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皱着眉,眼睛无神地盯着棚顶。

耳边不时还会响起冲锋号,喊操声和炮弹声。

歪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

1965年11月15号,星期五。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再撕掉一页。

也就是1965年11月16号,星期六。

还是不习惯没有手机提示日期和时间的日子,右手在枕边摸索了个寂寞。

虽然才刚入11月份,京城已经下了两场雪,很是寒冷。

听老人说过,这个年代比后世冷。

听着寒风抽曳,从窗缝中传来“呜呜”声,李学武很是珍惜被窝中那一点点温暖。

不是他不愿意起床,实在是……他被棉被绑架了。

李学武看着窗外尚且黑着的天色,分不清是几点钟。

自火车上下来,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多久,现在炕还是跟火车一样在晃动。

知道自己是习惯火车的节奏了,需要适应一两天。

倒也不再像刚刚穿越过来时的懵懵然,记忆就像屋檐上的雨滴,一点一点滴在脑海中,慢慢回忆着这具身体的往事。

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個多月,这是转业回家的第一个早晨,穿越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多数在病床上度过。

这个身体的原主也叫李学武,今年十九岁,六二年参军,在西南某地服役。

他自己知道,原来的李学武当时就没了。

只在脸上留了一个疤瘌。

自己是穿越来的,一个人到中年混迹国企,碌碌无为的老混子,啥都玩,都不精。

好在这具身体的记忆部分承载融合,还有一些是战友讲述给他的。

李学武了解到自己好像来到那个纯洁的火红年代中了。

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不适合再继续服役,部队征求了李学武的意见后安排了小型的授奖仪式和转业退役仪式。

李学武转业回家,背着行李,拿着自己的籍贯信息,找到了在京城的家。

因为到家已是夜间,也没有多谈,吃了口米粥就躺下睡了。

原身住在京城南锣鼓巷附近的大杂院,家有三间砖瓦房,拢共六十多平米,住着一家九口人。

李学武扫视了一眼这个屋子,原是四合院里的厢房,隔成三间屋子,北面的一间东西各搭了两铺炕。

东面是李父、李母、小妹住,西炕是李学武奶奶、三弟、李母的父亲刘家姥爷住,李学武的突然回家,把奶奶挤到东炕去了。

中间的一间做起居客厅、餐厅和厨房用,南面的一间原是李学文和李学武的屋子,现在是大哥李学文和大嫂在住。

昨晚李母初见二儿子突然回家,很是唠叨了一番。

李学武的父亲李顺冷着脸,说了一句:“不成器,早点歇着,明天安排工作去”。

李学武也大致了解现在的家庭。

父亲李顺今年40岁,是京城中医院的医生,54年在献医献方时进入中医院,靠着四等12级79.5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

李母刘茵没有工作,在家操持家务,伺候老人。

从李母的口中得知今年出了很多事,李母口中也唠叨二儿子为啥在部队出了事不跟家里言语。

今年年中,李家大哥李学文大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做物理教员,已经开始领工资,同时与同学赵雅芳结婚,赵雅芳今年也留校任教,是数学教员。

