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1850再造中华》最新章节。

论起学识,僧格林沁、懿贵妃和肃顺自然都比不过咸丰。只听咸丰说道:

“当年,先祖以不到十万之兵,打败汉人百万之兵,以不足三十万之人口,临御六干万之汉人,皆因先人团结如铁,汉人散乱如沙。

“崇祯一朝,党争不断。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诸朝,武将跋扈,文人相轻。农民军更是唯利是图,各部互相攻伐。

“肃六、兰儿,如今已经国难当头,你们还在这儿争执不休。北宋末年,金兵已经渡河,大臣还有大殿内议论不决……”

肃顺与懿贵妃都是精明强干之人,政见不同,自当据理力争。可咸丰已经病入膏肓,又有亡国之恨,喜怒无常,不喜欢大臣在他面前争论,便给两人戴了顶意气相争的大帽子。

尽管亡国在即,咸丰在臣子面前仍有很高的威望。肃顺和懿贵妃纷纷告罪,不再争论。他们都把目光看向了僧格林沁,很显然,咸丰对僧格林沁非常重视。僧格林沁的意见,将成为咸丰决策的最大依据。

咸丰问道:“僧亲王,丰台大营和西山营怎么样?军心稳定吗?”

丰台大营和西山营都属于京营八旗中比较精锐的部队,以驻地在丰台和西山而闻名于世。丰台大营最多时有四万多八旗兵,长期负责卫戍北京。西山营又称为西山健锐营,乾隆时期为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部队。

时至当今,这两支部队都已腐化,难堪战斗。咸丰做些询问,无非是以为这两支部队世受皇恩,又是满族自己人,指望他们能够效忠自己。

僧格林沁的回答显然让咸丰失望了,他说:“皇上,丰台大营和西山营都不能战了。前期,从天津至八里桥,丰台大营和西山营虽有参战,但大多一触即溃。丰台大营更有投降粤匪者,已经不足为恃。”

咸丰心如死灰,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大清立国之初,乘甲申之变入关,在一片石之战中襄助吴三桂打败闯贼。

“闯贼仓促回京,自知兵力单薄,并不敢据守北京,乃弃北京而西遁。如今之形势,竟与当年闯贼颇为相似,都无可用之兵,都知京师已不能守。

“然而,闯贼尤能西遁,我们若不守北京,又该何去何从?”

肃顺为人精干,当即献议道:“皇上,奴才以为,如今北京已不足恃,我们应当尽早离开北京,寻找偏安之地。

“东北为大清龙兴之地,满人较多。东北三省经过这几年的开发,人丁颇为兴旺,田亩颇有开发,足以为复兴之基。

“为今之计,莫若迅即撤回东北,对外结好沙俄。甚至,我们可以把外东北不毛之地赠予沙俄,借机从沙俄借兵,联合沙俄一起对抗粤匪,以求喘息之机。

“然后,我们再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庶几可以抵抗粤匪,在东北形成偏安之局,日后徐图进取。”

肃顺本对沙俄持有戒心,主张坚决抵抗沙俄,维护满清在外东北的领土。

如今,英法等列强均已宣布“严守中立”,在中国内战中置身事外。唯独沙俄因为外东北问题与中华帝国龃龉不断,是满清的潜在盟友。

肃顺也转变了态度,从反俄变成了联俄。咸丰一向唯我独尊,对沙俄侵吞外东北的行为非常仇视。可如今,为了保全满清,他也只得忍辱负重,向昔日的敌人求援。

咸丰并没有急着表态,问道:“俄国舰队占了大连、旅顺,粤匪最近有何表示?”

大连、旅顺的清军曾经炮击俄国舰队,但双方实力悬殊,俄军顺利占领沙俄。满清已经被革命军的北伐弄得焦头烂额,无法对俄国舰队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只是做了一番书面上的抗议。

肃顺答道:“粤匪声称,俄军侵占大连、旅顺是赤裸裸的的侵略,将付出一切手段,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

“好,很好。”

咸丰冷笑一下,说道:“沙俄对领土最为贪婪,粤匪此表示,将来与其必有一战。我们或许可以乘机喘息,苟求一时之安。只是,粤匪既已派兵争夺山海关,我们还能走山海关回东北吗?”

