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观纲宗》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次课程,是跟大家共同研究天台宗的《教观纲宗》。在讲这个课程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明,为什么要学习《教观纲宗》。

学佛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主要的差别:第一种是以佛为师;第二种是以法为师。什么叫以佛为师呢?就是我们生长在佛陀在世的时代,跟随在佛陀的身边,佛陀一念清净的大悲心,他有广大的方便力,“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我们不需要学习太多的佛法,因为佛陀就是法,而且他能够把一个通途的佛法透过智慧善巧,转成我们个人化需求的佛法。

比方说空性的道理。空性它是一个通途的概念,每个人对空性的认识、对空性的契合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适合从无常的方式契入,有些人可以从因缘的角度切入,有些人则可以直接从心性切入空性,有三个不同的角度,但是我们不知道哪一个适合我们。

如果生长在佛陀时代,他会知道精准地掌握你的需求。你在佛陀的身边,什么都不需要操心,他告诉你怎么做,你依教奉行就可以了。所以生长在佛世,是非常吉祥的事情,佛陀有很多方法来启动你的善根,佛陀是最圆满的善知识。

但是佛陀入灭以后,学习的教法从正法转成像法跟末法,佛教界进入了有法无人的时代。佛法还在,佛陀不在了,就好像一所医院,里面有很多的药,但是没有医生。当一个病人到医院去取药时药虽然很多,但他不知道该吃什么药。所以只好碰运气,跟着自己的感觉,抓到什么就吃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像法、末法时代,成就圣道的人很少了。不是说他善根差,而是没有人能够帮他启动善根,他根本不知道抓到的法是适合他还是不适合他。

这时历代的祖师虽然不能完全代替佛陀,但至少可以挽救这种有法无人的过失。所以宗派的建立,为佛陀的一代时教做判教就变成很重要了。这时祖师必须负起责任,把佛陀一代的时教做一个会归,整理出佛陀说法的轨则跟章法,让后世的我们能够依据这个轨则,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门。所以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每一个宗派的祖师都各自出来判教了。

在中国佛教一千五百年历史当中,影响佛教最深也最受欢迎的,就是天台宗的判教。为什么天台宗的判教受到中国历代修学者的重视呢?我个人觉得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它精准地条理化。

智者大师用三种条理来整理佛陀一代时教。第一,他从教理的浅深次第,开出了藏、通、别、圆,让你知道佛陀的教法,从浅深来说是可以做四种归纳。第二,从佛陀的表达方式,同样一个道理,佛陀可以直接地表达,也可以婉转地表达,开出了顿、渐、秘密、不定。佛陀说法的方式也是个关键。第三,佛陀说法的时机。佛陀为什么这个时候说这个法,那个时候说那个法,它前后的次第,就是五时的判释。

智者大师从佛陀的教法当中建立了三种条理,从说法的浅深、说法的方式、跟说法的时机,建立一个立体的空间。我们从智者大师的三种条理,可以隐约地知道,佛陀说法是有轨则跟章法的,在这三种轨则当中,个人的定位在哪里,你很快就知道你应该怎么走了。这是智者大师的判教第一个特点,精准地掌控了佛陀的三大条理。

第二个,就是它的生活化。

有些教法的修学,偏重在静中修,就是在佛堂可以修学,但是离开佛堂就不一定能用得上功。但智者大师他的判教、他的教观,能够让你在佛堂的修学跟日常生活的历练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他能够把坐中修跟历缘对境修做一个整合。这个部分到我们看了天台教观就知道,这是它高明的地方。因为我们一天当中在佛堂的时间少,在佛堂以外跟六尘接触的这些人事历练的时间多,所以怎样把佛堂内跟佛堂外做一个整合,就变成关键了。所以能够把高深微妙的佛法跟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是它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把佛法简单化。

他认为所有的法门,只要抓住一个核心思想就好了,就是你一念明了的心。你跟外境接触时当下是什么心态,很关键!所以天台宗是整个历代的祖师当中唯一提出观心法门的。它认为外境太广,佛法太高,但是心是你最能掌控的。

天台的教观,它具足三大特色:条理化、生活化、简单化,所以在智者大师判教以后,经过一千五百多年历久不衰。

我们今天寿命有限,佛法无穷,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把佛法读过一遍。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天台教观的判教轨则,就能够整理出一套佛陀说法的章法,我们可以让佛陀的功德重新出现。即便你生长在末法时代,也等同于正法时代。如果懂得天台宗这个系统的操作,你可以让佛陀还原,就像是跟佛陀出世一样,可以挽救末法时代有法无人的过失。你不太需要什么善知识了,这条路前面应该怎么走,哪一个地方要转弯,哪一个地方可以休息,哪一个地方应该要怎么样,你都清清楚楚。可以自利,也可以用这一套系统来引导别人修学。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佛法都学过,但是我们可以掌握佛法的轨则,就是我们学的天台教观的判教。你掌握这个轨则,很快就能知道你现在遇到障碍,应该怎么办。是直接冲过去,还是退下来,然后再转个弯,它有很多的善巧。也就是说,我们学习天台教观,可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法。

