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请打开讲义第二面,倒数第三行的下面:

时戒日王,于曲女城举办法义辩论大会。

那么大师在印度总共是参学了十七年,那么正当他要归国的时候呢,这当中印度发生了一件事。说这个曲女城,这个曲女城事实上是一个国家的名称,是一个印度的大国。为什么叫曲女城呢?说是在久远劫之前呢,这个国家里面的深山有一个修道的仙人,这个仙人他在修习禅定,从最初的散乱心,经过了欲界定、未到地定到□□四禅,得到禅定以后那他的色身就不坏,因为他在禅定当中有殊胜的三昧乐,这种三昧乐的加持,他的寿命已经到了几万年,他的色身不败坏,但是他的色身已经像枯木一样。那么因为他经常是在大树上打坐,就是偶尔到下面去散步了,吃一些水果,所以大家就称他作大树仙人。

这个大树仙人,他偶尔在入定,但是有时候也出定,他到深山里面去采一些水果吃。有一天呢,他到树下来采这个水果的时候,这个时候国王带着他的女儿,一百个女儿,游山玩水。这个仙人看到这个女儿以后,就动了凡夫的这些欲。

那么动了欲以后,他就跑到国王那个地方去,希望国王把他的这个女儿嫁给他。那么这个国王爱着这个女儿的缘故,就一一地询问他的一百个女儿,哪一个人愿意嫁给这个仙人呢?每一个女儿都不愿意,因为他这个看起来又是老又是丑的。那么最后这个最小的女儿,很孝顺,就说:我们今天要不嫁给他,这个仙人有禅定的力量,他一入禅定的时候会把我们国家给破坏掉的呀。那么小女儿就愿意牺牲,就嫁给这个仙人。

那么这个仙人的意思是要他的大女儿,但是来了一个小女儿,就很不高兴,就找国王理论。国王说:我没办法,我当初也问过她们呢,他们都觉得你是太丑了,太老了,不愿意嫁给你。那么这个仙人一气之下,入了定以后,所以这个世间,这个禅定如石压草,那么遇到恶因缘的时候,他起了一念的嗔心就咒愿,把他九十九个其他的这些女儿都把她变成了驼背了,这个脊椎骨就挺不起来,变成驼背了,只有他的小女儿没有驼背。那么从此以后,这个国家就叫曲女城,就是这样来的。就是这些驼背的女众太多了,叫曲女城。

那么这个曲女城传了几代以后,传到了戒日王,这个人是有德行的人,有道德的人。这个戒日王在当时五印度是个盟主,虽然这个印度不是统一,但是他是共同的盟主,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他这个人有德行。

这个戒日王,他从传记看,他有两个很殊胜的功德:第一个,他这个人很有慈悲心,戒杀,命令他的曲女城的国度里面呢,除了必要以外,不能随便杀生,或者定期都要吃素,定期的,有固定的日期,都要全素的,这第一个。

第二个,他对这个布施,这个布施波罗蜜呀,他也修得很不错的。他每隔五年要举办一个布施的无遮大会,把他所有的东西,他所受用的珍宝,乃至于他的衣服、杯子,把他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面对与会的大众,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布施到最后他全部的东西都布施出去,连衣服都布施出去,他只能够拿一块布把自己的身体遮住。

布施了以后呢,所以这个人的福德力也不得了,五年以后其他的小国又供养他很多东西,他又很富有。五年以后又开始做无遮大会,把所有东西全都布施出去,施舍到最后只剩一块布。那么他每五年举办一次无遮大会,举办的第六次的时候——三十年,他在位三十年,那个时候他已经晚年了——第六次的时候,他知道他这是最后一次办无遮大会了,所以他非常慎重。他办无遮大会之前他又盖了一个大庙,使令出家人能在这个庙中安身办道。

