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黎族8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历史长河围观少数民族》最新章节。
方永良满是忧心忡忡道:圣上现如今,沉迷修道、不问朝事,亲近宦臣,荒废朝政;极易被小人迷惑。
若是令王振这奸贼平安回京!
只怕圣上,被再次这奸贼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
若令此贼,顺利死里逃生;便是我死后;也无颜面对诸位将士啊!
方良永,无法想到两全其美的法子,陷入了沉思中。
一干武将纷纷沉默;各个愁眉苦脸,最后,一位两鬓斑白,面上饱经风霜,身着盔甲,腰间挂着随身佩剑;的年迈武将;步履蹒跚的走了出来。
老将来到方良永面前,感慨系之道:末将深受皇恩,幸得先皇赏识封为参军,几十年来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明是我与所有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所守护的家园。
老朽,实不忍我大明被此奸贼葬送。老参军如是说。
诸位将士们你们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你们能为我大明做的事太多了。
而老朽已然老去,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就让老朽在死前为大明做点什么吧!
老将虽然年迈,可他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又怎是这锦衣玉食,好逸恶劳,的王振所能抵挡的。
老参军随即拔出身上的佩剑,用了十成的力道向王振的颈处砍去。
王振满脸惊恐,却因为惊吓,导致全身僵硬无力动弹。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佩剑向自己的颈处砍来,霎时间,王振被砍的首身分离,鲜血如注,血花四溅,王振的血溅到了老将与周边将士身上。
周边的将士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感受着被溅到身上微热的血,顿时压抑不住自己激动的心;兴奋大喊道:杀的好!!!
周边的将士们激动的叫喊了起来,可见王振有多么的不得人心!
此等奸贼死的太快便宜他了,此等奸贼理应被百姓唾弃;在谩骂声中死去!还有武将对王振死的太痛快而感到遗憾。
老参军在杀完王振后,便干脆利落的用佩剑自刎!
佩剑上王振的血还未流干,却又沾上了老参军这位忠义之士的鲜血。
老参军自尽之前,作何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绝对不希望王振的死牵连到在场诸位武将。
莫说王振如何,资敌叛国,只要他还是皇上任命的监军,纵使他犯了天大的罪过也应交由皇帝处理。
老参军杀了王振这个叛国贼,必定会被皇帝问罪,所以老参军自行了断,以免牵连他人。
方良永以及众位将士,见到眼前此景顿时;像被人扼住咽喉似的,发不出一点声音。
方良永明白了老将的用意,顿时悲不自胜道:老参军,何至于此啊!
你为我等不被圣上迁怒,竟选择自己扛下一切。
方良永心中满是懊悔,后悔自己没有早点诛杀王振,平白连累老参军豁出性命。
其他将士们都沉默的看着,老参军的遗体心中不免对嘉靖帝产生几分怨忿。
若非嘉靖帝派来,王振此等奸贼;贪污军中武器,通敌卖国。
老参军便不会,为了剑斩此贼;不连累我等选择拔剑自刎。
老参军与在场的诸位武将,都有同袍之谊在战场上生死与共,如今见他未曾死于战场反倒是为诛国贼自刎而死。
心中都不甚滋味,对罪魁祸首王振便更加痛恨!
方良永更是对王振恨之入骨,因他一个叛国贼,损失了老参军这等赤胆忠心的将士;随即命麾下将士,将王振的尸身扔于乱葬岗!
主将方良永与其他将士们,小心的收敛了老参军的尸身,将士们一同抬棺将其埋与青山之上,将老参军的棺椁埋向北方。
那里是京城的方向,是老参军为其拼搏一生的大明王朝的方向!
在诸位将士埋完棺椁离开后,华商才从鸟身化为人身,自树上飞下,停在了老参军的墓碑前沉默着。
华商茫然若失的在脑海问007道:我让黎族人们反抗明朝是错的吗?
007安慰道:宿主你没有错,若是不反抗黎族人民,每时每刻、世世代代都将被明朝的贪官污吏们剥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明朝统治下的百姓现状,并非仅有黎人受到压迫,盘剥。
明朝不亡,天下百姓再无安慰之日矣!
明朝虽有如海瑞一样的清官,但更多的还是鱼肉百姓,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们,嘉靖帝对此不闻不问,不配为帝。
明朝已经毒入骨髓,已非刮骨疗伤所能治好的了。
他迟早会覆灭,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华商听后面色微动,眼神中满是坚定之色
,对007说:明朝既然迟早会覆灭,不若让它灭亡的速度再快一点,以免再如老参军这样的忠义之士,遗憾死去。
哪怕再残暴,无能的王朝,也总有如老监军这般愿为它尽忠的臣子,如“商之比干,宋之岳飞”。
可惜他们无缘得遇明主,徒留千古遗憾!让无数知晓他们事迹的人,不禁扼腕叹息!