提到大哥学文两口子,李母骄傲、欣喜的神情,溢于言表。

李父也是微微昂着头。

三弟李学才今年也特别争气,考上了医科大学,很是给李父涨了脸,倔强的李父头一次露出欣慰的表情。

盖因三个儿子,老大沉迷学问,无心医术,老二惹是生非,伤人无数,救人是不行了。

老三虽然也是调皮,倒也争气,考上了医学院,算是家传的医学后继有人。

小妹李雪今年上高中二年级,也是班里的尖子生,学习优异,李母骄傲的不行。

无怪乎李母骄傲,这年月谁家能供得起四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要把李顺压死。

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已经是大学文化,还有一个准大学生。

即使是最不争气的老二也是高中毕业。

更何况今年进门的大儿媳也是大学生,两口子现在都是大学老师,人家见到都要夸几句李母有能耐的。

很是把当年李学武败坏的家庭名誉挽回了不少。

今年7月,老家来信儿,母亲病故了,李母带着一家人回家奔丧,看着老父亲孤苦伶仃,只能流眼泪。

李顺打从结婚起就不理家事的,都推给刘茵。

生养四个孩子,伺候老母亲,将家里经管的井井有条。

李顺不晓得自己的工资花去了哪里,是否盈余,但就算不够用,妻子也未曾抱怨。

老丈人是要接到城里的家去的。

刘父见李顺开口,说啥也是不去的,哪里有去女婿家里养老的,让女儿太难看。

直到见李顺态度坚决,学文、学才架着出了门,才算同意跟着女儿、女婿来了城里。

刘父是村里的木匠,这趟搬家,李顺很是拉了一大车木匠工具回家。

刘父内心打算,只要能挪动腿脚儿,咋地也不给女儿女婿添负担。

这李家几口人就住在了四合院前院的厢房里了。

李学武因伤需要转业退役的特殊情况,且是战斗英雄,部队置信地方,应妥善安置,街道协调武装部拟安排其进工厂里工作。

李学武抬手摸了摸脸上的伤疤,又借着昏暗的光线再次打量所处的这间屋子。

房顶糊着发黄的旧报纸,墙壁上斑斑点点的灰迹,窗户的玻璃也是小块的,灰突突的。

两铺炕中间是一溜柜子,柜子上摆着一个小座钟,一个镜子,几个瓶瓶罐罐。

应该不是中药,李父的药材和书籍都在南面那间屋子里。

南边那间屋子只有东边有一铺炕,西边是靠墙的几个柜子和一个书桌。

中间的屋子靠近南屋的是一方灶台,所以学文那屋的炕是做饭时就取暖了的,北边屋子的两铺炕都是烧的门灶子。

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靠墙是一溜案柜,靠墙角有一台缝纫机。

李学武实在是睡不着了,三弟学才裹着被子打呼噜。

对于刘父李学武叫姥爷,家里都叫大姥。

大姥觉轻,这会儿应该是醒了,咳嗽了两声,就起来穿衣服了。

李学武看了看渐亮的窗户,终究是战胜被子的束缚,起身穿上棉衣跟着大姥一起下了炕。

小说推荐:《开局成为柔弱虫母》【抖音热书】《当医生遇到法医后》《高武纪元》【耐看小说网】《仙工开物》《神话:灵性支配者》《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回到过去做财阀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饮食男女》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满级老祖在人间

满级老祖在人间

1号月轮
江俢篁闭关千年,醒来发现偌大一个宗门只剩下一根看上去不太聪明的独苗苗,和一页纸张泛黄的《告师书》。撇开傻乎乎的徒孙不谈,《告师书》上言辞恳切,一句“不入凡间,何以成仙”让他不得不思考人生。痛定思痛,他决心入世。再后来,江俢篁觉得,这倒霉的人世,不入也罢!
都市 连载 22万字
重返1973农村日常

重返1973农村日常

安然入睡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在连续奖励自己六次后,猝死穿越重生1973年做知青。这里有从未刷过牙的朴实老汉,也有奸猾似鬼的二流子,还有美貌、但满口方言的小媳妇儿。
都市 连载 462万字
做局

做局

易克1
普通人做事,聪明人做式,高手做局。随着老板突然出事,职场春风得意的乔梁遭遇重挫,随即又被妻子背叛,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
都市 连载 1117万字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暗石
绑定养老系统,体验票证生活,艰难岁月也能从容幸福。全部原创剧情,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家庭,穿越同样的火红年代。
都市 连载 306万字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水下野鱼
时代周刊曾经对一人有过这样的评价:杨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出来的各种商品改变了数以亿计人们家居生活、工作、出行方式。同时,这些发明创造也带动了成百上千万的工作岗位,为地区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万万没想到,事业有成的杨文东,意外穿越回到了50年代。重活一次,他要再来一次白手起家,走上这个时代最巅峰,开创一个属于华人的百年世纪豪门。……已有精品完本老书【重生之实业巨头】,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都市 连载 143万字
非常权途

非常权途

沧海而立
关于非常权途:从小小秘书到书记,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于波涛汹涌之中左右逢源,抓住每一个契机,扶摇直上……
都市 连载 5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