但是这个时候,这个无遮大会第六次的时候,他因为这个时候他晚年已经完全学佛了。他早期的时候不完全学佛,戒日王,至少他遇到玄奘大师之前呢,还不完全学佛。他后来遇到玄奘大师以后,跟玄奘大师谈佛法,就完全地皈依佛法,那个时候戒日王是晚年的时候。

所以这次的布施无遮大会,他对出家人又特别恭敬,婆罗门就很不高兴,说:以前,你们办无遮大会的时候,我们婆罗门也是站在跟佛教的僧众平等的地位,现在的大王,偏袒佛教徒。那么婆罗门的主就派了一个人,把他所盖的寺庙把它烧起来。这个时候,整个寺庙那个是完全烧得很厉害,用水救是没办法了。

这个时候戒日王这个属下报告说:哎呀,大王,我们刚刚盖的这个寺庙烧起来了,本来是应该是在这个无遮大会的时候正式启用,让出家人安身办道,现在烧起来了。戒日王带着随从到了寺庙以后,他就咒愿,他说:愿我生生世世所修的福德一时现前,假设我的福德是真实的话,世界上真实有福德的话,我跳到火里面,这个火要马上消灭。如果我修的福德不真实,那么就让我跟这个寺庙共同的牺牲。

那么他咒愿以后他这身体就跳到大火去了,跳到大火以后那个火突然间就熄灭了。这个人的福报力,这种境界,把他多生多劫的福报一时现前咒愿在这个地方,那个力量很大的。

你看他每五年办一次无遮大会,全部的都布施出去了,一点都没有剩呢,剩下一块布而已。所以这个人的福报也是,真的,这个时候就把这个熄灭了。熄灭以后呢,他这次,他想,他这次是这一生当中最后一次的无遮大会了,所以他也就办了一个法义的辩论大会。

因为当时的印度思想非常的复杂,有大乘,大乘里面又有空宗、有宗,又有小乘的部派,也有婆罗门的教派。这个时候他想要抉择,到底什么样的教法是合乎诸法真实相,是最圆满的说法,是真实能够解释宇宙人生真相的。

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在这个每五年的一个无遮大会当中,在曲女城,就是他的国家里面,举办了法义辩论大会。这个大会当中,邀请了佛教大小乘僧跟婆罗门学者共七千多人。

这个时候,从传记看,当初所有印度里面重要的人物都被他邀请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他就推大师作论主,因为大师在印度待了十七年,他前面的五年还不是很出名,但是他这后来参学那十二年,因为他的德行跟学问在印度也是相当有名的。那么这个时候戒日王就以大师作论主,那么作论主就是先要立一个宗旨,大家就就着这个宗旨来破,破它的缺点。

那么大师就先阐扬大乘法义,他立了一个宗旨叫《真唯识量》。这个《真唯识量》我们解释一下。

这个先讲这个唯识。那么这个唯识就是万法唯识,就是这个大师所立的宗旨。大师的意思就是说,这一切万法不是大梵天所创造,也不是自然而有,是我们的心识所变现。

那么这个心识所变现分成两类:第一个是第八识的一个业力所变的一个因缘变,就是变现出这各式各样的客观的环境。其次就是前七转识的分别,你的那个分别心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依止你的心情的好坏、善恶,又变现了另外一个境界,叫分别变,就是一个主观的环境。就是包括了第八识的因缘变跟前七转识的分别变,那么就使令这个万法出现了。

那么这样的万法唯识的道理,不是我们凡夫所能够见闻觉知的,这个义理非常的深妙,所以它是一个量,是一个比量,不是现量,是一个比量。

那么这种比量,这个万法唯识的比量,为什么加一个真呢?表示这个道理是真实不虚的,不是大师所捏造,是真实不虚的,不是一般的外道,一般的小乘的学者所能够破坏的,所以加一个真,就是真实不虚的道理。那么什么是真实不虚的道理呢?唯识量,万法唯识的比量。

