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珍珠一旁看着不由心生怜悯,年华正当的少年却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嶙峋,唉!有钱又能怎样?有些病症还不是治不好,看他白里带青的脸色,应是病了很久的模样。

珍珠抿着嘴有些无奈,虽然她有心想帮他一把,可却不能已暴露自己为代价,想想也没什么好办法。

少年吃了药后,咳嗽勉强压抑住,却已没了说话的兴致,他这咳嗽次数越发的频繁,马老太医的药也逐渐压不下去了,他摸着因剧烈咳嗽而疼痛不已的胸口,暗淡的眼神越发的寂寥。

此时,刘掌柜拿着包好的花椒走了过来,先担忧的看了几眼少年,才递过纸包道:“小姑娘,给你,这是花椒。”

“谢谢刘掌柜,这是十文钱,够吗?”

珍珠笑着接过纸包,拿出十文钱递了过去。

“够的。”

花椒并不算贵,西南地区种植得不少,只是路途遥远,运费贵些,刘掌柜看了一眼少年,见他默不声,也就收下了铜钱。

“谢谢刘掌柜,还有这位哥哥,那我就先回去了,我爹该等急了。”

珍珠脸上带着微笑,打着招呼。

少年忍着难耐的咳嗽微微一笑,嘴角勾起好看的弧度,和声说道:“好的,小妹妹,注意安全,快些回去吧。”

珍珠朝他咧了个笑容,转身走了。

迈过门槛,她的身形顿了顿,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神色寂寥的病弱少年,心中轻叹一声,咬咬下唇,假装往怀里摸了摸,拿出一根空间产的白生生的白萝卜。

转身大步朝少年走近,支起笑脸脆生生的说道:“哥哥,这是我家种的白萝卜,可好吃了,送给你吧。”

说完转身就跑,她能做的只有这样了。

圆滚滚的白萝卜在桌上微微晃动,少年随手抓起,看着消失在门外的身影,不由莞然。

“这小姑娘挺有意思,居然送一根萝卜给少爷,这么大个的萝卜她刚才是藏哪了。”

刘掌柜凑近瞧了瞧,不由“哈哈”一笑,“不过,这萝卜种得倒是很不错,白白胖胖的看着倒是可爱。”

一直站在边上的中年男子,却没有露出笑容,只满面哀戚的看着少年,眼睛透露出凄然不安,他家少爷娘胎里带来的弱症,身体一直虚弱多病,从小就是在药罐子里泡大的,夫人寻遍了天下的名医也没能让少爷健康起来。

前年的一场突发的风寒便差点要了少爷的命,那年夫人的眼睛都快哭瞎了,好不容易从阎王手里抢回一条命,身体却更差了,咳嗽断断续续的反反复复,为少爷看病的马太医专门特制了这种压制咳嗽的药丸,如今也越来越不管用了,这可如何是好呀,要是不能把少爷平安带回京城,夫人非得扒了他的皮不可。

不同于中年男子满脸的苦楚,少年因为收到白萝卜,沉闷的郁气反倒减轻了许多,他手里轻轻摩挲着沁凉光滑的萝卜,感受着来自小女孩的善意。

珍珠一路小跑回到了胡长贵身边,胡长贵眼里透着焦急担忧,见她安然无恙才露出笑容。

“珍珠呀,你胆也太大了,怎么哪都敢去呀,看把你爹吓得。”

胡长林板着脸假装训斥着。

“大伯,我就是去买个花椒而已,又不是去土匪窝,有啥可担心的,人家还能吃了我不成,他们开门做生意,求得也不过是财,我有钱,人家自然卖给我啦,即便是他们不卖,我去问一下又不会怎样。”

珍珠一付少见多怪的表情,表示他们把事情看得太严重。

被珍珠这么一说,胡家兄弟互看了一眼,说得好像是他们太过胆小似的。

胡长林“嘿嘿”的尴尬一笑,道:“你这小丫头还有理了,也不知道跟谁学的,下次别这样了,行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正午都过了,到家都晚了。”

胡长林活着稀泥快步向前,珍珠也不戳破,笑嘻嘻的跟了上去。

第二十八章闲言

三人在城门口搭上了一架骡车,车不进望林村,只搭到村口,一人两文钱。

珍珠第一次坐这样的板车,一开始感觉还挺新奇,心想这就是最初级的公共汽车呀。

可没过多久她就变了脸色,这时候的马路多是用土夯筑而成,基本上就是东一个坑西一个凹,珍珠一路从左晃到右,又从右晃到左,偶尔碰到块石头还颠上几颠,等到望林村口下车的时候,珍珠也差不多吐了。

胡长贵一路忧心的看着珍珠被晃得惨白的小脸,等车一停便扶着珍珠下了车,让她坐在路旁的石头上缓缓气,手有些笨拙的帮她拍拍背。

胡长林倒有些幸灾乐祸的笑着她,说她总是一付老成在在的样子,却不成想坐个骡车居然坐到想吐,果然还是小姑娘呀。

珍珠白了一眼咧嘴直笑的胡长林,也没反驳,她算是看出来了,她这大伯表面老实憨厚其实心里住着个老男孩,时不时的跑出来调皮一番,这样想着,珍珠心里一乐,晕车的感觉顿时减轻许多。