这等臣子虽与我等立场不同,但也值得我等的敬佩!
愿如同他们一样忧国忧民的人,日后得遇明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愿天下百姓不受战乱,与贪官污吏的压迫之苦;穰穰满家,足衣足食,天下大同!
华商便怀揣着,对他们的美好祝愿,毫不犹豫的离去,只留下墓碑上的一句话随着阳光的照耀发出淡金色的光芒。
“青山有幸埋忠骨”墓碑上如是道。
与此同时,在紫禁城内。
金銮殿之上,嘉靖帝愤怒的将王振的来信扔在殿上,书信因为嘉靖帝观看时的愤怒情绪,满是褶皱的被弃于殿上。
金銮殿内,一旁侍候嘉靖帝的太监,连忙将其捡起收好。
嘉靖帝面对朝臣怒不可遏道:好一个方良永,竟私自斩杀主将,软禁监军,还敢与起义军有往来,是想着与起义军联手造反吗?
大臣们,见皇帝如此震怒;加之平日里与方良永关系并不算亲密,于是没有人愿意为其辩解。
反而这些大臣们,因为之前的贪生怕死急于在嘉靖帝面前挽回自己的形象。
为了讨好嘉靖帝大臣们纷纷跪地劝道:皇上息怒,这方良永竟如此大逆不道,简直枉为臣子;还请皇上即刻派兵处死方良永。
“臣等附议”,大臣们附和道。
竟是迫不及待的将方良永的罪名定下来!
嘉靖帝冷哼一声道:死?太便宜他了,将方良永即刻遣返回京请罪;同时将方良永的九族全部押入天牢。
成年男子,全部黥面充入边军,家中男娃儿,具以宫刑充入内廷,女子充入教坊司永为乐籍,不得脱籍。
朝中大臣们听后心想道:狠,实在是太狠了;我等本来为了讨好皇帝才急于处死方良永,好挽回皇上的信任,便是皇上日后后悔杀死方良永,也不过是为其平反罢了。
可现在暂时不处死方良永,反而先惩罚其家人,“须知祸不及家人”更遑论是这种阴损之法,更是要再三考虑。
便是日后后悔冤枉了方良永,也不能再为其平反了,否则当朝天子用这种阴损之法,对待为其征战的将士家人们,那些将士们又怎会心甘情愿为其征战。
皇帝威信何在!
天下百姓将如何看待嘉靖帝!
更何况,现如今这方良永还未查明是否做了这些事,这皇上便迫不及待处置他了。
大多数朝臣们只得,在心里为方良永叹了一口气,感慨其所遇非人罢了!
只有少数几个官员们,暗暗在心中为方良永打抱不平,这陛下处置方良永九族的法子,也太狠,太阴损了。
便是查明方良永,未做此等逆贼之事,他族中男孩儿被施以宫刑,日后也抬不起头来了。
更遑论那些女眷们,无论她们在教坊司有无失身,只要进了教坊司便名声尽毁,只能一死了之。
可是无论心中作何想法,众位大臣们心里,再怎么为方良永的九族叹息,愤慨,面上却依旧无动于衷。
没有大臣,愿意为了方良永
,冒着惹怒皇帝,牵连家人的风险去劝解。
在怎么同情,可怜为其打报不平,说到底方良永只是个外人罢了,若不牵连己身,为其辩解也就辩解了,结个善缘。
若是可能会牵连自己,那就没办法了自保要紧,只能怪你方良永命不好了,惹怒了圣上!
可是,在满朝文武为了自保,而沉默之际;一个人站了出来!
来人语重心长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朝臣们抬眼望去,只见来人身着六品鹭鸶官袍,整个人犹如一棵笔直的青松,面上写满了刚正不阿!
嘉靖帝见道来人便质问道:海瑞,之前你上书《治安疏》讽刺朕,朕没找你算账;怎的今日你又站出来,是要为这方良永求情吗?
海瑞面上不为所动,丝毫不被嘉靖帝质问的话语所劝退,直言不讳道:陛下言重了,臣认为,叛国之人罪不容诛,若是令他死的太过轻松,难免有后人效仿,还望陛下从重处罚。
朝臣们内心满是疑惑,好你个海瑞,原以为你是想给这方良永求情,谁料你竟请求加重刑罚,看来这海瑞也是冷酷无情之人。
海瑞大义凛然道:写这书信弹劾,方良永之人才是该从重处理的叛国之人。
哦?,那依你之见这方良永,反倒是无辜的了嘉靖帝反问。
海瑞义正辞严回答道:臣只是就事论事,方良永是否无辜臣不知;但这上书弹劾方良永之人必不无辜。
方良永眼下正在为我大明平叛,若是贸然令他回朝请罪,阵前更换主将,派往的新任主将因不熟悉战场而战败,乃是我大明的一大损失。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