好,我们看讲义。

将述此义,大科分五。

我们要发明天台教观的法义,总共有五大科。

第一个,跟大家谈一谈天台的法脉传承。判教的成立,不是一个人一生的智慧可以完成的。这牵涉到六位祖师的努力,才让天台宗的教观慢慢地更加完美,更加地契合后世。将一个很高深的道理,经过历代祖师的努力,变成一个很生活化、很简单化的一种操作模式,这当中包含六位祖师努力的过程,我们把它解释一下,饮水思源。

第二个,谈谈天台教法跟观法的宗旨。先简单掌握它的核心思想,再进入广大的天台教观。

第三个,随文释义,正式随顺教观纲宗的文字解释其中的义理,这是我们的正宗分。

第四个,结示法要。以一个简单的讲表来总结天台教观修行的要义。

第五个,举蕅益大师的偈颂,把这一次整个天台教观的内容做一个完整地回顾。

甲一、法脉传承

我们先看第一段天台的法脉传承。这当中包括六位大祖师,我们先看启发天台宗的第一位祖师。

请合掌。先看第一段。

夫欲明天台宗之教义,须远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及《中论》,于中发明“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之要旨。

天台宗整个教观的建立,最初的启发者就是龙树菩萨。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在世时说法,是大小兼弘。佛陀是一音演说法,小者闻小,大者闻大,各人得到他的理解。但佛灭度以后,没有人有这个本事了。这时就各自发挥了,进入所谓小乘的部派佛教。小乘法为什么兴盛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它得到国王的支持;第二个,得到学者的赞叹。因为小乘佛法的思议境容易理解。

所以佛陀灭度后的最初一百年,是小乘佛法兴盛,大乘佛法衰微的时代。一直到龙树菩萨的出现,才把大乘佛法重新带动起来,所以他被称为八宗共祖,所有的宗派都是以他为祖师。

龙树菩萨在弘扬大乘佛法当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著作:一个叫《大智度论》;一个叫《中观论》。这当中提出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三智实在一心中得”,在佛法的意思就是说,想要成就佛陀的功德,有一个很核心的思想:必须具足佛陀的智慧。就是说,必须有佛陀的心态,才有办法有佛陀外在的功德,因为心态决定状态。

那么佛陀面对事情,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很关键了。你看《心经》上说的“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为什么成佛呢?不是靠布施、持戒、禅定而成佛的,是依般若波罗蜜而成佛的。因为成就了佛陀的智慧,所以才会有佛陀的功德。

我们作为因地的修学者,探讨佛陀的智慧就很关键了。

什么是佛陀的智慧呢?龙树菩萨归纳成三种智慧:

第一个,一切智,观一切法空,照真谛理。

第二个,道种智,观一切法的假名、假相、假用的假观,观俗谛理。

第三个,是中谛理,一切种智,空有同时,空有无碍。

龙树菩萨所以成功,就是他把佛陀讲的这么多经论,会归成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就是空、假、中三观。这三种智慧,在心中同时出现时,你的心跟佛陀的心就同一个心态了。

这种智慧远离两种过失。远离了凡夫的着有,凡夫颠倒执取,喜欢追求有相的事,喜欢美好的东西。也远离了二乘人的偏空,二乘人是把所有的相状全盘否定,把生命的价值完全放弃。一个是着有,一个偏空。而龙树菩萨的三观智慧,可以把一个人带到中道平衡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人生的因缘不贪着,但是也不排斥。因为你可以借相修心,你不能够着相,但是可以借相。

所以龙树菩萨的中道思想,建立了大乘佛法的核心价值。我们对人生不能过度地追求,但是也不需要一昧地排斥,它对你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善加利用顺境、逆境,对增上是有帮助的。你不一定要远离人群,因为人生的假相没有好坏,损益在人。就像蕅益大师说的,它就像一颗宝石,你操作失当,手就被宝石割伤了;你操作得当,它就是一个珍宝,它会让你富贵。

龙树菩萨提出三智的概念,把空、假、中三观厘清出来,建立一个大乘的核心思想,也影响了天台宗的祖师了。

我们再往下看,看第二段。

其后北齐慧文禅师,读《中论》云

:“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恍然大悟,遂开

“空、假、中三观

的止观法门。

严格来说,天台宗的初祖,应该是慧文禅师。慧文禅师读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时,从《中观论》里面看到一句话:“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个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的所观境,包括今生所有面对的人事因缘、成败得失,都是假借因缘,都是因缘借来的。如果你借的因缘,是一个罪业的因缘,遇到的是一种痛苦的感受;如果你借的是一个善业的因缘,那就是快乐的感受。

