尤其欣赏,想要推荐高启为官,但高启笑而不答。究其原因,大概是高启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虽元朝风雨飘摇,仍希望朝廷中兴。二十二岁时,高启入饶介府教其子弟。次年,他开始吴越漫游,创作了大量反映元末乱离之世社会现实的诗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次漫游的目的虽不得而知,但高启通过这次经历,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

归隐青丘,并创作了着名的《青丘子歌》。诗中自状诗人耽于吟咏之狂态,心与物游之妙趣,与元末群雄割据、征伐四起的时代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高启强烈的避祸心理和隐逸思想。

二、中年仕途

正十六年(1356

年),张士诚攻占平江等地,自立为吴王。高启南游吴越,目睹政权动荡和百姓颠沛流离,谴责张士诚杀戮与割据,拒绝其邀约,携妻儿隐居青丘,自号青丘子。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高启以诗人的敏锐视角,深刻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他看到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生命如同风中飘絮,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张士诚的政权虽然崛起,但高启却看出其本质上的杀戮与割据,这与他心中的理想政治格局相差甚远。于是,他毅然拒绝了张士诚的邀约,选择远离权力的纷争,带着妻儿隐居在青丘这个宁静的地方。

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朱元璋称帝,高启欣喜于国家结束割据局面。他受朱元璋赏识,仕途顺利,修《元史》、教胄子、任翰林院编修、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但他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辞官归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国家终于结束了长期的割据状态,这让高启看到了新的希望。他的才华被朱元璋赏识,得以参与《元史》的修订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启展现出了卓越的史学才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修史完毕后,他又被任命教授朱元璋的子弟,承担起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重任。不久,高启升任翰林院编修,仕途可谓一帆风顺。然而,当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时,高启却选择了辞官归里。他深知自己年少,缺乏理财的经验,不敢贸然承担如此重任。正如他在《念奴娇?策勋万里》中所表达的那样,虽有壮志凌云,但也明白自己的局限。

在京师期间,虽有荣耀与欢愉,但内心厌倦痛苦,目睹明军对文人的残酷政策,充满精神压抑。

在京师的日子里,高启确实体验到了一些荣耀与欢愉。参与修史的荣耀让他深感自豪,与同僚的唱和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快乐。然而,这种表面的风光背后,却是内心的厌倦与痛苦。他目睹了明军在攻破苏州后,对苏杭等地文人的残酷政策,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危险的牢笼之中,精神备受压抑。这种压抑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

“朅来京师每晨出,强逐车马朝天阍。归时颜色暗如土,破屋暝作饥鸢蹲”,生动地描绘了他在京师的无奈与痛苦。高启的内心就像一只渴望自由的孤鹤,“野性不受畜,逍遥恋江渚”,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比的束缚。他思念着故乡的田园生活,“旧宅一架书,荒园数丛菊”

便是他心中的理想之地。在这种精神压抑的状态下,高启越发坚定了辞官归里的决心。

三、高启之死

高启之死,是明初文字狱的典型牺牲品。他在京修《元史》时曾是魏观属下,后在苏州与魏观重逢,受到魏观的礼遇。魏观在张士诚宫殿原址修建苏州府治,邀请高启为新府撰写《郡治上梁文》。然而,文中

“龙盘虎踞”

四字犯了朱元璋的忌讳,高启因此被腰斩。

高启被腰斩后,用鲜血写了三个

“惨”

字,其命运令人唏嘘。高启事件绝非偶然,它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手段。朱元璋对高启的不满早有端倪,高启曾写过《题宫女图》,被朱元璋认为是讽刺自己,心中已埋下忌恨的种子。当高启以年少为由拒绝担任户部右侍郎一职时,更是让朱元璋觉得没面子。此次因《郡治上梁文》被治罪,实际上是朱元璋对不依附朝廷的文人的严厉打击。

高启之死也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必须付出的代价。在那个时代,文人的命运往往与政治紧密相连。高启的才华和孤傲使他不愿迎合朱元璋,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加速了明初士风的转变,让文人们意识到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必须谨慎言行,否则随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高启事件更是一个政治事件,它反映了朱元璋对文人的猜忌和控制。朱元璋出身贫寒,对权力极为敏感,他不容许文人对他有丝毫的不敬或不服从。高启的遭遇让其他文人胆战心惊,从此,明初的文坛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中。