那么大师立了这个宗旨以后,在十八日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发言难之,这七千多人的大小乘僧跟婆罗门学者,没有一个人能够发言难之。那么最后戒日王还有来参加的十八个国王都奉大师作国师,并颁以大乘天的尊号。这个天就是至高无上,在这个大乘的学者当中,玄奘大师是最至高无上的,他能够真实地弘扬大乘的教法。

这个是大师他在临离开印度之前,他所参加的一个法义的辩论大会,这个时候对整个印度的佛教有很大的贡献,特别对大乘佛法有很大的贡献。那么这以上是说明印度的求法情况。

再看第三段,他回国的情况:

其后归国,为太宗及高宗之所钦重,赐号三藏法师。

太宗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教而固辞之,帝唯从其志,于长安建译经院,并下诏翻译经论,历十九年,译出《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及《大毗婆沙论》等七十五部,其中盛弘法相唯识之法义,后人尊为唯识宗中土之初祖。

大师在印度待了十七年,就在贞观大致上是十九年,有些地方说十八年,在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归国,那个时候大师已经四十四岁了。那么那个时候他归国以后就蒙唐太宗的召见,为唐太宗跟他的儿子唐高宗之所钦重,赐号为三藏法师。

大师回国的时候,唐太宗那个时候刚好是要集合军队要去东征高丽,那个时候刚好是在筹划这件事情,军务非常繁忙,但是大师回来以后,他马上召见大师,就跟大师一谈,从白天不知不觉就谈到晚上,还好是旁边的宰相房玄龄的提醒,说国王现在很多事情要处理,等你处理。这个时候皇帝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太宗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

那么谈得很高兴,唐太宗很欣赏大师的德行跟学问,就劝他还俗来帮他处理他国家的大事,总共两度。刚开始回来的时候跟他谈完了以后,第一次劝他,到太宗晚年的时候,他又劝他一次,但是大师都拒绝了。他怎么拒绝呢?

他提出一个理由: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教而固辞之。大师的意思,希望能够守戒缁门,阐扬遗教。希望能够在出家僧团里面好好地持戒。为什么好好持戒呢?为什么不还俗呢?为了要阐扬遗教。因为大师的本愿是要弘扬佛陀的圣教,就是他还俗以后不能专心的弘扬圣教了。

所以这个人的愿力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这个大师的一生,从最小的十二岁出家,立志学道以后,乃至于他到印度的求法,乃至于在印度当中很多国王都要把他留下来的,用很好的利禄来留他,但是他都不为所动。当然我们不知道大师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是都是他的愿力在支持他,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教。如果大师那个时候还俗,那我们中国佛教就糟糕了,整个般若系,整个唯识的经论都得不到翻译了,对整个大乘佛教,未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后来尊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之宝,因为他翻译的经典对我们中国佛教影响太大,特别是唯识宗这个宗派,所以大师的愿力真的是挽救了中国佛教。

所以说这个世间上的事情,虽然讲末法时代,但是事在人为,我们有这样的愿力,就能够改变局势的。那么大师有这样的一种坚定的愿力,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教,而放弃了这样的一种荣华富贵,那么唐太宗也只好尊从他的志向,就在这个长安建了一个译经院。

这个时候唐太宗准备要东征高丽,他就把宰相房玄龄叫来,叫房玄龄要完全配合大师在长安建这些译经院的一切事宜。那么这个时候就召集了全国五百多位高僧,经过十道的手续,从最初的翻译乃至于最后的润饰,那么就是次第地翻译经典,那么最后再交给唐太宗下圣旨来颁布流通,总共经历了十九年的时间。

译出的经典有《大品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及《大毗婆沙论》等七十五部。

那么这个大师译经的情况他是分成三大阶段的,第一次他所译出的经典是属于瑜伽,唯识瑜伽的思想,这个时候以《瑜伽师地论》为主,那么包括了《显扬圣教论》跟《摄大乘论》等等,这个当中所花了五年的时间,来译出瑜伽的思想。因为大师的思想是以瑜伽为主,所以他先翻译瑜伽的思想,当然主要是以《瑜伽师地论》一百卷为主。

