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机体不可避免地日益臃肿庞大,官僚系统尤为显著。

但与之相应地,朝廷对官员的考核,亦是日趋严格——至少在制度上是这样拟定的。

明初定制,京官考察,即行黜陟于考满之时。

也就是不定期考察。

皇帝遇到事情,想起来就查一查,看看下面瞒自己狠不狠。

到了天顺八年,也就是建国近百年时,京察终于形成了定制——“每十年一次举行,不拘见任、带俸、丁忧、公差、养病、省祭等项,俱公同本衙门堂上官考察。”

而到了弘治十七年。

在吏部郎中黄宝、吏部尚书林瀚、吏科给事中许天赐等人的不断上奏下,京察改为了六年一次——“令两京吏部各会同都察院并各衙门堂上官从公考察,今后每六年一次,著为令。”

而到了正德以后,六年一次也嫌久。

又诞生了所谓的闰察——也就是六年一次之外,额外视情况临时增察。

譬如高拱掌内阁之后,没到大察的年节,又想犁一遍官场,便借风霾以行闰察。

而除了按年的京官大察之外,吏部亦有针对官员为官年限的考核。

为官满三年一次,各综其属三年内功过状注考,汇送覆核以定黜陟。

二者方式都大同小异,五品及以下,吏部会同都察院及各堂上掌印官会同考察,四品以上,则由皇帝亲自决定去留。

总之,这一大一小的考察,在制度上覆盖京内京外,大小官吏。

到了如今的万历朝,张居正提出考成法,便是更进一步,合二者之功效,直接改为了全国性的常态化年度考成。

虽是迈了好大步子,但同样也是一脉相承,慢慢发展才到如今。

一脉相承就好说了,原班人马干活也更得心应手。

尤其是吏部考功司,历掌官吏考课、黜陟,无论哪次察刷,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可谓身经百战。

今日,哪怕是皇帝突击检查,考功司也没乱了阵脚,反而迅速按皇帝的要求,准备好了案卷、文书。

朱翊钧堂而皇之占据了吏部考功司衙署,坐在堂上翻阅着吏部汇总的案卷。

不时朝一旁吏部两位侍郎发问:“申卿,温卿,我朝此次考成的两京一省,拢共多少官吏?”

申时行与温纯特意被皇帝赐了坐,在考功司堂下一左一右分坐。

皇帝问话,自然是左侍郎先答。

申时行回忆了片刻,开口答道:“陛下,今次考成,京官有一千九百九十六员,其中南京五百八十员。”

“两直隶并福建省,各州、府、县官员,共五千二百四十。”

“两京一省,合七千余员。”

朱翊钧翻阅着案卷,听着申时行的话,点了点头。

如今在册的官员,有两万八千九百六十三人。

七千人,虽然只有零头,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也难怪折腾两个月了,都还没弄完。

朱翊钧再度问道:“迄至今日,优劣者几何?”

申时行跟温纯对视一眼,而后纷纷看向陪在皇帝身旁解读案卷的考功司郎中刘大绶。

刘大绶知情识趣,连忙帮上官接过话头:“陛下,迄今为止,我司已考成了五千余人,其中优者二百十一人,劣者六百七十二人,余者皆为合格。”

朱翊钧闻言,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也太拉了。

一成不合格,这还没开始度田呢!

如今是考成第一年,更多的是在完善制度。

地方府县的考成要求,大多只是一些收税、转运、维稳的指标,京官就更不用说,维持部门正常运转,完成皇帝和内阁交办的任务,就不会有不合格。

若是小问题,吏部甚至会高抬贵手,只要愿意限期整改,就不会记入案卷。

可即便这样,不合格的官吏人数,仍然远超朱翊钧的想象。

这只能说明,这些人要么是一点活不干,要么干脆是在故意拖后腿。

朱翊钧随意抽出一份案卷,仔细研究起来——他倒想看看,怎么个不合格法。

“……隆庆六年十二月,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永,差陪臣赍表笺朝贡,请袭封王爵,下礼部,令福建镇巡等官查勘具奏,福建镇巡等官不报。次年五月,收受中山王世子尚永贿银一千六百两,乃报。”

下面还附有御史的弹劾,中山王世子的告

状。

好,吃拿卡要,很有精神。

不得不说,意料之中的操作,朱翊钧已然是见惯了,但这耽误礼部正事,着实有点离谱。

他继续往下翻看。

“常州府、扬州府、苏州府之赋税,一年逋负至十七万余,乃以知府等官故纵,虽作速催徵,仍未依限完解。”

其后则附有户部所贴的账目,吏部所贴知府衙门官吏谁为此负责,白纸黑字。

拖欠税款啊……朱翊钧摇了摇头。

去年户部尚书王国光就在廷议上大吐苦水,说税收不好收,地方上不是说天灾人祸,就是报刁民不配合,反正就是拖着不给,一个劲上疏请求减免。

各地御史下去催逼之后,总结了四条,一曰势豪阻挠;二曰有司怠玩;三曰大户侵渔;四曰积棍包揽。

说的委婉,其实明晃晃说是官绅勾结。

朱翊钧这下算是见到对应州府官吏的名字了。

朱翊钧默默记下一笔,随后将其递给一旁的翰林编修吴中行:“诸卿也看看罢,稍后给朕说说,这般为官被判不合格,是否公道。”

吴中行弯下腰,作双手捧状,恭谨接过皇帝递来的案卷。

与一旁的庶吉士,一并观览起来。

朱翊钧由他们自己看,自己则再度翻阅起卷宗来。

贪、酷、浮躁、不及、老、病,可谓是不一而足。

朱翊钧时而七窍生烟,时而阴晴不定,时而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间。

考功司大堂外,走进来两位稀客。

小皇帝正低头看卷宗,一无所觉,申时行温纯等人却是看到了,慌忙就要起身行礼。

张居正伸手虚虚一按,示意申时行不必见礼,随后便与高仪站到皇帝身侧,默默等候皇帝翻卷。

小皇帝本人还丝毫没有察觉,头也不抬朝考功司郎中刘大绶问道:“刘郎中,这些不合格官吏中,原因为不职,是所指何事?”

朱翊钧大概翻了一下,这些不合格官吏中,贪污、抗税还是少数。

大多只是记录了一句不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要离刺荆轲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历史 连载 402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403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
重生西班牙

重生西班牙

二氧硅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欧洲新时代,半岛硝烟的西班牙该如何走出不一样的未来?
历史 连载 35万字
承汉

承汉

会翻书的笔
当群雄落幕之时,谁来传承强汉之风!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一樵夫突然冲出,众人误以为刺客。自此,匡扶汉室的大业中,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又名:《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开局刺杀刘备》
历史 连载 24万字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谷扇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历史 连载 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