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伏尸百余里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最新章节。
自赶到后军作战以来,朱棣所率领的骑兵损伤过半。
连他自己都疲惫不堪,朱棣都射空了三兜箭,胯下骑乘的马都因受伤严重、更换了三匹,他手中的长剑亦不复最初时锋利,而是砍成了锯齿状,来到了断裂边缘。
换了剑与马,朱棣带着所剩不多的骑兵又冲杀了一番,这次要撤出时却出了意外。
“贼酋朱棣在此,诸将随我用命杀贼!”
一声大喝自远处传来,朱棣皱眉望去,发现平安正带领几百南军骑兵杀来。
朱棣一直袭扰李景隆的兵马,对方自然不可能毫无所觉,任他施为。
只是这几十名骑兵人数不多,灵活性又高,南军一时间留不住他。
但李景隆亦不会放弃,便派了平安专门来追击。
朱棣几次突入敌阵后,终于被平安所率的骑兵追上,双方立时展开一场厮杀!
“向北走!”
朱棣所剩人马不多,又疲惫多伤,敌众我寡,难以匹敌,只能一边打一边撤。
但后方不远处就是一道高耸的河堤,撤又能撤到何处?
“贼酋休走!!”
平安亦看清了当下形势,认为这是个结束战争的大好机会,率领骑兵全力冲杀过来。
朱棣身旁仅剩的骑兵们上前拼命阻挡,但平安武艺高超,一手持刀,一手持长枪,不顾自己受伤也要冲向朱棣。
眼看他就要追上来,郑和突然驱马到赶在朱棣马后,挡住了平安攻向朱棣的路线。
“王爷先走!”
郑和挥刀劈砍,与平安战到一起。
平安受阻,眼见无法追上朱棣,情急之下,大喝一声,猛力向前掷出手中长枪!
朱棣听到身后风声,挥起手中剑反身格挡。
“当”地一声巨响,平安掷来的长枪被他砍落,朱棣本人没受伤,但他身下的坐骑却被刺中了后腿,速度骤降。
混乱之下,朱棣弃马前走,登上大堤,一边在堤上前行,一边向侧方挥鞭,好似在召唤堤后的伏兵。
平安见此大惊,这才猛然发现自己为了追击朱棣已经与亲兵们脱节,完全陷入了燕骑的阵型中。
“将军!”
“都督……”
后方传来南军骑兵们焦急的呼喊声,他们被燕军骑兵所阻,一时间难以与平安回合。
这下危险的反倒变成了平安自己!
郑和发狠之下连挥数刀,平安心中锐气已失,又要防备周围的燕骑,被他逼的节节败退。
等他好不容易退回己阵,身上已多了大大小小数条刀伤!
“都督,还要继续追吗?”
左右都紧张地看着前方大堤请示平安,生怕从那后面突然杀出来一股伏兵将他们包围。
平安等了一会儿还没见堤后伏兵出来,心中已经多了几分怀疑。
但还不等他下令试探,侧方便传来隆隆马蹄声。
“平安受死!”
朱高煦见这边形势危急,率精骑千余从南军中杀了过来。
平安感受着身上的伤势,心知今日再无机会威胁到朱棣,暗叹一声便下令撤退。
朱高煦并未深追,而是率先赶到朱棣身边下了马:“爹!没事吧?”
“没事。”
朱棣对他来援大喜过望,看着朱高煦被熏黑的脸与身上的血,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吾战疲矣,尔进击贼。”
“爹,瞿能那老贼与他儿子已经被我斩于敌阵,下一个就轮到那平安!”
“好!”