这么多因缘,我们怎么观察呢?龙树菩萨从三个角度观察:一个是“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八地菩萨,所以这个“我”说,就等于是佛说的意思。就是从它的本体来看,是空性的;从它的作用来看,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它是空有同时、空有无碍的中道思想。

慧文禅师看完这个偈颂后,建立了一心三观的止观法门。所以天台的教观最初的核心思想,是从一心三观开始的。

一心三观,我们先谈一心,再谈三观。

天台宗的概念是认为因缘太复杂,涉入了因缘,就会失去方向。因为因缘是无量劫来生命的业力变现出来的,它是没办法处理的。所以把因缘区分一下,分成外因缘跟内因缘。外因缘别碰,因为它不是重点,只是一个枝末。要注意内因缘,就是心。

所以天台宗把因缘分成内心跟外境,认为内因缘主导外因缘。希望明天更好,就要注意你的内心世界了。就是说,事情本身不是重点,而是面对事情时用什么心态,这很关键!因为它的相续会创造你的未来,主导你未来的生命。天台宗认为,把内心观照好了,外境就能正确地显现出来,所以观照有调伏、有引导的意思。所以天台宗就是观,看到事情就观自己的内心,即空、即假、即中,当体即空、当体即假、当体即中。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想要了解生命,只要观这一念心,就知道你的过去,知道你的现在,也知道你的未来。比方说,你前生是个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我们从观心的角度,“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我们看到,人生的本质,本体是不存在。因为你前生是个男人,你有男人的外表,有男人的思想;你现在变成女人,有女人的思想,女人的外表,所以我们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异的东西。你前生的外表并没有留到现在,前生的思想是个男人,那是要成家立业的;你变成女人,相夫教子,这个思想完全不同。我们找不到这两个本质上有什么连贯性,所以从本体来看是空性的。

但是从作用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今生的生命跟前生的生命,在作用上有连贯性。你今生烦恼的厚薄、善根的浅深、喜好,受了前生的影响。就是它显现出来的假名、假相、假用,有它一定的等流性,所以亦名为假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言情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

安静喝茶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本文将于12月1日入v,当天掉落万字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沙蔓是攻略局的合同工,只要干完最后一票就能顺利退休。然后,她就接到了号称史上最难的任务——成为光之巨人的宿敌......
言情 连载 23万字
替嫁高门

替嫁高门

白月轻舟
简介:【高冷世子追妻火葬场】永安侯府的世子贺知煜和新皇演了一出君臣失和的戏,只为在他与孟氏的婚宴上拿下反贼。不知情的孟家怕侯府落难嫡女受委屈,慌忙推了养女孟云芍替嫁。大事落定,......
言情 连载 8万字
神农道君

神农道君

神威校尉
【国风游戏】【全新设定】一觉醒来,你成为了玄幻游戏中的【司农】官。【王朝鼎盛】版本:你苦修《节气令》,从【风调雨顺】到【呼风唤雨】、从【五谷丰登】到【万物生长】、号令四季,默默发育。你小有成就,随军出征、掌《四农书》,冰封千里大河,为大军开道,《瘴气》杀敌,《雾影》阻万军,立不世战功,位居大司农,窃王朝命数,尽归吾身。【灵气复苏】版本:你养育【山精野怪】:双生并蒂莲使你水火不侵,七星剑竹一剑光寒十
言情 连载 85万字
咸鱼世子妃

咸鱼世子妃

如满月
【正文完结】沈芙是个苟且偷生混吃等死的,能嫁进高门显贵的安王府纯属是捡漏。与世子爷定亲的大姐姐突发恶疾,就让在沈家过得谨小慎微的沈芙赶着了。世子心里没有她,沈芙非常明白。她心里也没有他。这世子爷虽位高权重,却也是京城出了名的暴虐杀神,她才不喜欢呢。世子疏离森冷,新婚夜便离开,婚后更是几乎看不到人影,沈芙一点也不在意。她忙着讨好公婆,忙着享受王府的富贵,根本没有时间管那个对她冷漠无视的丈夫。她的要求
言情 全本 8万字
我杀猪养你啊

我杀猪养你啊

何为风月
简介:宋渝归穿书了,穿成一个有磨镜爱好的早死炮灰,家里还养着未来反派当老婆。她虽有磨镜癖好,却不是什么好人,对这个自己花银子娶来的媳妇儿非打即骂,日日羞辱,成功将她逼黑化了,她......
言情 连载 5万字
捞尸人

捞尸人

纯洁滴小龙
《捞尸人》人知鬼恐怖,鬼晓人心毒。这是一本传统灵异小说。...
言情 连载 1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