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广告
第二日一早,朱厚照刚到马神庙,赵林便找了过来。
“奴婢已去清宁宫庄见过扶管事了,地方扶管事都给圈好了,正在起房子,那渠里的水车可是比乐成殿大了不知多少倍...”
赵林的第二件事是关于密云铁矿的,火器局遣人去了密云,铁矿一直有人在挖,密云后卫用来修补兵器、打制农具,附近桑园和放马峪等庄子也有铁匠。
但水路运输有些麻烦,铁矿就在桑园庄边上,离潮河不过一里多地。从铁矿一直到密云镇,潮河可以通行载重不超过五十石的平底沙船。
过了密云城,潮河流经平原,成了潮河川,河道宽广,水流不深,难以船运。通州仓往密云诸卫运粮也只到牛栏山,牛栏山至密云中间的五十多里路只能靠陆路挽运。每年密云、怀柔、顺义三县都要征发万人为边军运粮,甚是艰苦。
朱厚照要过赵林手里的舆图仔细看了看,潮河从密云城东边四、五里的地方流过,逶迤南下,到了顺义境内的牛栏山与白河汇合,自此往南便称为潮白河。
朱厚照又顺着白河看了看,两条河离得不是很远,二、三十里的样子。
“白河水势如何,能否行船?”朱厚照问道。
“两河水量相当,这一段都行不了船。”赵林说道。
不能用船运输,这运费就高了,铁价也降不下来。潮白河汇流之后便能通槽船,说明两条河合起来水量是够的,只不过交汇的不是地方,要是再往北到密云城汇合就好了。
汪鋐的瓮山泊差事到月底就差不多了,不如再给他找点事干。这人踏实肯干,还挺好学。
朱厚照拿起蘸水笔准备写奏本,看到赵林还站在旁边,就问了一句:“还有事?”
“是,还有一事比较为难,想请太子指点。”赵林说到,
“上次殿下给的刺刀样式不太好做,卡笋倒是能打磨出来,但刀把上的槽过盈太细,要反复打磨才能配得上,工匠们抱怨太花功夫了。而且里面的簧片也不好做,太小了。奴婢算过,要照这样做下去,刺刀的工本快抵上半条火铳了。”
“奴婢和匠人们讨论过,商量出了两个法子,太子看看是否可行?”赵林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两页纸捧了过去。
朱厚照接过仔细看了,是按照安正文的样式画的图纸。第一个方案是把刺刀把做成套筒状,在准星的地方做了“之”字型卡槽,刀把套筒从准星处拧进去,用准星做卡笋。
第二个方案则是把刺刀做成手指粗的三棱状,刀把上套上螺纹,刺刀座就固定在火铳的护木上,也挫了内螺纹。不用的时候和通条一样塞到护木里,用的时候就反过来拧上去。
“哪个法子省钱?”朱厚照问道。
“螺纹的能省不少,现在匠人们套螺纹已经很熟练了,而且这样也不用再做刀鞘。”
“要不每样做几套,让赵得功在亲军里比比看哪个更顺手。”朱厚照吩咐道。
赵林领命出门,朱厚照提起笔写了潮白河军粮挽运之难,建议工部派人勘测,看看是否能把潮河、白河的汇流处改到密云城附近以济漕运。写好底稿,朱厚照到文华殿找屠径,想让他润色后抄写一遍。
到了文华殿才想起屠径现在被自己派去主持《京报》的编撰了,只好又拐到内阁找谢正。
谢正正在看报纸,以前的邸报是个小册子,全靠人手抄而成,手里这份京报却是六七页大纸对折而成。纸是市面上常见的白麻纸,档次很是普通。
纸上的字不大,却排列的工工整整,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每篇文章都加了句读,除了圆圈还有加了个尾巴的实心圆点。
谢正晓得这便是太子张罗的铅活字印刷,昨日灯市街里的宝和号用驴车拉了半车报纸,在皇城各衙门里四处派送。
正面整版是京槽重新开通的喜报,里面详细记述了太子领命勘察瓮山河故道,与工部主事汪鋐选定在瓮山泊筑坝导水一事。文章的后面还介绍了前元郭守敬从白浮引水的故事。
这汪鋐怕是以后能载入史册了,谢正有点羡慕。
后面几版都是按照六科整理的邸报内容编写的,都是一些政令、诰敕之类,谢正早已知道。
钦天监在第三版占了一小块版面,上面写了近日新观象台观测金星时发现金星和月亮一样,有盈亏圆缺的变化,尚不能究其理。
翻到背面最后一页,则是各类莫名其妙的东西,“勾栏胡同陈家布便宜发卖”,“本司院刘贺家新香开卖,凭此报赠送旧香一支”,“麻线
胡同张家车马行转手,大车、马匹五折出售”,“灯市街宝和号新书上市,凭此报赠送铅笔一支”。
里面还有一则讣告,“不孝承重男某某等泣血谨状,天顺庚申恩科乡试二十六名举人某某太府君痛于本岁八月十四日寿终本籍正寝...”
谢正看完不禁失笑,这些怕是给钱才能印上去吧,太子折腾这么些新花样就为了挣这几个银钱?
刚放下报纸,却发现太子本尊正站在桌前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谢舍人缘何发笑呀?”
谢正有点尴尬,连忙起身回道:“臣瞧着这报纸甚是有趣,太子莫怪。”
“不怪不怪,谢舍人觉得这报纸里哪些地方瞧着有趣?”朱厚照追问道。
“呃...臣看到朝廷政令之后印了讣告,想不出此礼出于何处,看着颇为古怪,因此发笑。”谢正暗暗抹了把汗。
“哦,这不也是宣扬孝道吗?谢舍人不必拘泥出于何礼,讣告登了报纸,传扬了逝者生平,不是更显子孙有孝心嘛。”朱厚照笑嘻嘻地解释道。
“这样说来确实有助宣扬孝道,不过以后能不能把讣告和商贾扑卖之文隔绝开来,这样方显儿孙郑重?”谢正提了个建议。
“有道理!”朱厚照赶忙掏出个小本本用铅笔记了下来,以后广告还是要分类,不能都挤在最后一版。
谢正帮着润色了太子的奏本,又工工整整抄了一遍,这才把太子送走。刚回到座位上,制敕房的书吏便送来一份刑部的奏本节略需要誊写。
“黑眚”一案人赃俱获,两个人犯供认不讳,昨日便已结案,刑部按律拟了判词送到内阁。指使猴子假扮“黑眚”的道人按照“不道”之罪判了弃市,鉴于道士是出家人,刑部没有再株连道士的家人亲眷。
卫瓒为主谋,按照“殴杀”,也就是过失杀人的罪名拟了绞刑。因宣城伯是勋戚之家,按照“八议”中“议贵”一条减了两等,结果是杖五十,流三千里。宣城伯家不能约束子弟,罚银百两。
此外,收留犯事道人的灵济宫也被惩处,监院撤职,罢革宫中和内阁的祭祀,削减观中入籍之数五十。
谢正看了,觉得这判决说重不重、说轻不轻。干坏事的道士处罚的不轻,灵济宫从此怕是一蹶不振了,内阁对祭祀佛道早有怨言。
卫瓒作为主谋,只判了杖和流,只怕还是朝中有人援手。至于宣城伯家罚银百两,谢正觉得就是个笑话。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