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页,我们讲到大乘的甚深缘起。大乘的菩萨解读人生,它从一种业力的主导,而提升到一念心识的主导,所谓的万法唯识,就是说我们的生命现象,是我们一念的刹那刹那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什么叫作一念心识呢?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说明:第一个,就是第八识,它所代表的是你过去的业力,它有无量的业种子;第二个,就是你第六意识的思想。也就是说,整个生命就是你的思想跟业力的交互作用。当你的思想跟业力产生作用的时候,有两种可能:
如果你今生在佛法的学习,透过你的思惟想象,建立一个坚定的愿望:我一定要去布施,我一定要去持戒,我一定要往生,有一种坚固的力量,那你的生命就开始改变了,叫作尽随心转,你不再向外攀缘了,你人生有目标了。你用目标,用你的愿力来主导人生,那么你这个人就活在未来,你人生是有无量的期待,你这个人不可小看。虽然现在不圆满,但是一个有愿望的人,他是不断的在进步,你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因为你活在未来。
如果你的思想没有坚定的愿望,你就一天过一天。当你第六意识力道弱的时候,对不起,那就不是境随心转,那叫心随境转。你的人生就由第八识主导,因为你的第六意识,没有力量来主导第八识,那就由你过去的业力来主导你,那你就完全活在过去,你这个人的生命毫无未来可言。过去的业力要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你的生命就非常被动了。
所以,从大乘的甚深缘起,它把人生分成两块:你这个人是活在业力还是活在愿力,就有很大差别了。活在业力,那你就是活在过去了,就没有什么未来可言,你过去是什么思考,今天还是什么思考,你这个生命是充满了变数。临命终就完全看哪一个业浮出来,你的人生充满了无常的不确定。那么如果你第六意识强,你发起愿力,我一定要怎么样!喔,那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你就用愿力来引导业力,这就带业往生了。
所以说大乘甚深缘起,分成两种缘起:一种是由业力主导的;一种是由愿力主导的。这个地方就说明因缘力故,有两种因缘在交互作用。
好,我们做一个总结,看第三的大乘甚深缘起的总结。
(三)如是缘起,于大乘中极细甚深,又若略说有二缘起:
一、分别自性缘起─此中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是名分别自性缘起,以能分别种种自性为缘性故。
二、分别爱非爱缘起─谓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
─《摄大乘论》─
好,那么这两种缘起,就是把前面做个总结。
第一个是分别自性缘起。分别自性缘起就是依止我们过去阿赖耶识的业种子,生起种种差别的善恶果报。因为它能够显现过去这种差别的果报的自性为它的自体,这叫依他起性。这个分别自性缘起,简单地说就是业力的缘起。
我们现实生活,你是摆脱不了业力的,因为你的客观环境,你的受用,是完全由业力主导的。你人生活得快乐,活得痛苦,是业力主导的。你善业强,今生快乐多;你罪业重,今生痛苦多,所以业力主导了你的感受,这第一个。
第二个,分别爱非爱缘起,这个很重要。这是第二种缘起。就是你的第六意识,对于善趣,对于快乐的果报,或者恶趣,对于痛苦的果报,你产生种种的分别思惟,而产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愿望,为它的缘起。
前面的业力主导我们的客观环境,当然也主导你的感受,你人生的受用。但是你的思想,影响到你未来的一个引导。所以如果你的思想是薄弱的,你今生没什么思想,你就一天过一天悠悠泛泛,那你这个人就没有所谓的第二个缘起,你就没有什么思想缘起了。你就是活在业力,完全活在业力了,就是你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所以你人生只有两种:就是快乐跟痛苦而已。这种人生就很被动了。
站在佛法的角度,我们应该要强调分别爱非爱缘起,就是第二,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会产生两种作用:
