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面。甲三、随文释义。

这以下我们正式随顺颂文来解释它的义理。玄奘大师他解释这个八识,他分成四类:前五识是一类,第六识是一类,第七识是一类,第八识又是一类,总共四类。

我们先看第一类的颂文,我们把这个本子拿起来看一下,就是我们发的这个颂的本文。以后我们期末考这个颂文都是要背下来,要默写的。好,请合掌,我先念一遍,把这个前五识的颂文念一遍: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这个前五识总共是有三个偈颂,前面两个偈颂是属于有漏的杂染识的一种情况,第三个偈颂是属于无漏的清净识。这总共是包括了凡夫的前五识,也包括这个圣人的成所作智他的一个活动情况,总共是三个偈颂来总持。好,我们看这个本文。

随文释义总共分成四科。我们看第一科,乙一,前五识颂。

前五识的偈颂有三个偈颂,分成两科:初,有漏杂染识。前面两个偈颂是解释凡夫前五识的一种杂染的活动情况。二,无漏清净识,这个是讲第三个偈颂,这个是已经转识成智,这个圣人成所作智的情况。请看第一科,初,有漏杂染识。

乙一、前五识颂。初、有漏杂染识

性境现量通三性。

先看这一段。性境、现量是先讲前五识的所缘跟能缘。

这个性境是讲到前五识的所缘境唯独是性境,它在攀缘境界的时候,它内心所取得的境界唯独是性境,而不是带质境,也不是独影境。这个现量是指前五识的能缘,它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它的能缘的心在三量当中也唯独是现量,前五识没有比量跟非量的情况。这个是讲它能缘的心的情况。

通三性。这个通三性是指前五识的体性,它的体性有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可能是无记。前面的性境、现量是讲到前五识的了别情形,这个三性是讲前五识的造业情况。他在境界里面所造作的业力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恶业,也可能无记业。所以这一段,玄奘大师先把前五识的了别的能缘的量跟所缘的境以及它造业的情形先作一个扼要的说明。

我们看蕅祖的注解,先解释性境,分成三段,先解释性境。

(一)性境

统论所缘,凡有三境,一性境,二带质境,三独影境。

这个我们前面也说过了。那么先看一,性境,这个是前五识所得的境界。

性是实义,谓相分色从相分种子所生,故名为实。

性境这个性,就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什么叫真实不虚呢?谓相分色,就是前五识的相分,这种色法或者是色尘,或者香,或者味,或者触,前五识的这个五尘的相分是怎么来的呢?从相分种子生。它唯独从这种善恶的业力的种子所变现,不从六七识的分别心所生,故名为实。这个是解释性境这个性,这个真实的意思。

这个真实,比如说我们眼睛有毛病的人,眼睛有毛病就是看到虚空中有花,这个花的境界不真实,因为虚空里面根本没有花,那是眼睛有毛病才看到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境界本身它是由业力所生,不假借分别,这个叫真实。假设是依止分别心创造的,这个唯识学叫不真实。唯独是分别心所创造,不真实。

比如说我们在过堂的时候,我们有化到榴莲。化到榴莲,当然我们一般人跟榴莲接触,第一刹那的时候,我们取到榴莲的颜色,也可能会闻到它的香味,但第一刹那的时候是没有名言的,那个是一个性境的境界。但是当第二念的时候,就是第一念我们跟榴莲接触的时候,每一个人,这个榴莲的境界在心中出现大致上是一样的,都不落名言的,都是性境,都能够取到它本质,本来的面目。但是第二念的时候,我们这个心中的无明,我执法执就开始活动了,这个第六第七识就开始活动了,它随顺你的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它的第二念就开始活动。

