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钓!》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他会不会带人来,所以苏折夜想尽快搬出去。
找到合适心仪的房子很费时间和精力,他对华清大学附近的那套房子是十分满意的,今天见见程彦生的大舅哥,人好的话合租也不是也不可以。
下午,两人走进华清的校园。
“他叫顾垣,是心理学院的副教授。我对象说之所以是副教授是因为太年轻,再教几年肯定能升级的。”
说完,程彦生一个急刹车,挠头:“心理学院的楼在哪来着?”
……神他妈升级。
苏折夜:“这边。”
“哦对对对,我都忘了你也是华清毕业的。”
程彦生哈哈一笑:“那你带路吧,他的课在307教室。”
苏折夜看了眼手机:“他是五点半的课么?”
程彦生:“对。”
苏折夜:“那这个点来只能做前排了。”
“害。”
程彦生摆手:“如果别的教授的课那肯定只能坐第一排了,但我给你说了嘛,顾教授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他的课学生们都抢着往前坐,还有好多其他学院的学生为了他这个人来听呢。”
苏折夜半信半疑:“真的假的?我在校的时候怎么没有听过这号人?”
“你在校的时候他还没来呢!”
程彦生道:“而且你在美院啊,跟心理学院对角线,离大老远。”
他推开门:“走走,我们往中后排坐,最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苏折夜跟着走了进去。
他脚步倏地一顿。
讲台边,站了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身姿笔直挺拔,正垂眸调试着课件。
心有灵犀般,苏折夜望过去的那瞬间他也抬起了头。
五官立体而分明,眉眼凌厉,鼻梁高挺。
眸色是深邃的黑,仿佛能看透人心,但唇线分明,微抿时便流露出几分漠然与疏离。
整个人的气质冷淡而端正,像一幅清隽刚劲的水墨画。
苏折夜缓慢眨了一下眼。
这个长相与气度,很合自己胃口。
……或者说,很久没有遇到这么对自己胃口的男人了。
顾垣的视线并没有在他身上停留,转向教室。
“现在开始上课。”
“今天我们讲一个新的主题——刑事侦查的客观条件: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
居然还是犯罪心理学。
更喜欢了。
苏折夜在顾垣低淡的声音里,坐了下来。
他拿出ipad,打开程彦生提前发来的电子版课本,然后拢了拢长发,撑着脸认真听起了课。
顾垣拿过白板笔,写下两个大字:晕轮效应。
笔锋所至,墨痕劲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根据初步印象,然后再从这个印象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特质。”
“例如,当我们对某人的外貌产生积极印象时,可能会推断其性格、能力等其他特征也同样优秀。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见,可能导致对他人特征的片面评价。”
“心理学家m.
g.
efran在197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外貌吸引力高的被告相比普通长相的被告更容易获得轻判。因为‘晕轮效应’影响了参与者的决策,他们潜意识中将“好看的外表”与“善良、无辜”等积极特质联系在一起——这是
‘司法系统中的认知偏差’领域一个经典案例。”
他的音线偏冷,恍若寒风拂面,讲述始终冷静理性,不带个人色彩。
语调却很平稳,精准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似经过雕琢,抑扬顿挫,并不会让人昏昏欲睡。
整个课堂恍若被一股无形的秩序感笼罩,即使顾垣没有刻意威慑,学生也不敢窃窃私语,都不自觉端正坐姿,屏息倾听。
……越来越喜欢了。
苏折夜在“晕轮效应”旁,拿ipad
pencil写下一行小字:【我要和他住。】
然后把ipad推到程彦生面前。
“啊?”
程彦生凑到他耳边:“你也晕轮效应了啊,一见钟情?”
“那倒没有。”
苏折夜弯起眼:“你难道没有听过一句话吗?”
“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
柒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