四、主要作品

(一)诗词作品的编集与传播

以高启卒年为分界,其诗的编集分为自编、他编两个阶段。生前有诗集八种,未付梓,后经整理刊刻,主要以《姑苏杂咏》《缶鸣集》《高太史大全集》《槎轩集》四种别集形态传播。

高启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诗集的整理刊刻,使得他的作品得以广泛流传,为后人研究元末明初的文学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代表诗词赏析

《卖花词》:描写自满自足的卖花人,揭示富贵荣华如烟云的人生真相。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高启在这首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卖花人的形象。卖花人对自己所养的花充满自信,他的花比别人家的开得早,而且枝枝都好。他挑着花担在陌头行走,仿佛带着春风一般轻快。美人听到他的叫卖声,纷纷出帘观看。卖花人不仅卖花,还传授种花的诀窍,展现出他的热情和善良。日暮归来,花虽已卖完,但余香满路,还有蜂蝶相随,卖花人的心情愉悦可见一斑。最后,诗人通过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这句诗,将富贵人家的兴衰与卖花人的花相对比,揭示了富贵荣华如烟云般易逝,而卖花人的生活虽然平凡,却有着长久的美好。

《沁园春?雁》:以燕子警戒自己,对人世诡谲莫测的忧虑。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相呼共宿寒烟,想只在、芦花浅水边。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在这首词中,高启以雁自喻,表达了对人世的忧虑。词的开头描绘了雁的迁徙规律,年复一年,春来秋去。接着回忆起南楼望信、西窗惊梦的情景,充满了思念和惆怅。雁在月光下、霜露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行,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一阵狂风吹断了雁阵,就像筝弦断裂般,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下片写雁宿,雁在寒烟中相呼共宿,只想在芦花浅水边安身。但呜呜的戍角和悠悠的渔火,让雁不得安宁,充满了忧愁。最后,高启借雁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要高飞远举,不让猎人得逞,体现了对人世诡谲莫测的忧虑。

《水上盥手》:细腻描写洗手场景,流露出惆怅之情。

“盥手爱春水,水香手应绿。沄沄细浪起,杳杳惊鱼伏。惆怅坐沙边,流花去难掬。”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水边洗手的场景。诗人喜爱春水,觉得水香四溢,手浸在水中仿佛也被染绿了。水面上泛起细浪,鱼儿受惊而伏。诗人洗完手后,惆怅地坐在沙边,看着流花远去,难以掬起,流露出一种惆怅之情。这首诗从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入手,细腻地描绘了诗人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感慨。

五、文学成就

(一)诗歌特色与地位

高启的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唐宋传统,将唐宋诗歌的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同时又融入个性与时代特色,使得他的诗歌独具魅力。

高启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咏史抒怀,还是山水田园,亦或是反映社会现实,他都能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进行描绘。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毫无尘俗气,给人一种清新俊逸之感,仿佛天授之然。这种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高启的诗歌情感真挚深切,他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充满了感染力。无论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都能以真挚的情感进行表达,让读者感同身受。

高启被誉为

“明初诗人之冠”,这一称号绝非偶然。他的诗歌在明代诗歌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对明代诗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推动了明代诗歌的发展。

(二)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建树

高启在文学理论与批评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建树。他主张师古之后成家,强调

“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这一主张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学的尊重和对创新的追求。

高启认为,学习古人的作品是提高自己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强调

“兼师众长”,即广泛学习不同诗人的优点,吸取他们的精华,然后将这些优点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启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观点,推动了元末以来诗风的转变。在元末时期,诗歌创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高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引导诗人关注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注重诗歌的艺术价值。

高启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观点,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主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激发了后人对文学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六、高启对后世的影响

(一)诗歌影响后世才人

高启的诗作对后世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曹雪芹和毛泽东都深受其咏梅诗的影响。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一》中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一句,被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引用,如钗黛判曲中以山中高士和世外仙姝来形容宝钗黛玉,第三十七回众人做的《咏海棠诗》中也有多处化用该诗诗句。毛泽东为了寻找这首诗,一日连发三封急信给秘书田家英,拿到原作后亲笔抄写全诗,并评价高启为

