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 14 章
第二天甄宁一大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带着一块儿猪肉,到隔壁婶子家串门儿去了。
陈表叔陈表婶虽然辈分上比甄宁长一辈,但岁数只比甄宁大了10岁不到。
他家有4儿1女,儿女们的嫁娶大事都已完成,孙子辈儿也有4个。他家有一头牛,除了耕种自家的几亩地外,又租赁了同村儿富户大概20亩地耕种,虽说家里人口多,日子倒也勉强过得下去。
两家关系一直不差,陈表婶年轻的时候就在陈家帮佣,后来年纪大了,孩子们都成了亲,就从几个媳妇里挑了三媳妇接替自己,给原身家洗衣做饭。
三媳妇井红厨艺不错,为人也老实勤快,原身一家对她挺满意,直至去年家里实在困难才辞了她。
见甄宁过来,还带了礼物,陈表叔一家十分热情。
甄宁在陈表叔家呆了好一会儿,等从陈表叔家出来,叫上听松直奔同村陈老三家。
陈老三自家地少,但家里儿子很多,一家都是壮劳力,之前陈家的地都是佃给他们家种的。
以前陈明德是秀才,每年有30亩地可以不用交税,陈老三家每年收了粮食之后,除去留下一部分来年当种子,剩下的两家五五分。甄宁家全程不用管任何种植相关的事情,坐等收粮就可以了。
甄宁后续有其他计划,有必要找陈老三了解情况。
来到陈老三家,陈老三媳妇儿给二人开了门,态度倒也算热情,十分客气地把甄宁和听松迎进了屋里。
甄宁见到陈老三后开门见山,想了解现在家里田地的基本情况。
陈老三也比较配合,细致地介绍起来。
青山村处于华朝中部,这里的人大多以水稻为主食,偶尔吃些面条、馒头之类的面食,所以村儿里也以种水稻为主。甄宁家的25亩田地分为两部分,其中20亩水田每年种植一季水稻,现在空置着,剩余的5亩是旱地,种些小麦、油菜之类的,产量不多,主要用于自家吃。
提到具体产量,陈老三点燃了烟斗,“和咱们村儿其它地差不多,水田每亩大概能收稻谷400斤,麦子产量少一点儿,每亩能收200斤左右。
这个世界好像还没有开始施行轮播,一年只种一季粮食,甄宁试探性着问:“那我们现在只有5亩地种着粮食?”
陈老三点头,“现在农闲,只需要去小麦地锄锄草,等后面稻田里攒够了水,就要开始整地,那时就忙咯。”
甄宁装作无知,“那为什么不先种小麦,等小麦收了之后再种上稻谷,这样一块儿田一年就可以收两次粮食,能多挣不少钱。”
甄宁家的情况村里人都清楚,陈老三以为甄宁是想挣钱想疯了。
他瞪大眼睛,敲敲烟杆,“简直是胡闹!小麦要到七八月份才能熟,但稻子可是春分就要育种,谷雨就要栽种!错过了时节,产量会少很多。下半年小麦10月底就要开始播种,那时候稻子也还没完全熟。两者时间完全对不上,怎么可能一块儿地一年收两次?”
这里小麦和水稻的生长周期都比现代长了不少,目前确实不可能一年两收,甄宁仍不死心,“那我们种完麦子再种一季芝麻或者大豆怎么样?一块儿地一半时间都是闲置的,也太浪费了。”
陈老三连连摇头,“豆子也是清明种啊,这时间还是来不及。而且地要养,土地的肥力有限,不管种什么作物,都要消耗土地肥力,今年土地肥力消耗得太多,明年就可能减产,几年下来这地就从中等变成下等,产量会越来越差,这地就彻底毁了。而且不种粮食的时候地也没有闲着,我们收完粮食后,地里会长出杂草,来年把草翻进地里,也能补充土地肥力,粮食才能有更好的收成。”
没有肥料确实是大问题,现代人比起化肥更偏爱有机肥。
有说化肥中的尿素等铵态氮肥,如果进入土壤后没有被植物及时吸收利用,就会以氨气等活性氮排放到大气中,引起大气污染的。有说用了化肥之后农产品品质下降,水果光长个儿,没个水果味儿得。有说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让土壤里的蚯蚓等分解者减少,导致土地质量恶化,第二年为了维持产量只能加大化肥用量,造成恶性循环,破坏了环境的。
甄宁在现代也是有机肥的铁杆支持者,但作为半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甄宁还是要为化肥喊喊冤。
以上提到的化肥可能造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使用化肥过量或者没有平衡好各类化肥比例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比如说种出来的水果个儿大,但没有水果原本的风味,就是部分果农觉得大个儿的水果儿品相、销路好,再加上为了提高产量,大量施加氮肥,而忽视了补充其他肥料导致的。
实际上,如果能科学的调整化肥养分结构,合理使用,一样能让水果又大又香甜。
要知道所谓的有机肥,我们的老祖宗从意识到什么是种植开始就已经使用了。在周朝时就有用动物粪便施肥的记录,后续还有草木灰、石灰、硫磺等补充土地养分的做法。
这些方法当然有作用,但对比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作物产量相差一倍的数据,显然化肥更加高效便捷。
可惜甄宁不是学化学的,也完全不了解化肥的制作工艺,束手无策。
目前看,接下来的这次春耕,种子方面甄宁还能再优选一遍,肥料方面只能加大投入,用人力弥补些差距。
在甄宁头脑风暴时,陈老三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换了个姿势,深深吸了口旱烟,“听松呀,其实有件事儿去年就应该讲了,只是我陈老三佃你家地种了这么些年,小麦又种的少,顾及情面去年就没有找你们商量,今天如果你们不来,过几天小老儿也准备找你们去的。”
见听松没有抵触,才接着说:“之前陈秀才在时不用交税,咱们留完种子之后五五分。现在他人不在了,今年可就要交税了。官老爷要收十分之一,每年1亩地就得交40斤稻谷,再留下一部分做粮种,我家可比之前少了不少收成。但地还是我家在种,干的活儿一点儿都没少。所以我想着,要不把分成改一改?主家您看成不?。”
听松皱起眉头“叔你这也太突然了,娘你怎么看?”