第一个,对今生来说,它能够重新解读人生,我没办法改变我的今生的现象,但是我可以重新解读它,解读是我说了算。就是说,第八识你今天释放业力,我没办法改变你,你要释放痛苦给我,你要释放快乐给我,我们必须认命,因为你今生有一半是来还债的。但是当这个快乐痛苦到来的时候,你怎么解读它,这个你是可以决定的。
比方说生病。当然生病是一种痛苦的感受,但是痛苦的感受对你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它让你产生挫折感。说我业障深重,一句话就够了。那么这种业力本来不能形成障碍,它本来只会让你痛苦,但是因为你思想错误,它变成一种相续的障碍。
本来业力的释放是瞬间而已,但是因为你面对痛苦的时候,产生不如理作意,错误的思想,结果产生心态的后遗症,变成障碍。它本来不是障碍的。如果你正确思考,就像蕅益大师说的,生病有三重意思:
第一个,消除你的妄想。一个人生病你就不会打太多妄想,就会老实一点修行,你一个人有一点病痛,你念佛就老实一点,它会帮助你消除很多妄想。
第二个,看破此身虚妄。我们对身体很执着,总是觉得身体会给你快乐,你所有的快乐都跟身体有关系,你为什么要吃好的、穿好的,但是你看到生病,你会知道身体其实是痛苦的根本,看破此身虚妄。
第三个,增长你的苦、空、无常、无我观门。你在佛堂里面修四念处的止观,修了一个月可能比不上你一场病,来的贴切一点,对不对?它对你有帮助啊。我们撇开痛苦的感受,因为感受是瞬间。但是你从无量的人生因缘,以短暂的痛苦感受创造未来的人生,值得嘛。
所以,诸位!我们再讲一下,业力是不能障碍你的,业力只会让你痛苦跟快乐,你的障碍是因为你思想错误。你不能够说:“欸,我因为痛苦,所以我没办法修行。”不对!根本没有关系的。业力它不能主导你的障碍或非障碍,它可能会帮助你,也可能会障碍你,就是看你怎么解读它。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佛法呢?就是学习佛陀的思考,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佛菩萨遇到事情是怎么思考的。当我们有钱财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跟人家分享?为什么要布施?因为它会创造来生的快乐,来生的福报。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当然我们的业力不是马上改变,我们没有佛陀的福报,但是你最好先有佛陀的思想。
按照佛法的意思,没有佛陀的思考模式你不可能成佛。因为你根本没有这个缘起。你一个凡夫的思考模式,你有办法成佛吗?你这个分别爱非爱缘起就不及格,思想缘起就不及格,你第一个种子就错了。
所以人生有思想跟业力,第一个先改变思想,因为业力改变不容易,但是你改变思想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你可以把今生的痛苦,转成你一种增上的力量,对你来说痛苦快乐都是增上缘,人生没有所谓好坏的问题,只有苦乐而已。什么东西对你都好,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顺逆皆方便。所以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就是说业力你要释放,我没意见,但是怎么解读,我说了算,我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我说了算。你掌握人生一半的主动权,你可以解读人生。
第二个,你可以引导人生,这更重要。你对来生有引导作用,因为今生已经没办法改变了。其实佛法很少改变今生,很少。今生是让你历练的,因为你今生已经是一个果报成熟了,你怎么改变有限了,只能做局部的改变,不可能说大方向的改变。当你在三界投胎的那个时候开始,你今生就要学习认命了,因为它的总报已成,大方向已经改变,已经定型了。所以佛法都是活在未来,都是创造未来。
但是关键是你怎么利用今生,释放你的快乐痛苦,去激发你一种往生的愿力,这个更重要!所以你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第一个,你今生重新解读;第二个,你能够开创未来。
举一个例子。有一天孔夫子,他领着子路跟颜渊在路上散步。孔夫子就说,你们两个讲讲你们的志向吧。当然子路这个人很冲动,就先讲了。他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也!”看得出子路的思考模式,只有人天的善法。他说愿我的车子、马匹还有衣服,跟所有的朋友共享,就算损坏了,我也不会有任何遗憾。这个人的布施度修得不错。所以我们看这个人的思想,大概知道这个人未来他人生的发展、他的格局是怎么回事了。
