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帝后初见
《直男皇帝穿到女尊世界后 GB》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
这位记注官名叫李澄,出身于官宦世家,凭借着门荫制度入仕。她行事严谨,记录事情一板一眼,从不夸张,也决不会掺杂半分私人情感。
但人有年少时。李澄二十多岁刚入仕的时候,也曾是一个无知无畏的少女,几乎是慷慨激昂,与其姊妹合撰了一篇《赵氏志》。明面上看,这只不过是一篇单纯记录赵家兴衰的家史,然而细品其中用词与措辞,显然暗藏褒贬,别有深意。
赵煜现在手里翻阅的这篇正是李澄年轻时候所著的《赵氏志》。他不知道这篇文的作者如今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锐气和傲气,只觉得此篇虽然青涩却也辛辣,读起来别有一番兴味。
这具身体所出身的赵家,原来在绥国的时候就是有名的望族,只是到了绥国末年国乱之时已显颓势,大不如以前了。
燕太祖起兵之时,其家主赵文襄当机立断,第一个献上大半钱粮,派出三百家仆随军,被太祖赞为"开国第一功臣"。大燕立朝后被封为太师、天枢府令,赐丹书铁券。
赵家的后一代当家人赵珩,年五十有四,官居正二品文渊司卿,总揽民政、财政及官员选拔事务,是燕文帝和仁帝最信任的辅政大臣之一。仁帝在位执政十一年,其中生病卧床就有四年,此间朝政大事多由赵珩和赵氏决断。京城中流传“三司堂官两姓赵,六曹主事半门生”,可见其权势之烈。
而赵珩的长女赵英、幼女赵婧在她的庇佑下,也很快进入朝堂。赵英三十四岁官至正四品吏曹监,执行文官考绩,决定官员迁谪。总之燕朝各地大大小小的位置上,很多官员不是姓赵,就是赵珩的门生,或者赵珩门生的门生。
写书人自诩为清流,自然对权势滔天的赵家自然看不过眼,洋洋洒洒明褒暗贬地写了一大通后,最后结尾调侃似的发泄了一句,赵家是“前朝扶着龙椅起,今世掌着玉玺眠”。一般人祖坟上是冒青烟,他赵家坟上的烟恐怕已经青到都发黑了,可见笔者的怨气。
不过世家世家,再怎么树大根深,叫人愤懑,终究不过皇帝的臣子罢了。
赵煜微微一哂,且不说他自己是如何趁着逼宫的时候,顺手就杀了几家氏族,就说不过天启六年,如今算起来将将五年,权势滔天的赵家就被皇帝连根拔起了。
若这个笔者还活在世上,不知道看到如今天子的君后也是姓赵,心中会作何感想?
赵煜觉得有些好笑,摇了摇头,放下了这本。
-
正月二十六日午初,皇帝的近侍方娴率人抬着赏赐到赵府。赵婧虽仍在扬州未归,但隆恩已至。除却常规的御赐书卷、官窑瓷器、文房四宝、官服等物品,还特意给了荫其幼女赵璇入朝的恩典。
盐政改革这样的大事,哪怕只有两地试行还未全国推广,也会将所有人的眼光都牢牢牵制住。盐不是盐,白花花的税银。
而这三个月的改革效果一出,就没人能再指出赵婧此次极力主持改革的弊过,死了一些人也算不得什么事了。
前朝是朝堂,后宫也是朝堂。
赵煜不知道今天朝廷上所发生的事。他午睡醒后从内室走出来,只见今日殿内格外安静,宫侍莫不敢抬头。
赵煜眯了一下眼,抬脚绕过屏风,看见自己的椅子上正坐着一个人,正低头翻阅着书卷。
对方身穿一件玄色的缂丝常服,上面用金线绣着暗纹的五爪金龙,一头黑发高束成马尾,以一顶金冠固定,线条硬朗简洁,动作间似有暗影浮动。
承光几人见他出来,叫了一声:“殿下。”
对方才好像耳朵听到了动静似的,抬起头来,冲着赵煜举了举手中的书,微微一笑道:“听校理说,君后都快要把文渊阁搬空了。”
赵煜脸色不变,上前一步,行礼道:“见过陛下。”目光扫过对方手中的书卷,看见封面是其中的一本寻常礼制,直起身来,顺势移开了眼睛。
小说推荐:《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放学等我》【笔记阁】《文豪1978》《全民诸天三十年后》《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跳跳糖小说】《空想具现的大贵族》
行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