第二个他翻译的是《阿毗达磨》的思想,就是《俱舍论》和《大毗婆沙论》,那么这当中花了十年的时间翻译,因为《大毗婆沙论》两百卷,花了十年的时间翻译《阿毗达磨》。

那么第三个阶段就翻译《大般若经》的思想,就翻这个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总共花了四年。五年——十年——四年,总共十九年,那么翻出了有七十五部经典,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太大了。

其中盛弘法相唯识之法义,后人尊为唯识宗中土之初祖。

这当中以《瑜伽师地论》为主,对唯识的弘传有很大的影响,后人尊为唯识宗在中国当中的初祖。

大师在临命终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我们也提一下,就是到晚年的时候,这个时候唐太宗已经往生了,他的儿子唐高宗即位,唐高宗也继续护持他翻译经典。不过这个大师在翻这个《大般若经》的时候,到最后的时候身体出了毛病,他生病,生一种冷病,这个冷病一发作的时候,全身都颤抖,不能呼吸,呼吸困难,就像气喘一样。那么这个时候他是很苦恼,因为他知道他的日子不多了,生这个病就使令他翻译经典经常要中断。这个时候他就求佛菩萨加被,晚上就做一个梦,梦到两个菩萨坐这个大莲华乘空而来。

菩萨说:你这个翻译经典的功德太大了,你今生要往生净土了,但是你过去,所有一切损恼众生的恶业,必须以现在小小的毛病把它给消灭掉。你再忍耐一下,你要把你过去所有损恼有情的这些罪业把它消完以后,你就能够往生净土了。

那么这个梦以后,他就得到很大的加持,原来是重报轻受。所以他就后来就把《大品般若经》翻完以后,他没多久,就念那个南无弥勒菩萨,就往生兜率天了,那个时候是年岁六十三岁。他四十四岁归国,六十三岁往生,那么总共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有十九年是翻译经典。

我们看这个玄奘大师的传记,很有个感觉,就是大师从十二岁出家的求学,乃至于到印度取经,乃至于参访善知识,归国的翻译经典,他似乎没有什么多少的信徒,没有听过他有什么重大的信徒护持他。他在译经院的时候,除了唐太宗召见以外,他什么人都不见,他一生当中就是整理教典。从他十二岁出家到六十三岁往生,游心法海五十年,五十年的时间在法海当中自受用、他受用,影响着中国佛教是非常的深远,所以这件事情值得我们的注意。当然他今天会有这样的行为,跟他的愿力有关,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教,这个可以看的出来大师心中的愿力。

这以上是讲到《八识规矩颂》作者略史。

我们看甲二解释题目。那么解释题目我们分成两科:乙一,总释标题;乙二,别明八识。先看第一段,对这个题目作一个拢总的解释。

甲二、解释题目。

乙一、总释标题。

那么《八识规矩颂》,那么前面的是一个别题,这个颂是一个通题,先解释别题。那么八识规矩,分成两部分,八识是个法,规矩是一个喻,是一个譬喻。

这个八识,我们讲万法唯识,一切万法是由我们的心识所创造,为什么这个人到地狱去了呢?是心识的引导,使令他到地狱去的。为什么这个人到极乐世界去了呢?也是由心识的引导到极乐世界去的。所以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这一切法是由心识作引导,心识所创造。那么这个心识开展出来就八个识,叫八识,事实上合起来就是现前一念的心识,那这个是个法,当然这个法是指心法。

规矩,这个规就是画圆的仪器叫规,我们要画一个圆,要有这个圆规才画得圆。这个矩是画方的仪器,画正方形的仪器叫矩。

那么这是一个譬喻,譬喻说我们这个心识的造作有一定的轨范,就好像我们根据这个圆规,根据这个矩,这个矩是什么呢?这个矩就是l型的曲尺,木工做的l型的那个曲尺,叫矩。那么这表示一种轨范,就是说我们这个心识,这个心识的规矩。