颜渊也讲话了。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他说,我希望不要夸张自己的才华,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那么子路他的思想是在一种善业,但是我们看颜渊的思想更高明了。他是一种心态,他要求自己谦卑低调,有一点二乘的出离的概念,因为他随顺于无我。
我们看孔夫子怎么说。讲完以后,颜渊就问孔夫子说:“愿闻子之志。”那您老人家的理想抱负是什么?孔夫子说:“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希望所有老人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年轻人得到照顾跟抚养。孔夫子啊,心存众生。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人的思考模式,大概知道这三个人的生命轨迹已经出来了。
所以,其实你现在的生命有一个轨迹的,知道吗?轨迹,不是说你偶尔造善、偶尔造恶,这个都不一定。
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就是你如果看你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愿望在引导你,有一种希望。当然这希望有四种可能:第一个,追求杂染果报的希望;第二个,追求快乐果报的希望;第三个,追求涅槃的希望;第四个,追求菩提的希望。那是你人生真正的主导者。
其实,你偶尔造善、偶尔造恶,这个不足以论断你的人生,偶一为之的善恶不能主导你。但是你经常有一种思考模式,你一定要干什么,这个就要注意了!因为这个地方就是分别爱非爱缘起,因为从你这个愿望,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你未来的这个景观就出来了。
你心中的希望,当然在死亡之前还可以改变,但是你的希望来自于你的知见,因为你觉得这件事重要,就是你的知见有问题了。所以你对人生的解读的知见影响你的愿力,你的愿力影响到你未来的人生轨迹,就这么回事,这就是所谓大乘甚深缘起。
就是说,其实业力不能主导你,“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句话其实是不对的,是你的思想在引导业力,不是业力在引导你,那是因为你自己放弃了思想,所以只好业力引导你了。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业力对你来说,它只能够给你两件事情:给你快乐跟痛苦,其他什么都不能给你,其他都是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的。业力只给你快乐跟痛苦,其他的都是你的思考模式了,你面对痛苦快乐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你的人生,你不要再说你业障深重,其实你是妄想太多。你不能把过失都推归到业障,当然你这样很简单,不是我的问题,是业力的问题。你把所有过错都推到前生,难道你今生没有责任吗?你思想错误,你把业力做一个错误的引导嘛。
万法唯识就是说,其实业力它不能主导你的。你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是跟你的思想有关系的,你的性格有问题,思考模式有问题。业力它是一盘散沙,很多人从痛苦中得到解脱,他从一种非常不好的业力,能够主导开创成一种净土的功德;有些人他本来是今生很好的业力,结果把它引导到三恶道去了。你不能够说业力害了你,或业力帮助了你,它们都是助缘。你的思想会帮助你,你的思想也会害了你。这个就是大乘甚深缘起,一切的万法唯独是你的心识变现出来,业力仅供参考。
好,我们把这个别教的思想这种缘起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回到讲义,来看看它的观念跟它的修行方法。
那么“此教”,此教当然是别教,大乘别教它“亦诠别三谛”。
别三谛,我们来看它的开合,“亦诠显中二谛”,这个“显中”就是说开显中道的二谛,就是我们可以把三谛合起来变成二谛,那怎么合呢?“空”是世俗谛,“有”也是世俗谛,但是中道的“真如”是胜义谛,那么这就是变成二谛了。