甄宁能怎么看?她冷笑一声,“原来你也知道我们才是主家。”
陈老三不慌不忙,也不接话。之前这些事儿都是陈明德在管,就冲甄宁刚才问的那些问题,他就知道甄宁根本不懂种田,她的几个儿子都没下过田,更不可能会了。
而且现在甄宁一家能算得上壮劳力的,也只有听松一人,他家现在没牛、没农具、没劳动力,还欠着债没钱买这些东西,怎么可能种得了这20多亩地?勉强种怕不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他的心思昭然若揭,甄宁也看出来了,“你家如果不想种,我就把田地收回来,让其他家帮忙种。”
陈老三却是嘿嘿一笑,又抽了口旱烟,“明德媳妇,我们同族,我跟你也算平辈,就直说了。之前明德疼你,没让你种过一天地不说,家务都不怎么让你干,听说你每天就是读读书、写写字。要我说就是把你惯坏了,一个女的读书识字有啥用?没事织些布也能给家里增加些收入呢!现在明德不在了,你家就是听松当家,田地的事儿可不是你一个妇道人家说得算的”
目光转向听松,“你爹走了你可就是一家之主,要有主见,别啥都听你娘的。她没种过田,哪里晓得这其中的关窍。村子里有牛的人家就那么多,家家都佃了不少田耕种,这些都是每年秋收后就谈好的。你现在突然让他们多种这20多亩,他们就算想也忙不过来呀!没牛的人家就更不用指望了,他们一年也就只能耕那几亩地。这耕种都得讲究时节,一旦错过,一年的收成就没指望咯。我陈老三家可是有两头耕牛,壮劳力也多,也不止佃你们家地种,那些人家也都是只收4成地租的。你看,我总得养活这几十口子的一家老小吧?”
陈老三这样讲自己娘,听松再好脾气也生气了,“我娘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家的事轮得到你指指点点吗?还跟我摆上长辈架子了。”
甄宁神色淡淡,“当初明德在的时候,你家可是争着抢着才佃到我们家田地的。这么些年来,我家田地因为不用交税,你家拿走的那一半儿与其他家的6成也基本相等。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大部分佃农都是跟主家五五分的吧?只有少部分家底厚土地多的仁善人家,才只拿4成,真要算起来,这些年还是你家占了便宜。你前面也说秋收后会重新谈第二年的安排,既然你去年秋收时没找我家重新谈条件,那今年就应该按照之前约定的来。”
陈老三媳妇在旁边插话,“老三,明德媳妇讲得对,明德之前待我们不错,我们......”
话还没说完,就被陈老三不耐烦地打断,“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想挨打了是不是?滚出去!”
见自己媳妇乖乖闭嘴出去,陈老三面露得色,“我也承你家的情,所以去年不是没提吗?村里的张秀才前些时候也找过我家,他家新开了不少田,正愁人种呢!条件也开得高,跟你家明德在时一样,不交税,五五分。”
张秀才家是青山村数一数二的富户,家里田地不少。但张秀才学习的资质实在一般,他比陈明德大好几岁,学了许多年也没考上秀才。年轻的时候,一些嘴碎的村里人没少拿他跟陈明德比,背后笑话他笨。
他哪里甘心,憋着一口气学到40岁,才考中的一个秀才,这下他觉得自己可以扬眉吐气了,也在村儿里开了一个私塾。
在他之前,陈明德已经开私塾好些年了,村里人可不傻,陈明德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学费还收的少,村里人当然更愿意把孩子送到陈明德那儿。
张秀才那儿就几个同姓族人的孩子,这把张秀才气坏了,视陈明德为一生之敌。
好在他为人比较怂,倒也不敢明面儿上搞出什么大事,只是背后搞些小动作,让家里人传些闲话什么的。
前年陈明德生病关闭私塾之后,村里就只有他一个秀才了,他才威风起来。
原来病根儿在这儿,甄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农学博士的古代生存手册(老妇聊发少年狂)》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