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劝谏
《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东厂衙门,林旺听了张锐回禀,说是在浣衣局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人,扶安也不在衙门,据说是回清宁宫收拾东西。
林旺心里暗暗松了口气,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看了看门外天色,已过申时。且拖一晚,明日再去报信。
*
第二天一早,朱厚照便吩咐黄玮去乾清宫找戴义,打听下今日父皇的安排。
不一时,黄玮便回来,说内阁李东阳从曲阜回京,陛下今日午后在平台召对。
另因去岁入冬以来,北方干旱,命阁臣及户、工二部、都察院诸公会商赈灾之事。
呵呵,还真是巧了,人越多越好。
梳洗罢,內膳房送来早餐,杂豆小米粥一碗,牛乳一份,椒盐饼、馒头各一份,酱菜,糟鹅,蒜蓉羊肚,醋汁芹菜各一碟,依旧是朱厚照自己点的四个菜。
饭罢,时辰尚早,且去溜达溜达。
带上一众跟班,出了东华门就往御前作而去。
御前作在东苑,外金水河的边上。
到了御前作,问起自己交代的差事,当值的管事却说已交弹子房办理,御前作的黏土不如弹子房的品类多。
一众人又往回折返。
弹子房就在东华门对面,专门给宫内做各种弹弓泥丸。
到了地方,里面管事的太监急忙迎了出来,说太子要的东西正在赶工。
朱厚照到作坊里看了看,里面土样筛了好几堆,每处都有匠人将土称了分量,按不同比例和黛石拌在一起。
后面几个匠人则把搅拌好的料搓成细条,然后拿去后院窑口烧制。
作坊内的一张桌子上摆放了几根烧制好的,看颜色有的发灰,有的漆黑。
旁边铺的有几种纸样,宣纸、笺纸、皮纸、竹纸甚至还有宝钞司做的草纸。
朱厚照过去试了试,能写出字来,只是深浅不一,软硬不同。
多实验几次,找到合适的配比方案就好。
只是这手搓的笔芯,粗细不一,后面再上笔杆就有些麻烦。
问起管事,管事说考虑过这事,只是泥胚太软,用卡尺量容易夹断。
数量不多只供太子的话也就不用这么麻烦。
汉代就有了卡尺,弹子房的卡尺为铜制,一尺多长,上下都有量齿,既可量外径,也可量内径。
尺上刻度细密,最小的单位是分。
分以下就靠眼力估计了。
朱厚照觉得这书写工具别又给整成工艺品,没准用的人多了,就没人再逼自己写毛笔字了。
拿起一只笔芯,在纸上画了一个注射针筒的样式,让管事去找御前作商量,不管是木的、竹的还是铜的,只要能把泥料挤成一分粗细就行。
接下来,太子一行在管事的陪同下参观了弹子房其他作坊,管事热情推荐了作坊各种成品,瓷弹子、陶弹子、石弹子,鎏金的、烫银的,圆的、多面体的,还有打出去带哨音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看得太子啧啧称奇。
宾主双方就弹子的用法进行了友好深入的交流,太子殿下亲自示范了弹珠的玩法,并成功撞碎了几颗瓷弹子,赢得一片喝彩。
*
正当朱厚照在弹子房哈皮的时候,张延龄却在浣衣局大发雷霆。
一接到宫里的传信,张延龄就带上人杀了过来。
几乎把浣衣局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到人。
一气之下,国舅爷让人抡起了板子,打得一众管事哭爹喊娘。
有个管事受不了了,只好交代昨日看到定国公家的小公爷带着车子在门口停留。
张延龄一边吩咐人看住一众管事,一边急匆匆带人往定国公府而去。
定国公府和张家离着不远,都在德胜门大街东边,隔着两条胡同。
两家人平日里没啥来往,门口管事却认得建昌侯。
一看张延龄带了不少人堵在门口,赶忙跑下台阶问个究竟。
张延龄只说请小国公出来一见,管事的回道小公爷一早便去了礼部。
张延龄哪里肯信,硬是堵在门口不肯走,还分了一部分人去堵侧门、后门。
管事一看路数不对,赶忙让人回去报信。
徐光祚她娘柳氏听了前院的消息,登时大怒。
柳氏是安远侯家的嫡长女,当代安远侯柳文的亲姐。