“亦诠圆入别二谛”。如果这个人能够入圆教的话,那么空、有都是世俗谛,“圆中”——这个就不是“别中”了——“圆中”,圆教的真如,就是一念心性,是胜义谛。这个“圆中”我们到了圆教再说,我们现在讲“但中”。“亦诠圆入别三谛”。圆入别三谛,“圆入别”就是,本来我们的别教三谛,空、有跟中道是互相独立的,要一个一个修,要先空、次假、后中,但是如果你入圆教的时候,真谛、俗谛、中谛是互含互摄的,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空性里面有缘起也有中道,中道里面也有空性跟缘起,随拈一法就具足三谛。这个是圆入别三谛,但是它的当体是别三谛,就是个别的。
别教只摄受菩萨,它没有所谓的声闻缘觉。它的菩萨道有三种修法,就是说它这个别教只摄受独菩萨法,它修无量四谛,因为它的苦谛是讲到广大的九法界的痛苦,乃至于集灭道都是讲到广大的这种无量无边的境界。
这个别教无量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圆教的真如它没有种子的概念,它真如受熏以后,就是全体不变全体随缘。就是你如果造业,造了五逆十恶去熏真如,真如就变成地狱的果报,但是它本质还是真如,但是真如在迷,它现出痛苦的假相出来;真如觉悟了,它就现出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所以真如它不诠释差别义,它没有种子的概念。
但是唯识不一样。阿赖耶识它有种子,每一个东西都有它个别的种子,这个种子它是个别个别算的:布施有布施的种子,最后有布施的果报,有富贵果报;忍辱有忍辱的种子,变成庄严。它是无量的差别,所以它修无量四谛。
“亦诠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那么它的生灭因缘为什么叫不思议呢?因为前面的藏通两教都是分段生死,到了别教,它的生死法,有界外的不思议变易生死,所以它有不思议。为什么是生灭呢?因为别教的对待十二因缘也是用对立的,以清净法来对治杂染法,它不像圆教是真妄不二。
“亦诠不思议六度十度”。不思议当然是界外的波罗蜜的功德,菩萨怎么创造界外的六度功德。
那么这个就是它的别三谛所开出来的修行方法。
壬三、修行位次
好,我们来看它的修行位次。我们把它念一遍。
那么别教的别三谛,它为什么叫摄受钝根菩萨呢?因为小乘法它的主修只有一个法门,就主修空观,它认为空观修完了,把三界给消灭了,就大事已办了,所以它的功课很少。
大乘佛法要修三种功课,空、假、中三观。你怎么样从相状里面解脱出来——从假入空;第二个,你怎么样又回到相状里面去——借相修心;第三个,你怎么在空有中保持平衡。
所以大乘菩萨一辈子要做三件事情,而这三件事情从一个别教的菩萨来说,他是次第完成的,叫次第三观。他先从假入空,离相清净。一开始一定是先离相的。我们说过处理事情,你要先把相状放下,站在本来就没有相状的角度来面对它:第一个从假入空;第二个从空出假。那么你能够放下执着以后,你重新面对相状,借相修心,每一个相状对你都有意义,不管是顺境逆境的相状,顺逆皆方便;第三个中道,你一定要把空有之间,有相的这种现象跟无相的空性,你要保持平衡,让它能够不坏菩提心。
所以它这个三观是次第的,它的因地是修次第三观,果地出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证得中道的无住处涅槃。它的最后结果是“以大智慧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非空非有。
这个分段生死,它是业报身;变易生死,它是属于意生身。所以它是从业报身完全消灭以后,变成意生身。为什么叫意生身呢?因为意生身,诸位!初地菩萨没有谈到业力的问题,我们六道凡夫才有讲业力。一旦破无明证法身以后,你没有业报身,你的生命就不太受业力的主导了。因为你的生命只有菩提心、空正见。所以,随着你的菩提心、空正见的智慧不断地提升,你的思想的变化,你的生命不断变化叫意生身,这个时候完全讲你思想的提升。
这叫别三谛,次第三观。
我们看它的六即佛,它的次第。
前面这段是个总说,这以下别释。看理即佛。
一、理即佛
◎
理即者
小说推荐:《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恶龙,为了赚钱选择文化胜利》《我娘四嫁》《天命之上》【爱去小说网】《我在古代搞文娱》《你们修仙,我种田》《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