我们看这个颂文当中明显有两类:第一类是讲到凡夫有漏的杂染识,这是第一类,这个有漏的情况的心识的变化。其次呢,讲到圣人无漏的清净识。所以这当中的八识规矩,包括了凡夫的心识,包括圣人的心识的一些情况,都叫作八识规矩。那么这个是个别题。

再看这个颂。这个颂是印度的一种文体,很类似我们中国的诗词,它有一定的字句,有一定的押韵,叫作颂。这个颂有孤起颂,还有重颂,这个是属于孤起颂。那么这个颂,它能够总持一切的法义,使令我们容易背诵,所以这个颂也有它的好处。

那么合起来就是八识规矩颂,这是先拢总地解释标题。

小说推荐:《谁让他玩游戏王的!》《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快读屋】【零点小说网】《重回千禧当学霸》《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精神病在废土当万人迷》【新黄易天地】《好莱坞的亿万富豪》《灵能者不死于枪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言情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二十天明
姜净春是尚书府千金,从小到大皆是金枝玉叶,她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可独独她的表兄,侯府的那个小侯爷顾淮声,她求而不得。顾淮声出身侯府,如檐上雪,窗前月,他是族中子孙最为出色的后生,高不可攀。他喜欢什么样的人,姜净春便去学,张扬惯了的大小姐在他面前,素来乖顺。可饶是如此,顾淮声仍旧不愿多看她几眼。气急败坏的大小姐听了闺中蜜友的馊点子,趁他不注意之时,想要去亲他的脸,可不料及,顾淮声偏头,两人亲到了一处
言情 全本 20万字
我的哑巴新娘

我的哑巴新娘

胡33
简介:褚休女扮男装多年从未有纰漏,直到家里给她说了门亲事。褚休茫然,“虽然我穿着男装但我真的是女人,娶了妻子以后跟她可怎么睡?”谁知嫂子误会她话里的意思,“谁说女人就不能睡了,你又不是......
言情 连载 24万字
夫君,给我贴贴

夫君,给我贴贴

998
上辈子陆遥只活到三十五岁,因为家庭压力一直没办法出柜,直到死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再一睁眼居然穿越到了古代,不但年轻了十多岁,还多了个肩宽腰窄八块腹肌的夫君。天底下竟然有这般好事?正当陆遥激动不已时,发现夫君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格外冷淡,还想跟他和离……*赵北川父母双亡,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妹,托媒婆给自己说了门亲事。不需要对方长的多好,只要心地善良勤俭持家就行。媒婆嘴上夸的天花乱坠,结果转头就给他找了
言情 全本 9万字
代兄娶了白月光后

代兄娶了白月光后

昨夜未归
接档文《大婚前夺回自己的身体》,另类追妻火葬场。沈郑两家定亲了,但定亲的沈安和早就死了,沈安宁冒充兄长去迎娶长嫂。踏入洞房的那一刻,下属递来一瓶迷药。不能洞房,一脱衣服就会露馅了,所以用迷药将新娘眯晕。沈安宁走投无路,在唇角上涂了迷药,绞尽脑汁想要怎么亲吻的时候。她的阿嫂主动靠近,捧起她的脸颊轻轻地吻了。清冷的女人,脖颈微抬,露出一片雪白的肌肤,风光旖旎。光影笼照,郑冉冰肌玉骨,光影勾勒出冷面
言情 全本 7万字
我有一家动物民宿

我有一家动物民宿

赵今
简介:【复健期,手速很慢,作者身弱,且家中康复期病人需照顾,初步定为每周更1~2章】【下本开《(美娱)好莱坞女王》或者《重生华娱做女导》,以创作感觉为主,什么有感觉写什么,重点一提,可能换书名......
言情 连载 5万字
嫁给铁哥们

嫁给铁哥们

衣落成火
言情 连载 30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