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拂了这位新晋郡主的意,更何况众人都看在眼里,皇后对她的关注非同一般。这些细枝末节,叶斯年暂且置之脑后。她垂下眼睫,掩去眸底一抹冷意,手执毛笔轻轻停顿,似在酝酿沉思。
须臾间,笔锋轻转,墨汁淌下,宛如行云流水贯穿纸面。她的笔势瘦劲而挺拔,锋芒中蕴藏着灵动与风骨,洒脱自如间自成清逸凌厉之韵。这般风格独特的瘦金体,在这方世界的历史中尚未现世,而她对此已研习二十余载,时光之久远,甚至超越了这副身体的年岁。
她的笔尖在纸上游走,忽而一位娘子瞪大了圆圆的眼睛,掩住嘴角,忍不住低呼:“嗟乎!‘把酒问青天’!”
叶斯年闻声,笔锋微顿,不由轻笑出声,抬眸望去,只见那少女身着粉色襦裙,鬓间簪着一支银镶水晶步摇。少女察觉自己失态,连忙低头点了点头,眼神中透着几分羞涩。叶斯年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不妨。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到纸面,那瘦劲挺拔的字迹宛如刀锋划破静夜,透出一股清绝而凌厉的气韵。叶斯年执笔续写,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清脆而悠长,在月光与灯火交织的氛围中愈显鲜明,仿佛暗夜中刀剑出鞘,锋芒乍现。起初尚有低声私语,不知不觉间,四周已悄然静谧,只余那笔墨游走的声响回荡在夜空下,令人屏息。
当最后一笔落定,叶斯年抬眸,清冷的目光如寒星点缀夜空,肃然而沉静。她微微侧身,轻吹去未干的墨迹,随即将词作郑重递向苏云卿。苏云卿显然没有料到,眉目间略显错愕,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过。
有贵女忍不住上前几步,低声念出其中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她的声音初时清晰,却在众人注视下越念越轻,仿佛被词句中蕴含的深意震慑,最终竟悄然止住。席间一片寂静,众人屏息凝神,目光交错间尽是惊艳与赞叹。
皇后见状,起身缓步上前,伸手接过画卷与词作,细细端详。她目光流转,难掩赞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好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长公主接过叶斯年递来的画卷,细细端详片刻,随即低声吟诵起画上的题词。她的声音低沉婉转,犹如月下清泉,流淌出一丝幽冷的韵味。诗句从她唇间缓缓吐露,似连夜色也染上了几分清寒。
皇后露出满意的笑容,转向身侧的内侍,语气中透着郑重:“如此佳作,绝不能埋没,即刻命人呈予陛下过目。”
宫人捧着诗词离去后,皇后端坐席间,目光却依旧停留在叶斯年身上,若有所思。叶斯年总觉得,皇后的笑意从未触及眼底。此刻,那目光中更添了几分审视与隐隐的责备,令人不由生出几分寒意。
场面一时有些沉寂,直到一位公主轻笑着打破了静谧:“斯年郡主果真才情卓越,日后不妨多入宫,与姐妹们为伴,也为后宫添些雅兴。”
叶斯年尚未来得及回应,皇后已然开口,声音温和,却透着几分意味深长:“不急,日后有的是时间。”她的目光在叶斯年与苏云卿之间缓缓掠过,语调轻缓,却难以揣测深意。
不稍片刻,一名宫人匆匆走入席间,跪地行礼后禀报道:“陛下口谕,请宁安王府斯年郡主及宣德公府苏娘子前往瑶光台。”
【1】本章引用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非原创。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破千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