肃顺对全国军情政务最是熟悉,回答这种问题义不容辞,说道:“皇上,奴才以为,我们决不能走山海关回东北。

“其一,粤匪既能攻克大沽口、天津、八里桥,就能攻克山海关。其二,銮驾随从甚多,速度必然迟缓。粤匪遣精兵缀其后,则皇驾危矣。

“奴才觉得,不如封锁消息,太监、宫女、冗臣一概不带。集合神机营、新建陆军、蒙古骑兵之精锐,迅即护驾北上,以木兰北狩为名,绕道承德、蒙古回东北。

“如若无法返回东北,则可以直奔蒙古。我爱新觉罗氏与蒙古世代联姻,关系非同寻常。大军在蒙古,可以得到蒙古贵族的支持。日后,则能效仿北元故事,在蒙古自成一局。”

肃顺也出身于爱新觉罗氏,还是个铁帽子王家庭,只是生母地位卑微。他与咸丰同族,患难与共,更令咸丰觉得忠勇可嘉。

至于蒙古,确实值得考虑,亦可像东北一样,支撑偏安的局面。清朝蒙古的地方范围极广,东至阿勒楚喀、库椤湖,北至乌梁海、恰克图,西至巴尔喀什湖,南至阿拉善厄鲁特、归化城土默特,全都属于蒙古。

内蒙古的汉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不少地区由放牧改为耕种,已与内地农耕区无异。外蒙古的范围更加广袤,当年朱元璋派兵北伐,元朝君臣仓皇逃至蒙古,又苟延残喘了许久。

况且,蒙古都是草原、荒漠,不通舟船,对骑兵的要求更高。骑兵非革命军所长,逃至蒙古更为可行。以木兰北狩的名义借道蒙古回东北,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僧格林沁附和说道:“蒙古与满洲世谊绵延两百余年,各旗王公贵族亦与大清休戚与共。皇上巡幸蒙古,蒙古贵族一定倾心支持。”

咸丰很欣慰地点点头,显然觉得肃顺的计谋可行。他思索片刻,然后问道:“京里怎么办?要不要安排人留守?”

肃顺已经胸有成竹,说道:“京里可以安排恭亲王留守,责令桂良、文祥、宝可辅助恭王。恭王以亲以贤,必能理解朝廷的苦衷。

“我军累败,士气低落,恭王也恐难守卫北京。之所以安排恭王守京,可以让他与粤匪尝试议和,为北狩赢得喘息之机。

“至于沙俄那边,亦应派遣使者与之通好,许以外东北不毛之地,换取沙俄出兵干涉粤匪。蒙古这边,就请僧亲王派人谕令各旗王公贵族,请他们积极备兵以降粤匪。”

对僧格林沁来说,传令各旗备兵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蒙古虽大,却分为很多旗,彼此不相隶属。蒙古各旗处于半自治的状态,满清并不能干涉各旗的内政。

特别是外蒙古各旗,自主权相当大。即便满清全盛时,亦只能通过木兰秋狩,大会蒙古王公,以维持蒙古王公对满清的效忠。

(木兰围场位于内蒙古,满清每年秋天都会在此组织狩猎,召集蒙古王公,称为“木兰秋狩”。清朝前期的皇帝,每年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木兰围场。)

僧格林沁只能管到科尔沁左翼右旗,但朝廷有难,他也只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肃顺的要求。

至于桂良、文祥、宝可等人,都是肃顺的政敌,属于恭王**。肃顺此举借刀杀人,手段不可谓不毒辣。

一旦恭王留守北京,懿贵妃将失去外援,形势孤立。她急忙说道:

“皇上,我们与粤匪,不是他死就是我活。让亲贵大臣向粤匪求和,无异于与虎谋皮,完全行不通。恭亲王在亲贵中最是贤明,理应随扈北狩,随时为皇上参赞机宜。”

不过,咸丰与恭亲王虽是亲兄弟,彼此颇为猜忌。当年夺位之恨,至今没能消弥。肃顺一向秉承咸丰旨意,恭亲王则常常与肃顺唱反调。这在咸丰看来,便是恭亲王有意与自己做对。

此次北狩,扈从的军队、大臣一定会有怨言。一旦恭亲王趁机煽动人心,挟隙报复,将给自己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想到这儿,咸丰毅然决然地说道:“事急矣,朕决定北狩,神机营、新建陆军、蒙古骑兵护驾。着令恭亲王奕留京议和,桂良、文祥、宝可从旁襄助。”

.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谷扇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历史 连载 47万字
秦吏

秦吏

七月新番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
历史 连载 527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497万字
嫁给鳏夫

嫁给鳏夫

一鸟嘤鸣
晋江vip2018-03-22完结总书评数1299当前被收藏数4142小村里清纯善良的阿薇,嫁给了独居深山的鳏夫。高冷艺术宅vs萌甜暖妹子内容标签布衣生活种田文甜文主角阿薇,范辰轩┃配角┃其它
历史 连载 30万字
明珠娘子

明珠娘子

八宝豆沙包
谁都没想到,骠骑大将军府大娘子顾明珠会在曲江宴上丢了嫁入皇家的赐婚,谁不知道那可是她用尽了心思、使尽了手段才能得来的机会,却偏偏被她自己弄丢了。人人都猜测,依着顾大娘子的性子,只怕要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女主很凶残很凶残很凶残,前方高能预警……标签弃妇爽文
历史 连载 199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