胡长林被她笑得一阵莫名,想起最近珍珠虽然有些古怪,但人却胆大聪明不少,今天挣的这些钱可不就是全靠她的功劳,小姑娘脸皮薄,自己实在不应取笑于她,于是,他有些懊恼的赔笑道:“珍珠啊,这官道坑坑洼洼甚是不平,其实大伯也被晃得头晕。”

说着抚额一付头晕的样子。

顿时,珍珠被他拙劣的演技弄得“噗嗤”一笑,正欲开口说话,官道与村口的岔道上拐进一辆牛车,车上坐着一老一少两男子,车头赶车的老者看见村口的三人,热情的招呼着:“长林、长贵,你们在这干啥呢?”

“哟,是赵三叔,我们在这歇歇脚呢,你和铁锤这是打哪回啊?拉了这么些东西?”

胡长林出声寒暄着。

赵三是望林村长赵文强的表亲,家境殷实儿女众多有田有牛,算是村里的大户,赵姓是望林村的大姓,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姓赵,所以村长的位子一直是赵氏家族担任着。

“这不是入冬了嘛,今年我家秋粮打得多,所以拉了一批去镇上卖,买回来一些棉花细布,家里娃多冬衣得提前准备。”

赵三赶着牛车晃悠悠的走近。

胡长林看着走进近的大黄牛,眼神透着羡慕,他摸了摸健壮憨实的牛背,道:“真羡慕你老人家呀,你家地多田肥,粮食自然打得多,这大黄牛健壮厚实也能帮上你不少忙吧。”

对于长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能买上一头健壮的耕牛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

“哈哈,大黄确实是家里的好帮手,要没它我家那十五亩地哪能耕得完。”

赵三摸摸黄牛背,又笑着说:“长林,你兄弟两一起买上一头牛也合用了,自己不用那么辛苦了。”

“唉,一头牛至少也要七八两银子,哪有那么容易。”

胡长林叹了口气,再看着从板车上下来的身材扎实的小伙:“铁锤,这才多久没见,个头咋窜得这么高了,长得比你爷都高半个头了。”

“嘿嘿,长林叔,我这不是正长身体么。”

赵铁锤是赵三的大孙子,今年也才十五岁,身材结实个头也高。

“哟,你都不知道,这小子现在可能吃了,一餐最少得吃两大碗饭,这饭量老赵家的粮食都快给他吃光了。”

赵三假意抱怨着孙子,其实心里高兴得很。

赵铁锤不好意思的“嘿嘿”笑着。

两家人闲聊寒暄了一会儿,赵三便邀请他们三人一同坐牛车进村,胡长林婉言谢绝,赵三住村子东边,进了村便要拐弯走小道,他们回去得走直道,不顺路。

于是,赵三赶着牛车先走了。珍珠歇了一会儿也缓了过来,三人背起箩筐朝村里走去。

村口有棵合抱粗的百年老榕树,长势非常旺盛,远远看去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般,枝繁叶茂四季长青,榕树下不规则的石凳围成了圈,农闲时,此处便是村民们的聚集处。

这个时辰已是正午过后,树下稀稀落落地坐着不少歇脚闲聊的村民,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闲唠家常。

远远的便有眼尖的村民看见了他们,还未等他们走近就招呼起来。

“长林,赶集回呀?”

“长林,发财了,都买了些什么呀”

“长林,下次去镇上打散工带上我家汉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历史 连载 117万字
枭雄1990

枭雄1990

落笔生
【放眼世间皆棋子,莫问谁是落子人。】前世陆野轻信身边人,落得惨死狱中下场。回到1990年,面对时代的浪潮,他起于微末,一路披荆,却不似少年郎意气风发。醒掌天下事,睡卧美人床。看陆野如何成为一代枭雄,执棋对弈成为那落子之人。
历史 连载 478万字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温一言
湛二姑娘出身于一般官宦之家,但是耐不住有个当娘娘的姐姐,一家自此得道升天举家扎根在了大周帝都。好在爹娘给力,哥哥也厉害,家族地位稳步上升!她自己更是凭着细致体贴,聪慧能干俘获了一个天之骄子的心,让他认定了非她不可!祁王给我做个荷包。湛允好!祁王给我做件袍子。湛允好!祁王给我做盘点心。湛允好!祁王给我生个孩子。湛允你确定只要一个???这就是一个美貌姑娘凭着生活智慧赢取幸福生活的故事!本文甜宠文属性,
历史 连载 31万字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三吃糖豆
贾琂穿越红楼,成为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王夫人:“我就让他多抄佛经,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贾母:“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要有一技之长,没让他发明曲辕犁,得圣上封赏啊!”贾赦:“我真是逗他玩儿啊,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贾珍:“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贾敬:
历史 连载 184万字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历史 连载 464万字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历史系之狼
天保十年,英雄天子高洋弹奏起了髀骨琵琶,自弹自唱,伴奏曲响起,怪诞,荒唐,恐怖,绝望且痛苦。这一年,住在漳水边上的刘桃子兜住了些鱼,故事便开始了。
历史 连载 2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