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立马上前正色道:“慎言!”
宋时微没搭理,只是继续道:“雍律乃是先皇在位期间设立的,为此法,先皇花费了不少精力,呕心沥血。雍律推行后,大雍百废俱兴,国力逐渐强盛。如今雍律无错,大雍尚在正轨之上。此时变法,劳民伤财不说。大雍这么多年来的平静都有可能被打破,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江淮直面色同样凝重:“此事,他未同任何人说。”
宋时微猛然抬头看向江淮直,一脸难以置信。
没同任何人说便直接在朝堂之上公布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两人都清楚。代表着皇帝心意已决,所以未与任何朝臣提前说明。宋弘和说要变法,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可这是为什么呢?
于公而言,组织变法,容易引得朝臣和百姓不满。一个尚在安稳期的皇朝,突然要变法。很有可能引得朝局动荡。而宋弘和作为变法支持者,便会在史书中留下罪过。
于私而言,父皇在位时为推行雍律,呕心沥血。无论是宋时微还是他,都是有目共睹。且雍律颁布后,大雍盛世延续至今。
宋时微眸光一闪,突然想到什么:“顾相可还好?”
江淮直有些讶异,回答了她这个问题:“连同朝中一些官员,正长跪宣和殿外。”
宋时微并不觉得奇怪,老师时当年雍律的制定者之一。他如宋时微一样清楚的知道,雍律于眼下的大雍来说才是最优选。
因为当时雍律的制定,宋时微也参与其实中。
宋时微回忆起往昔,其实雍律制定时她尚且年少,但是父皇和老师都会带着她。她自小便开始便被带着往民间跑,偶尔是父皇,但大部分是老师。父皇告诉她说,只有成为百姓,才能理解百姓。
刚开始修法的时候,她只能在一旁观摩。到后来慢慢会说上几句话,最后才开始真正参与进去。她比别人都知道,这是众多学者,呕心沥血才选择出来最适合大雍的一条路。
宋时微收回思绪,看向江淮直:“你猜到他是为何吗?”
江淮直摇了摇头,他也越发看不懂陛下了。他想起今日上朝时,陛下宣布这个消息的场景,那时的他,当真是被惊到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了。
那时宋弘和就坐在高台的龙椅之上,等所有朝臣都说完后。江淮直以为会下朝时,陛下就那么静静的坐着不说话,空气安静了很久。片刻后才听到龙椅上的人淡然开口,说要废雍律,推新法。
何其荒谬?
变法凶险何其大?
雍律推行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来,大雍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如今雍律并未出现差池,大雍也并未出现什么变况。就这么突然的,毫无征兆的要变法?
江淮直下意识的看向老师,顾相也是呆愣在原地,似乎没从刚刚那个消息中回过神来。他正欲收回目光,却看到了汪兴贤,他居然也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他心觉不妙,暗暗看向朝堂之上前面站的那一批人。太子、宣王、两位宰相、各部尚书,无一不是目光呆愣地看向台上的帝王。
一个荒谬的想法在他心中涌现,陛下变法一事,竟未和任何朝臣商量。
朝中臣子们很快反应过来,顾相为首的那一派,在顾相的带领之下立马跪地反对,求陛下三思。汪兴贤站在原地不表态,以他为首的官员们自然也都安静的站在原地不出声。
江淮直看向地上跪着的老师,老师即将年逾古稀,身体早已大不如前。如今跪在地面上,两鬓白丝,身形已然微微佝偻。
看得他心中如针扎般难受,但又不能表露半分。只好不忍地错开目光,免得自己露馅。
台上的皇帝扫视着所有人,江淮直感受到他的目光似乎是在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他停止腰板,低着头,目光不再有半分偏移。
许久后,台上的皇帝冷冷开口:“朕心意已决,今日就到这,散朝吧。”
说罢便决绝的转身离去,丝毫不管台下官员的哀嚎。
江淮直回到明镜司,将近些时日进出宣和殿的官员名单反复查看,可是没看出任何端倪。好似今日变法,当真是陛下突发奇想随口一题。打得所有人猝不及防,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