“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的诗作风格多样,拟古不复古,成一代诗风。他的诗歌清新超拔,雄健豪迈,语言清新自然,毫无尘俗气,给人一种清新俊逸之感。其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咏史抒怀,还是山水田园,亦或是反映社会现实,他都能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进行描绘。高启的诗歌情感真挚深切,他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充满了感染力。

(二)海外汉学家的关注

海外汉学家牟复礼撰写传记《高启:诗人的穷途》,以诗入传,通过高启及其朋友的诗歌勾勒出高启的人生轨迹,还原高启人生轨迹及背后历史图景。牟复礼尝试通过诗歌的表达功能和现实功能,阐述中国文化中的

“英雄主义”

概念,这并非狭隘的个人主义崇拜,而是读书人对国家的责任。这本书获得了当时各个学术领域的普遍关注,奠定了高启在海外汉学界的声誉。

小说推荐:【长城中文网】《文豪1978》《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燃文小说网】《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带着超市大逃亡》《修仙女配谋长生》《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沧澜道

《群英荟萃合集》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言情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高武纪元

高武纪元

烽仙
从南洋深海中飞起的黑龙,掀起灭世海啸……火焰魔灵毁灭一座座钢筋水泥城市,于核爆中心安然离去……域外神明试图统治整片星海……这是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也是掀起生命进化狂潮的高武纪元。即将高考的武道学生李源,心怀能观想星海的奇异神宫,在这个世界艰难前行。多年以后。“我现在的飞行速度是122682米/每秒,力量爆发是……”李源在距蓝星表层约180公里的大气层中极速飞行,冰冷眸子盯着昏暗虚空尽头那条
言情 连载 90万字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烟波江南
叶祈一直是别人眼中温润如玉的玄天门大师兄,直到他被人暗算,修为尽失、金丹破碎、灵根被毁,他就像是变了个人一般,独居孤峰断绝与所有人的联系。后来,叶祈有幸重塑灵根,修为甚至更进一步,但曾经温润如玉的大师......
言情 连载 9万字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linnay
【本文文案】运夏市三中高一(10)班,是老师们避之不及的存在。高中毕业就要继承家业的富二代、父母离婚各有新家的没人管的孩子、大脑发育障碍的问题少年……全塞进了10班。平均成绩常年垫底不说,家里有背景的......
言情 连载 10万字
替嫁高门

替嫁高门

白月轻舟
简介:【高冷世子追妻火葬场】永安侯府的世子贺知煜和新皇演了一出君臣失和的戏,只为在他与孟氏的婚宴上拿下反贼。不知情的孟家怕侯府落难嫡女受委屈,慌忙推了养女孟云芍替嫁。大事落定,......
言情 连载 8万字
猎户家的乖软小夫郎

猎户家的乖软小夫郎

折酒三钱
【全文订阅只需一杯蜜雪冰城钱,请支持正版!看完的宝宝可以帮我评个分吗!】顾柳是顾家村人见人夸的哥儿,家中活计一把好手性子也乖巧,然而他那黑心后娘为了点银钱,竟要将他嫁给邻村的泼皮癞子做妾。百般反抗无果,顾柳万念俱灰,寻了一条白布入山欲要轻生,却被一个猎户救下。那猎户生的高大魁梧,那一身狰狞的伤痕更是看的顾柳直发怵,谁料那猎户在听了他的事以后竟愿意出钱娶他!顾柳抹了泪,红着脸看向那高大的猎户:他这么
言情 全本 3万字
没有很爱老公但爱当娇妻

没有很爱老公但爱当娇妻

甜画舫
受是漂亮娇气的小omega,嫁入豪门后每天都在围着老公转,老公长老公短,哪怕他的老公XX一开始就对他冷若冰霜,婚后也没个笑脸,受依然甘之如饴,笑着给攻做羹汤。人人都知道受爱惨了攻,攻也心知肚明。所以在......
言情 连载 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