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第405章

求贤令

【请注意,世界线变更程度上升13%】

【世界线变更程度:28%】

听到骤然响起的系统提示音,陈洛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好家伙。

世界线变更程度居然骤然上涨了13%,到了28%。

要知道上一次世界线变更程度到这么高,还是自己刚到大泽乡的那会,扶苏登基为秦二世皇帝,与原本历史产生了严重偏差。

当然,现在自己“教唆”刘彻,让对方暂时性地放弃了罢黜百家的想法,同样是导致历史发生巨大改变。

故而世界线变更程度上涨13%,便不算什么奇怪的事了。

不过总的来说,一切仍在陈洛的掌控范围之内。

毕竟执政思想方面的变革,自上而下改起来容易。

现在刘彻想着采用百家之长治国,但日后觉得儒家学派更加符合自己的心意,选择独尊儒术的话,那么用不着二十年,儒家便可以迅速兴起。

现在世界线变更程度,和a股的牛市一样,不过是虚高而已。

如果自己想要历史回到正轨的话,只需要稍加引导即可。

只是“百家争鸣”的状态维持得久一些,总归是件好事,陈洛还是希望尽量延长这种自民间到上层,皆是思想自由且活跃的状态。

“对了,伯玉你那太学办学所遇到的困难,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朕出手解决的吗?”刘彻出声问道。

这让陈洛恍然想起他此次入宫的原因。

刘彻开始是想问自己太学办得怎么样了啊。

不过骤然冒出了“罢黜百家”的提议,打乱了原本谈话的节奏。

从重要性来说,它属于国策,至于太学同样属于国策,不过早已定了下来,现在只是在推进阶段遇到困难罢了。

现在关于思想文化上的争辩结束,刘彻则是将话题拉回正轨。

想了想,陈洛说道:“太学缺少博士,主要是因为我不了解各家学派有什么贤良名士,这是我的浅陋之处。

而以我的名义,去请那些高士出面,来太学授课,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给这个面子的。

可如果陛下发布一道圣旨,说替太学求贤,聘请博士。

这样一来,太学遇到的问题便得以解决了。”

大汉境内缺贤才吗?

笑话。

现在天下太平七十余载,缺少可以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将军,但绝对不缺治经讲学的博士。

平稳的时局,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立志于研究学问的文士,完全不会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祖师爷那般,担惊受怕,朝不保夕。

刘彻轻轻点头,但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在思索陈洛提议中的利弊。

伯玉的要求合理吗?

合理。

给太学聘用优良的博士,无疑是支持太学的建设。

朝堂上下都盯着这事在看呢。

太学若是办得糟了,受到非议的人可不止陈洛,更有刘彻本人。

下达圣旨,诏令征召博士,是一件什么难事吗?

自然不是。

这就是一道简简单单的诏令,写在纸上,指不定占不到三个巴掌宽。

至于刘彻为什么没有立刻答应陈洛的要求,他是在担心另一件事,那就是万一诏书下达到各个郡县,却没有贤才赶来长安响应,那该如何?

他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

要知道刘邦在汉初时,同样是下达旨意,想要让乡野贤才前来长安辅佐自己治理天下,最后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他亲自派人去请的商山四皓都拒绝了邀请。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彻担心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

刘邦有打天下的威信在,那些文人尚且都不愿搭理,要是发生这么一遭,对自己的威信打击甚重。

只是他倒不好把自己的担忧简单直白地告诉陈洛。

于是刘彻顿了顿,方才开口道:“伯玉,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大汉疆域辽阔,朕的旨意传达下去,恐怕最多就只能到县里,万一那些贤才没有看到,或者觉得长安路途实在遥远,那又该如何?”

陈洛闻言,瞬间明白了他心里的担忧。

您这是怕一道旨意下去,没人搭理,落了面子啊。

没有选择直接点破,陈洛揉了揉下巴,笑着回答,“我曾游历大汉诸地,很少见到贫困的文士,当初感到疑惑不解,诸子百家鲜少教学经商的门道,他们莫非能从中学到致富的知识?

后来我倒是明白了,民间记载着古籍的竹简甚贵,而纸张书写虽稍稍便宜,但一卷书籍的价格,

可以换得普通百姓三五日的口粮,各种厚重的注释版,价格更要抬升一倍不止。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家境贫寒者,断然是不忍将果腹的食物换取经书,而能长期阅读经典学习者,不说颇有家资,但必然是不愁吃喝。

这样的人想要一般居于郡县之中,不会住在偏僻的乡里,陛下的诏令必然会传到他们的耳中。

何况大汉国力蒸蒸日上,文士的待遇比周朝以及秦时要好得多。

孔子的政见未被真正采纳过,周游列国数十年,抱负未得施展。

叔孙通在秦代遇到小人迫害,被迫逃出长安,最终归附高祖,得以任太常之位。

这难道不是说明才学之士,在大汉更能受到重用吗?

连我这样才学浅陋的人都可以意识到这点,难道那些真正的贤才,会感受不出来吗?

只不过他们之前没有机会,现在陛下求贤令下达之后,想必他们定然是迅速筹备好行囊,日夜兼程地赶来长安。”

他这番话,是将刘彻心底最大的担忧给打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要离刺荆轲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历史 连载 402万字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历史 连载 117万字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酱爆鱿鱼
李显穿越古代,成为一名假太监,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
历史 连载 260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月关
“杨沅请秦相赴死!”“你有什么凭据指称本相有罪?”“莫须有!”有求传媒的杨沅误入南宋临安。本想重操旧业,做古代危机公关第一人,却不想竟开疆拓土,并夏融金,弄潮天下,我为天子!
历史 连载 197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