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扶安
两日后的上午,朱厚照正在上课。今天的任课教师是翰林院修撰伦文叙“伦大头”。伦文叙是弘治十二年的状元,今年刚递补为东宫侍读,授《诗经》。
此时伦文叙正操着一口岭南腔的官话,摇头晃脑的诵读,读到会意处还不时哼哼两声。
朱厚照有样学样,跟着一起摇头晃脑,哼哼唧唧。
旁边的伴读黄玮扯了扯朱厚照的衣袖。
一歪头,却看见刘瑾在门口探头探脑。
朱厚照看了眼讲台上的状元公,扭头横了刘瑾一眼。
这厮莫非又来找俺听戏?没看见小爷俺一心向学?
刘瑾见太子不理他,心里着急,转身离开。
过了一会,又回到门口,手里拿着张纸举着,上书“扶安”两个大字。
朱厚照见状只好硬着头皮起身,到讲台前告了个罪,声称咸阳宫实验室自己煮着燕窝忘了关火,需要紧急处理一下。
言罢也不待伦大头出声,便一低头往外面窜去。
到了屋外,刘瑾低声禀道:“扶安刚进宫,正在奉先殿安置太皇太后神主牌位。
八成一会儿还要回清宁宫打理太皇太后遗物。”
清宁宫人多眼杂,去那里堵人不太方便。
朱厚照想起文华殿院墙外面的省愆居,那里清静,刚好就在去清宁宫的路上。
于是便带着刘瑾走了过去。
到了省愆居,朱厚照找了个蒲团坐下,打发刘瑾在外面堵人。
省愆居是个便殿,遇到灾变天子跑到这里检讨自己干了啥坏事。
殿内四周墙壁皆为木制,并不接地,而是空悬着约莫半人高,以示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之意。
朱厚照发觉这里还真是个搞密谋的好地方,四周围墙之内皆在眼中,藏不住人。
等了能有一盏茶时间,便见扶安佝偻着身子进来,后面刘瑾随手掩了院门。
扶安知道眼前这位虽然只有十四岁,却不是个好糊弄的。
只好走过来,跪下给太子磕了个头,口中说道:“求太子救命。”
朱厚照扯了扯嘴角,说道:“你先说,俺看看值不值当。”
“太子有问,老奴定当如实回答。”
朱厚照心头火起,又玩这套问答的把戏,我没问到的你就当不知道是吧?
想起了前几天让刘瑾查的宫中档案,便道,“扶安,北直隶河间府人,景泰四年入宫,弘治二年掌清宁宫事。家中尚有一弟,已故,有二子,一为神武中卫千户,一为清宁宫庄管事...”
不老实?信不信以后死一户口本。
*
宫中关注扶安的并不止太子。
永安宫,李婆婆正在和宸妃低语。
“扶安出了奉先殿便往清宁宫走,老奴一路跟着,不曾想往关雎右门拐弯的地方,太子宫中的刘瑾守在那里。老奴看着刘瑾和扶安在那里拉扯,并不敢停留...”
宸妃正在调香,仿佛并未听见。手里摆弄着把戥子,一小勺一小勺地往里面加着香粉。
榻上小桌摆放着好些个贴着纸的瓷瓶,看名称既有宫里龙楼香、万春香,也有外头前门李家、东城王家的聚仙香、月麟香。
李婆婆看着这许多瓶子心中暗暗乍舌,大内的香使不够还去宫外采买,这小小的一瓶怕是自己一年的份例也买不起。
正思量间,只见宸妃直起了身子说道,“听说坤宁宫李兴是你同乡,这几日有机会,婆婆不妨把这事给李公公讲讲,皇后怕是也该管管太子,免得耽搁了课业...”