勋臣之间相互联姻了一百多年,根深蒂固,哪里把张家这个暴发户放在眼里。
今日这暴发户做了不速之客不说,竟然还莫名其妙堵门,徐家不拿出个样子来,以后就别在京城混了。
柳氏一边叫人召集徐府家将家丁,一边遣人去北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处报案。
定国公府得爵虽靠的不是战功,但也是中山王徐达之后,家中子弟多在军中,不少家丁本就是退下来的老卒。
今日竟是在家门口叫人给欺负了,顿时同仇敌忾,冲上去就是一阵乱棍。
张延龄年少封爵,蛮横惯了,一看自家吃了亏,立时派人回去摇人拿家伙。
一时之间,定府大街兵荒马乱。
*
朱厚照回到咸阳宫,正要干饭,就听到定国公府门口群殴之事。
朱厚照听得“嘿嘿”只乐,建昌侯这是送助攻来了吧。
饭罢,朱厚照让人取来工作服换上,九旒玄冕,玄色深衣,玉佩、玉带、玉圭,该有的行头一样不落。
收拾齐整,举步出门,一路叮铃哐啷直奔平台而去。
平台是谨身殿两侧围墙的边门,说是门,其实也是个不小的宫殿。
弘治喜欢在后右门,也就是西平台召对大臣,图个方便,出乾清门没两步就到,旁边隆宗门两侧就是司礼监值房。
弘治和一众大臣会开到一半,都察院、东厂、锦衣卫纷至沓来,报告二国舅堵了定国公家的大门,两家人在大街上打成一锅粥。
殿内众臣侧目,皇帝无语。
司礼监掌印萧敬领命前去责问,刚从南殿门出去,太子又一身叮咣从北殿门走了进来。守门的戴义带着衣服上两个脚印一脸尴尬地跟着。
太子目不斜视,径直走到御案前,扑通跪下,摘下冕旒,咚咚咚又磕了三个头,口中说道:“儿臣求父皇救生母一命!”
弘治猝不及防,一脸涨红,手足无措,“混账,胡说些甚么!”
朱厚照只当没听见,继续说道:“父皇以孝治天下,嫡母是母,生母亦是母,未闻生母亡命而子弃之不顾之理。”
弘治面上猪肝色,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这不是已经安顿好了吗?怎么就亡命了?
旁边首辅刘健觉得不好就这么干看着,皇帝惧内,皇后跋扈,若真是闹出什么不忍言之事,父子反目,朝廷怕是有祸事了。
刘健起身向弘治一礼,“陛下请恕老臣僭越。”
“太子殿下,如此责问陛下亦非孝道。太子所言耸人听闻,老臣糊涂,还望太子详细讲来。陛下仁厚,自会明辨是非。”
朱厚照就等着有人提问,于是将逼问扶安得知太皇太后遗命,东厂奉命要干缺德事,自己找定国公府转移生母,张延龄寻上门大打出手一一道来。
刘健听完,心下并无怀疑,太子身世外面只是传言,内阁这几位成天在宫里办公,哪有不知道的。
当年何鼎出事,在坐的也曾劝谏过皇帝。
只是这大明朝后宫怎么尽出这些难堪之事。
次辅谢迁也坐不住了,起身一礼,“还请陛下约束建昌侯,莫使太子失恃,以致与皇后生怨,此非陛下所愿,亦非国家之福。”
弘治一时羞恼一时迷茫,心中虽信了太子所言,却又不知该如何给皇后交代。
这时,李东阳起身向弘治一礼,然后问朱厚照:“太子言另有生母,老臣请问太子,陛下百年之后,太子当以何人入祀太庙?”
朱厚照松了口气,聪明人总能说到点子上。
“自当奉嫡母入祀。”
说完,又补了个台阶给皇帝:“生母亦不合茔,诸公证之,若违此言,天殛之。”
这下大家都满意了吧。
朱厚照记忆里,时人所重的礼法后世大都成了狗屁。
先顾着活人,解决问题再说。
弘治终于开了口:“吾儿莫慌,此事为父有误,定不会让太皇太后遗命有失。”
座中诸臣也都松了口气,“圣明无过陛下!”
马屁奉上,众人识相的起身告退,回去继续吃瓜,地方腾给父子俩互诉衷肠。
小说推荐:《末世第一狠人》《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重开吧!蜘蛛侠!》《锦宫春暖》《我以机缘觅长生》《洛杉矶之狼》《洛杉矶之狼》《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花瓣小说】
贰货真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