这个时候活动大致上分两类:对榴莲有好感的人,过去生跟榴莲结下好因缘,你跟它留下好印象,你就会把好的名言来安立它:这个榴莲的颜色也特别的美妙,味道也特别美妙。这个时候你对榴莲的境界就开始变化了,它变得非常的好,好到已经超过它原来的面目。它本来不是那么好,但是你名言一安立以后,它比原来好很多了,就是争议,这个境界已经争议了。有些人过去他曾经跟榴莲有恶的因缘,这个种子印象还在,他就把这个恶的名言安立在这个榴莲上:这个榴莲颜色看起来不好看,味道也特别的臭。这个时候你这个境界也不是本来的面目了,他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差,他那样就是那样,他是一个如的境界。如的境界你安立了名言以后,这个时候你减损,把它的情况减损了。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确是活在自己内心的状态,虽然我们大家在一起生活,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但是我们同样去攀缘一个境界的时候,我们也只有第一念是一样的。我们人跟人之间接触的时候,我们同样看佛像,我们只有第一念大家是一样的,第二念以后名言就开始出现。对佛法信心强的人,他用最好的名言来赞叹佛陀:佛陀身相也庄严,内心也庄严,各式各样都庄严。信心薄弱的人名言稍微差一点。对佛法没有信心的人看到佛像没感觉。所以说这个性境就是你不落名言的时候第一念,取到境界的本来面目。这叫作相分色从相分种生,故名为实。

前五识取境界,它是不落名言的。这个性境分成两个:

此复有二,一无本质,二有本质。

这个当中又细分,性境当中又分成两类。先看第一个无本质,他没有所依托的本质,这当中有两类:

(1)无本质

即第八心王所缘根身器界及诸种子,但是自变自缘,不假外质。然约器界及他人之浮尘根,即是共相识种所变,亦得说有外质也。

请看第一种。这个无本质,第一个是属于有为法,说它没有所依托的本质,是指谁呢?就是第八识的心王。

第八识的心王去攀缘它的相分的时候,第八识的相分有三种:根身、器界、种子,这广大的正报,你这一期的生命的根身,你的依报,还有你无量无边的种子,都是第八识所攀缘。而这样的境界是自变自缘,所以他不假借外在的本质。但是这当中,在这个根身、器界、种子当中,有一个地方要特别,就是约着器世间还有他人的浮尘根,这个时候就不完全是不依本质了,因为这个地方有众生的共业所变现,所以也可以说有外质。这个是讲有为法。

第二个讲无为法:

根本智亲证真如,虽不变为相分,亦名性境。

我们到了初地菩萨的时候,一念的相应,那个根本的我空法空的智慧去证得二空真如理的时候,这个时候是能所双亡。能所双亡当然是没有所谓见分、相分的差别,但是这个时候也安立作性境,因为这个时候的境界,你证得二空真如理的时候,心中是没有名言,那个是亲证法体的,没有名言的,这个时候也安立作性境。这个是讲无本质。

(2)有本质

第二种情况是有本质,有它所依托的本质:

即今五识所缘现在五尘,及明了意识初念,并定中独头意识所缘定果色等,皆托第八意识之相分以为本质,随即变为自识相分,而为所缘。

这个地方的性境多数是指这个有本质的。这有几种情况,第一个是五识所缘现在五尘,这前五识所攀缘的现在五尘,这是一种情况。及明了意识,初念就是五俱意识,五俱意识的第一念,也可能是保持性境。并定中独头意识所缘定果色,这个定中意识也是性境。

虚云老和尚在禅堂当中打坐,他这个讲年谱,他突然在禅堂当中,他听到了在三门外很远的地方有人在那边讲话。那个时候他听到这样的声音,不是耳根听到的,也不是耳识所能了别的,因为那个范围超过耳识所能了别的范围。那么那个境界是怎么来的呢?那个是定中意识,那个是禅定当中第六独头意识所取到的境界。但是禅定当中所取的境界它是性境,跟境界是真实的,它那个时候不增也不减。

所以禅定当中所得到的境界,这个时候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它是不带名言的,它不会增益那个境界,也不会减损境界,就是境界是怎么样他就取到怎么样的境界,所以定中独头意识所缘定果色等都是托第八识之相分以为本质,随即变为自识相分而为所缘,这个都是属于有本质的性境。这当中讲出一个譬喻:

犹如镜中所现形像。

好像这个镜子现出影像,但这个影像不加上个人的分别。

虽约真谛言之,皆如幻如梦,了无真实,而约俗谛言之,则五尘即是五识相分,从种子生还熏种子。

从这个真谛来说,皆如幻如梦,了无真实,就是说这个境界,前五识所缘的境界,它是一种业力所现。业力所现虽然不带名言,但是从真谛的角度,它是如梦如幻了无真实。这个了无真实是说,意思就是说它是缘起性空的意思,它的本性是空性的。

怎么知道它是空性呢?说这个人,看这个水是水,饿鬼道看到这个水是火,鱼看到水是房舍,它看到水就跟看到它的房子一样,天人看到水是琉璃地。所以,可见得这个水的本质不真实,随个人的业力而有变化,所以讲如幻如梦了无真实。

如果我们大家在一起睡觉,你做你的梦,我做我的梦,你的梦境跟我的梦境不一样。为什么呢?每个人过去的业力不一样。善业强的人做的梦,梦境里面多数都是有光明的,多数都是快乐的。在《瑜伽师地论》上说,恶业强的人做梦,多数都是黑暗的,自己躲在黑暗的地方,又潮湿,又黑暗,那个受都是苦,痛苦的感受多。

所以这个人,境界都不真实。不真实是怎么有呢?就是业力,业力所现,所以讲如梦如幻了无真实。这是从真谛的角度。如果从因缘,世俗谛的角度呢?五尘即是五识相分,从种子生还熏种子,这都是由他过去的善恶的种子变现,你去了别了以后,又熏习了另一类的种子。

总结:

不同空华镜像,兔角龟毛,亦复不同过去未来之不可得,故名性境也。

这种性境它是一种业力所现的境界,它不像空华镜像,兔角龟毛,这个境界是有它因缘存在性的。也不是像过去未来之不可得,它是属于现在的境界,所以叫作性境。

带质境跟独影二境,下文方解。

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前五识它的所缘境,这前五识,眼耳鼻舍身跟这个色声香味触一接触的时候,前五识可以说是很老实的,它老老实实地把前面的境界取到而已。这个境界是怎么样,它就取到什么样的境界,它等于是取到了本来面目。你的业力是怎么样,它老老实实地把你的过去的善恶业力的境界表现出来,给你第六意识。所以前五识的境界是性境。

(二)现量

再看第二段,现量,这个是讲能缘的心。现就是显现,这个量就是量度。

五根对境,分明显现,依之发识,缘虑度量。

就是说这个五根,是前五识所依止的叫根,面对境界的时候,它分明显现,依止这个根、这个尘,发动了这个五识,缘虑度量。而这样的缘虑度量——虽无随念、计度两种分别,然有自性分别。

这个地方我解释一下。我们这个心识的分别,有三种分别:

(1)自性分别

第一个是自性的分别,这个自性的分别就是在诸法的自相上的分别,自相。它是水,就是水;它是火,就是火。把它的自识体相——水是湿性,火是热性——来加以分别,这个时候是不带名言的。

(2)计度分别

计度分别它是一种共相的分别,那要假借名言:水比火还冷,火比水还热,这是有比较的,就夹带名言分别诸法的共相。

(3)随念分别

那这个随念分别是怎么回事呢?是对于过去已经学习过的事情加以追念分别。这个念,随念这个念,就是明记不忘的那个念,它随顺于这个念心所而加以分别。所以这个随念分别它必须是曾经学习过的事情。

前五识在分别的时候,它只能够作自性的分别,就是:

得彼性境,不错不谬,任运了别,不带名言。

它不能够夹带名言的,就像前面的譬喻,它就像镜子现出影像,它不增加它的情况,也不损减它的情况,就是我们的业力怎么样显现出来,它就取到怎么样的境界,也得到怎么样的认识。