*
省愆居,扶安听明白了太子话里的威胁之意,不由得心生绝望。
说出来得罪皇后,不说得罪太子。
自己怎么看都落不下个好下场。
只听得太子继续说到:“孤是个讲信用的人,即使日后保不下你,也会保全你的两个侄儿。”
扶安闭上眼,心中再无迟疑,口中却道:“还望殿下记得今日之言。”
扶安是弘治二年由内官监少监任上调到清宁宫的,那时陛下与皇后成亲已近三年,仍然无子,而皇帝又一直未曾纳妃。
朝野上下就有人看不过眼了,屡屡上书,请皇帝纳妃。
皇帝皇后感情甚好,皇后又颇伶俐,枕边风吹着,纳妃之事便一拖再拖。
后来宗室中有人提醒弘治,当年宪宗可是有意以兴王代替您为太子。
陛下若无子,百年之后皇位便宜了别人不说,皇后该如何自处?
帝后二人有些急了。
皇后自己生不出来,又接受不了纳妃的方案,这可如何是好。
后来皇后的生母昌国夫人金氏给皇后提了一个抱养的方案。
为了保密,由皇后娘家那边想办法,在民间挑选好生养的女子入宫。
郑王女就是那时由皇后的姑父沈禄改名为郑金莲送进宫的。
弘治四年九月,皇长子朱厚照出生,半年后就被立为太子。
这下圆满了,一家三口又可以过清静日子了。
只是千算万算,还是留下了bug。
这个bug就是开了荤的皇帝陛下。
弘治六年,郑女士又有了身孕。
弘治知道后不敢声张,让当时的乾清宫掌事太监何鼎把人藏了起来。
可纸里包不住火,坤宁宫的人还是听到了风声,弘治打死不承认有这档子事。
有一天皇后接到线人举报,说是郑氏就藏在乾东五所某间屋子里,于是就命弟弟建昌侯张延龄去查看。
张延龄一番搜检,果然在二所找到了何鼎看护下的郑金莲。
何鼎看建昌侯气势汹汹,事主皇帝又死活不露面,无奈之下一边派人赶紧去太皇太后宫中报信求援,一边和张延龄拉扯。
张延龄年轻力壮,推开何鼎,一脚踹开房门就要冲进屋内。
何鼎情急之下,捞起门边的门杠就给张延龄脑袋上来了一下。
这下好了,张延龄头破血流,皇帝皇后都坐不住了。
两人来到二所,皇后怒火中烧,一面让人把何鼎拿下,一面和弘治撕吧,非要把郑氏处置了。
正闹做一团时,太皇太后赶了过来,待搞清楚原委后,冲着弘治一声怒斥:“皇帝,你还记得你的生母吗?”
弘治的生母纪氏怀有身孕时,为了不让万贵妃发觉,也是这般在宫内东躲西藏,若非太监怀恩、废后吴氏等一干人照料、遮掩,怕是没有朱佑樘的今天。
没想到儿子长大了,又重演了这么一出戏。
弘治臊得满脸通红,一声不敢吭。
此后郑氏便随着太皇太后在清宁宫住下,弘治七年生下了皇长女太康公主。
皇后手伸不进清宁宫,只好拿何鼎出气,百般拷打,追问受何人指使藏匿郑氏。
皇帝装死,不肯露面。何鼎自知必死,便说是孔子、孟子指使。
当时宫里宫外不少人替何鼎求情,没想到适得其反,皇帝觉得伤了面子,反倒责怪外臣乱打听宫内之事。
何鼎最终还是死在昭狱里。
何鼎死了,皇帝反倒念起旧情,装模作样遣人到何鼎墓前致祭。
*
暂居清宁宫的郑氏碍不过刘山的说项,还是托使女周黄女与刘山继续送东西给她娘。
太皇太后知道后,觉得这样不明不白的,会影响老朱家的声誉,就托仁和公主找机会劝说郑旺,哪想到郑旺竟是个浑人。
太皇太后崩逝那一晚,皇后终于逮住机会,命人把郑氏带走看押。
太皇太后虽有遗命,让扶安照看郑氏。
但人走茶凉,何鼎前车之鉴,扶安哪里敢对上皇后。
小说推荐:《美食:美食系神豪》【笔趣推文】《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笔记阁】《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桑舞阁】《圣拳!》《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神话版三国》《噩梦使徒》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