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第396章

舌战群臣

随着陈洛和刘彻的双簧,察举制宛如一幅地图,在朝臣面前缓缓展开。

等他们意识到的时候,那把“匕首”已经显露出来。

殿内有数百臣子,他们的派系、家世、出身各不相同,对于察举制的态度自然迥异。

当两人对话结束,殿内的争议便开始了。

“禀陛下,常言道‘无功不受禄’,那些乡野中的贤才并未对大汉有过实质性的贡献,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有才华,靠着草率的推举,便任用其为官,这是否过于牵强?恐怕他们出仕,难以让下属信服啊。”

陈洛眯了眯眼,认得这人。

对方是吕产的孙子。

在这个世界线中,诸吕之乱并未发生,吕氏家族在惠帝死后,便斗不过功臣派了,在文帝朝更是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不过家族性命倒是得以保全。

不过吕家有三个侯位可以继承,虽然无法染指最高权力,但足以确保富贵。

哪怕这些年吕氏子弟大多不成器,一千二百石的官员可没少出。

这就是勋贵继承制下,带给吕家的好处。

若是换成察举制,吕氏原本稳稳掌握在手里的官位,便有了竞争对手。

何况不成器的那些吕氏子弟,被那些察举上来的官员比得相形见绌,恐怕别人就有弹劾的理由了。

那些原本可以稳当拿到手里的那些官位,便是变得岌岌可危。

察举制触犯到了对方的核心利益,于是他急不可耐地站起来想辩驳自己,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脸上带着谦和的微笑,陈洛站起身来。

自己可是有备而来,几乎把所有情况都考虑了一遍,对方的说法,亦在自己的算计之中。

他沉声说道:“禀陛下,我不同意吕太常的观点。

其一,他说乡野中的贤才没有为大汉做出贡献,那吕太常把什么定为贡献?

按时缴纳赋税,响应官府征召,这算不算是贡献,还是说吕太常只觉得为官是贡献呢。

其二,关于乡野中的贤才是否拥有才华,我觉得这并不需要讨论。

大汉开国功臣,酂文侯不过主吏掾,阳夏文贞侯乃是戍卒,你的先祖亦非什么贵族后裔,难道这不就是乡野中亦有贤才的最好证明吗?

其三,至于察举上来的贤才是否合格,我们并不是直接将其派往任上,而是有严格的考核。

通过考核者,可以前去任职,未通过考核者,则是留下来学习,若是多年学习亦未能考核通过,便是担不起贤才的名头,自然会遣回原籍,不会耽误百姓。

吕太常,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对方话里的每一个论点,陈洛都没有放过,全盘否定。

不过他倒没有穷追猛打,去说什么更难听的话。

毕竟自己目前在朝堂上的势力并不算深厚,如果得罪了太多的人,那么推行察举制的过程中,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助力。

吕太常听完之后,直接涨红了脸,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换在其他地方,自己早就愤怒地叫嚷起来,可现在早朝的秩序比汉初改善了太多,各种仪礼规矩立在那儿。

于是他只能闷声坐下,不好发作。

不过吕太常放弃反驳,并不代表其他人就完全接受了察举制。

没有安静片刻,又是有人站起身来。

“陈议郎,我觉得察举上的贤才或许是善于应试,空有名望,但并不擅长为官,万一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又该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的这人,陈洛倒不眼熟。

不过他依旧微笑着解答道:“察举上来的贤才来自乡野,故而他们更能了解民间百姓有何困苦之处,反倒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政策。

至于只会应付考试,不知变通的那些人,我想应该属于极小的部分,何况这样的人至少可以老老实实地完成朝廷派发下去的任务,其实已经超越了当下地方的某些官吏了。”

听完这段话,对方若有所思地坐下。

显然,他和吕太常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吕太常反对察举,是从根本上不喜欢这类制度,觉得它对于吕氏来说,是家族发展的阻碍,无论如何,他都会站在反对的立场上,不支持察举制的推行。

而他不是这样,察举制若是有利,那么自己当然不会反对察举制的推行,察举制若是对大汉无益,那自己则会成为坚定的反对派。

刚刚陈洛和刘彻对话中只是展现了察举制的构思,并未深入言说察举制的内容。

故而他决定先从质疑的角度入手,质询陈洛,质询察举

制可能存在的漏洞,想着陈洛的回答支支吾吾,那么自己将成为坚定的反对派,毕竟连制度的制定者都无法解释它的弊病,那其他人怎么可能相信它是合理的制度呢?

于是自己刚刚站起来,便是从察举贤才的角度入手,提出了疑问。

陈洛的回答让他心悦诚服,并因此产生了不少思考。

察举上来的人才,与现在靠着家世和军功累积入仕的官员相比,哪个质量更高?

前者的质量尚且没有得到验证,但后者的表现,则是有目共睹。

功臣派的一代和二代,能力基本都在水准线之上,从三代开始,便参差不齐,硬夸不起来。

至于走军功路线入仕者,那些人对打打杀杀有自己的一套,但政治推崇平衡之道,讲究的就是不能过于冲动,大汉军方的公认三代领袖,韩信、周勃与周亚夫,在政治上的某些表现,其实都有明显的缺陷。

不过韩信急流勇退,早早回了淮阴,没有引来猜忌。

至于周勃和周亚夫父子,都因为某些不小心,差点惹来杀生之祸。

故而他开始起身是质疑察举,可陈洛的一番话,让他开始偏向于支持察举。

哪怕它是一个新制度,但或许可以为大汉带来新的变化。

“陈议郎,察举制带来结党营私之患,又该如何?”又有一人站起,沉声问道。

陈洛眯了眯眼。

这倒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不过他没有惊慌,缓声淡淡反问一句,“若无察举,朝堂便无结党营私嘛?

要说结党之弊,察举选出的贤才来源于各个郡县,每岁不过三五人。

小说推荐:《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渣攻改造,BE改写HE》《赤心巡天》《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志怪书》《天命之上》《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插柳成荫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历史 连载 90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
非洲创业实录

非洲创业实录

恶的呃呃呃
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眼看欧陆风云,大战将起,这欧陆不待也罢。东非圈地,移民开发,农业立根基,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
历史 连载 34万字
笼中雀

笼中雀

Miang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11-13完结总书评数1854当前被收藏数5233魏国摄政王萧骏驰,求娶齐国公主姜灵洲。姜灵洲知道,此去他乡,远嫁敌国,怕是要郁郁此生,做一只老死宅内的笼中雀。但是……萧骏驰爱妃,请出笼。姜灵洲笼里挺好的,妾身懒得出去。谁是谁的笼中雀,并不好说~一句话摄政王与他的小仙女互相驯养的故事。阅读须知1.1v1,he,双处,甜宠不虐。2.全文架空,谢绝考据。内容标签甜宠主角姜灵
历史 连载 65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