这个现量是约能缘的心来说的。再看它造业情况。

(三)三性

三性者,善恶无记也。五识能助第六意识作善恶业。

它的体性可能是善,能够使令此世他世得到可乐果报;或者是恶,得到此世他世不可乐果报;也可能是无记,通于这三种体性。

五识在造业的时候它是帮助第六意识造善造恶,如果它跟信等相应,跟十一个善心所相应,它是善性;如果跟无惭无愧等相应,是恶性;如果它也不跟善也不跟恶相应,就是无记,故云通三性也。这意思就是说,前五识的心王本身是无记,但是它跟哪一个心所相应,它就变成什么性质,而它的性质是通于善,也通于恶,也通于无记。

这个前五识的情况,在《瑜伽师地论》把前五识的了别跟造业,它作一个总结说,前五识的了别,它的了别性有三种情况:

小说推荐:《我的梦境可以捡到至宝》【抖音书院】《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22文学】《穿书后成了狼孩》《好莱坞的亿万富豪》《泰昌大明》《大道朝天》《团宠幼崽爱护计划》【大红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言情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文豪1978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划,消失
言情 连载 343万字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岐山娘
文案:恐怖世界而来的顶级BOSS——叶禄,一朝穿越,变作了一个诡异村庄的小小村民。这个世界神祇倒异、诡植啖血,凡人依附诡植苟活,借助诡植修炼的诡士同样举步维艰。无论怎么看,都是要活先疯的预兆。叶禄沉吟片刻,安详躺平:累了,先睡一觉吧。一觉睡醒,旁边多了两个同样从恐怖世界来的挚友。叶禄:“?”点击就送人手?又一觉醒来,旁边多出一把香气扑鼻、翠绿青葱的月桂树苗。叶禄:“??”点击就送诡植?又一觉醒来,
言情 连载 9万字
咬樱

咬樱

郁七月
「小妖精x老干部/年龄差7/将高岭拉下神坛」大三暑假,岁樱因脚伤被叔叔托付给他好友照顾。当时她脚刚打了石膏,对方问她要不要帮忙。那天,岁樱除了知道他的名字,还在他肩膀闻到了淡淡的柚子香。陆霁尘,哲学系......
言情 连载 31万字
没有很爱老公但爱当娇妻

没有很爱老公但爱当娇妻

甜画舫
受是漂亮娇气的小omega,嫁入豪门后每天都在围着老公转,老公长老公短,哪怕他的老公XX一开始就对他冷若冰霜,婚后也没个笑脸,受依然甘之如饴,笑着给攻做羹汤。人人都知道受爱惨了攻,攻也心知肚明。所以在......
言情 连载 13万字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二十天明
姜净春是尚书府千金,从小到大皆是金枝玉叶,她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可独独她的表兄,侯府的那个小侯爷顾淮声,她求而不得。顾淮声出身侯府,如檐上雪,窗前月,他是族中子孙最为出色的后生,高不可攀。他喜欢什么样的人,姜净春便去学,张扬惯了的大小姐在他面前,素来乖顺。可饶是如此,顾淮声仍旧不愿多看她几眼。气急败坏的大小姐听了闺中蜜友的馊点子,趁他不注意之时,想要去亲他的脸,可不料及,顾淮声偏头,两人亲到了一处
言情 全本 20万字
重生之长孙皇后

重生之长孙皇后

风曾
已完结文:重生之富察皇后,重生之卫子夫,康熙重生追后记,扶小苏的日常,有兴趣的小伙伴都来看看吧。昔年花开花落,从隋到唐,她这一生算不得长,三十八载岁月,幼年丧父,与兄相依为命,稍年长嫁秦王,掌一府之责,却是看着他大风大浪,刀枪剑雨中走来,他带回了一个又一个的女子,直至兄弟阋墙,武德斡旋,玄武政变,他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母仪天下,她亦是一跃成为了这世间最为隆宠的女子。她原以为这一生可以互爱互信,相
言情 连载 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