朱棣听到他的战报更加高兴,瞿能乃南军的一员大将,智谋非凡,他阵亡在沙场上就相当于李景隆少了一大臂助。
“你也莫要追敌过深,保全自身才最重要。”
“爹,我省得。”
说话间朱高煦已经又上了马,向平安逃离的方向追击而去。
朱棣也并未休息,他又换了马,新召集起一批骑兵,向李景隆部后方杀去……
燕军后军处被李景隆突袭,压力巨大,但在正面战场上,他们却占着巨大优势。
燕军精锐步骑并进,杀得南军节节败退。
丘福率领骑兵一马当先,在南军阵型中左冲右突,几乎杀成了一个血人。
张玉、陈亨等人亦受伤不轻,徐忠被飞来的流矢射断两根手指,尚有皮肉相连,乱战中无暇拔箭,徐忠便挥刀将手指抹下,用战旗裹了继续砍杀。
燕将们受伤严重换来的战国就是南军更惨淡。
都指挥盛庸在南军中任参将,他带领的万余
兵马被硬生生杀到崩溃,还存活着的士卒们拼命逃窜,后方的督战队都杀不回来。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绝大多数南军都已经崩溃,开始逃窜。
一处出现逃兵就有可能带动全盘崩溃,更何况是大部分溃逃。
南军大势已去!
这边的消息很快传到李景隆耳中,他久攻南军后军不下,如今知道大局已定后也开始逃跑。
南军仓皇逃窜,不少士卒为了逃命将手中的武器丢掉,甚至还解开身上的战甲扔在路边,只为了提升逃跑的速度。
燕军一路追击至南军大营,留守大营的主将乃越嶲侯俞通渊,与他一起的是陆凉卫指挥滕聚。
俞通渊乃开国名将,河间郡公俞廷玉幼子。
其长兄俞通海在平定陈友谅中居首功,亦参与平定张士诚,后来在战场上受重伤,不治身亡,被追封虢国公。
俞通渊的二兄俞通源亦随冯胜、傅友德、徐达等人四处征战,封南安侯。洪武二十一年他镇守云南时,虢国夫人卒,太祖高皇帝便诏其还乡,但未及出发便病故。
后来胡惟庸案发,牵涉甚广,俞通源、俞通渊两兄弟亦在其中。
太祖高皇帝以俞通源身故便不追究,只除去其南安侯爵。
又念及俞廷玉、俞通海的功劳,老三俞通渊并未受罚,后来太祖又封其为越巂侯,岁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俞通渊又牵涉其中。
不过这次太祖高皇帝还是没杀他,只是夺其侯爵,将其遣返回乡,相比于在两案中丢脑袋的文官、勋贵们,他的结局已经好了太多。
去年朱允炆将其召还朝廷复爵,任豹韬卫指挥使,随军北上。
今次李景隆出发后将他留在大营中,俞通渊本来期待的是大军凯旋而归,不想等来的却是溃逃的南军和杀红眼的燕军。
“杀!”
漫山遍野的燕军追杀过来,喊杀声震耳欲聋。
有的南军慌不择路、绕过大营继续逃跑,有的则冲入大营中,妄图借助营寨防守反击。
俞通渊与滕聚领兵出营迎敌,但此刻正值北风,一道猛烈的旋风吹来刮断了俞通渊的帅旗,南军士气大散!
追击来的燕军在张玉的指挥下乘风纵火,燔烧南军大营,烟焰涨天。
南军再次大溃败!俞通渊、膝聚相继战死。
李景隆得知这边的消息后,连大营都没回,直接向南逃去。
郭英则带着残部往西逃。
朱棣继续领兵追击,一直追到雄县的月漾桥,也就是上次南下伏击鄚州援军的地方,才因天黑而返还。
此战惨烈异常,双方将士斩首十余万级,溺死者十余万。
燕军追杀南军时杀溺蹂躏死者复数万,从正面战场至月漾桥,双方士卒横尸百余里。
此外还有难以逃跑,而被燕军俘虏的南军十余万。
晚上修整一夜,翌日朱棣又令将士们打扫战场,清点收获。
南军逃窜时丢弃的辎重、器械、孳畜不可胜计,几乎都留在大营中,虽烧毁了一些,但大半都留下了。
此外,先前朱允炆为了增加李景隆的权威,还给他赐下了黄钺弓矢等礼器,但李景隆走时都没顾上,这些东西全都留在大营,落在了燕军手中。
后来据谍报,李景隆兵败后跑到了德州。
但朱棣一时半会也难以南下追击,战场需要打扫,受伤的将士们需要养伤,有功的将士需要统计战功赏赐,还有俘虏的十余万南军,朱棣也打算一一统计后将其悉数遣返……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