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快穿:女主就要活着》最新章节。
除了自掏腰包从博州买来粮种和农具,长安还牵头,邀请在博州一起开瓷器窑的那几家人来这里收购海产品,然后卖往府城和北平。
有长安作保,渔民不用怕上当受骗,陈仲昭他们也不用担心是外来户,会在这里被坑。
如今虽有严格的海禁,但挨着河口的几个村子,渔获还是很可观的。
长安带着陈仲昭几人,前去官塘收货时,几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都聚在了那里。
偌大的地方,站着几百的老老少少,每家每户面前都放着咸鱼,海带,贝类,还有新打上来的活鱼,一个个都眼含期盼的看着长安几人。
陈仲昭他们虽然没有卖过鱼,但做生意嘛,总归是大差不差的。
几人带着管家挨个儿看了一遍东西,然后分门别类,按照食材的稀有程度,给出了合适的收购价。
长安就看着那些渔民满怀激动的排着队等收购,一手交货,一手拿铜板,好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老泪纵横的,看的吴岱山和宋大文也是心有戚戚然。
等陈仲昭他们将货物都装好,准备起运的时候,那些人还跟在一旁,殷切的询问他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长安走到了众人面前,“我是本县的县令武长安,乡亲们放心,大家所担心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以后只要有了渔获,就能售出,就能赚到钱,大家耐心等一等。”
长安这话不是暂时安抚这些人,是真的在筹建渔厂。
但在建厂之前,还要先来一波造势,让县里的大户知道,县令大人要建工坊了。
长安来此上任也快有半月了,过往都被县里大户们打探清楚了,博州的官窑是个聚宝盆,可所有人只能眼馋,不敢有想法。
但博州的民窑,以及乐丘的民窑,可就太让人羡慕了,据说那几个窑口,也是县令大人牵头办起来的,那是蹭蹭蹭的赚钱啊。
要问他们是听谁说的,在县里转悠了好几日,给长安做宣发工作的陈仲昭,深藏功与名。
渔厂还未开建,听到消息的人就闻着银子的味儿凑上来了。
相比起长安刚来时招贤,只有几个读书人前来自荐,如今这托关系找上门来的可是不少人。
但无论来的是谁,长安一概没见,只是让吴岱山传出话,说几日后会在县衙设宴款待众人。
几日后的宴席上,邀请的人都已到来后,长安才身着常服,带着苍蓝从后院走来,已经落座的诸人都起身问好。
长安:“请坐,快请坐,这顿饭早就该请的,奈何之前太忙了,也没顾得上和大家见一见,聊一聊,是我的不是,还请各位谅解啊。”
几家当家人都说是县令抬举了,不敢耽误大人的正事。
长安和大家互相敬了几杯酒后,才看向布庄的黄继业,他的儿子黄长白,正是最早来衙门自荐做事的两个读书人之一,另一人是郭世佑,也是郭满仓的孙子。
长安:“黄掌柜的,家有麒麟儿,做事不骄不躁极有章程,可见家学渊源啊。”
黄继业喜得面满红光:“那都是仰仗大人您的教诲!”
互相恭维了几句后,长安又看向郭满仓,“孩子还小,有什么暂时想岔的,就好好教一教,动辄打脸可还行?读书人,脸面最要紧。”
郭满仓心里一颤,知道长安说的是糟心孙子郭世宝,只好苦笑道:“那孩子被惯坏了,前些日子,我把他送到乡下去了,让他也知道什么是民生疾苦。”
长安点头:“对了,懂得民生艰苦,就不会只是死读书了,谈骨气,那也是要先吃饱了的。”
简单敲打了几句后,才又夸到:“世佑也不逊色,操持起来粮种和农具的事情,也没有出过差错,他这个年纪,很是难得的周全了。”
郭世佑和黄长白都还未及冠,长安比他们大了十几岁,又是上位者,因此看他们就像是看后辈一样。
相比起郭满仓家里还有个糟心的孙子,黄继业可就太高兴了,“大人,您送来的玻璃杯,可真是太精致了,我娘都舍不得用,还得日日看着,稀罕的不得了。”
当初长安让吴岱山从博州带回来的两套玻璃器具,分别送到了黄家和郭家,给其余人家都羡慕极了,那可是有价无市的东西啊,都是宫里和勋贵大员们才能用起的。
长安:“喜欢就好,我那天恍惚听着,下个月就是老夫人的六十大寿了,到时候我可是要去讨杯酒喝的。”
又看向郭满仓,“听世佑说,你的腿受过伤,阴天下雨就会酸痛难耐,我从太医令那里讨了几副药来,世佑知道用法,先试试,效果好的话,我再去信多要几副。”
当着县里大户的面,长安毫不遮掩对这两家的偏待,也不避讳自己能够上的关系。
她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跟着她走,才能有肉吃,如今还不晚,还能喝上汤。
她要筹建渔厂,就要把县里的大户都绑到一起,让他们都出人出力,齐心协力建设县城,谁也别想拖后腿。
用共同的利益牵制住大户,县衙上下也是长安的人,老百姓们看着地里的粮食,和手里的铜板,也都没有出来生事的,渔厂很快就选好了地方,然后盖了起来。
长安是中秋之前上任的,等渔厂建好开工,已是临近过年了,长安将郭世佑安排到了厂里管事。
这是一个加工厂,一部分用作处理海货,就是用盐腌或者晒干等法子,将海货的保质期延长,比如海带和虾皮,晒干后运到西北内陆售卖。
而对于鲍鱼和海参等物,则要走高端销售的渠道,只需要简单的清洗处理,就可以售往北平。
除了这些,味精和蚝油才是重头戏。
味精可用海带,大豆或鱼露提取,适合小规模生产。
蚝油的成本较高,但利润丰厚,走高端路线售卖,简直就是赚钱利器。
等第一批蚝油卖出去后,长安又在渔厂旁边挖了个蚝田,用于人工养殖生蚝。
渔厂的工人,是就近招的女工,但是运输队大部分是男工,将厂里的产品拉到博州,再有陈仲昭他们拉起来的商队,一路卖往北平。
北平城里新开了一家饭庄,菜品新奇,味美色鲜,开业没几日就俘获了一众老饕的心,到后面甚至还要提前预约。
绯红拨拉着算盘,让店小二将从乐安运来的味精和耗油都搬到地窖,盘算着这些东西能用多久,又够分销给几家饭庄,将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
整个过年期间,乐安县通往京城的路就没有闲过,渔厂的味精和耗油简直是供不应求,郭世佑天天发愁,看见钱却挣不到手里,真是太揪心了。依托渔厂,让几个以打渔为生的村子有了生存的基础,家里的女人在厂里熬生蚝晒海带,男人们出去送货,农忙时还可以轮流替换,什么也耽搁不了。
小说推荐:《剑阁闻铃》《青连浮沉录》《重生1960:从深山打猎开始逆袭!》《大明:嘉靖修仙啦》《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这个明星塌房后业绩更强了》《洛杉矶之狼》《从行星总督开始》【大红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