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原本这阁臣内堂,自是没有外人的。
事情巧就巧在,熊文灿虽然在各方政治力量中左右摇摆,但政治底色还是有的。
他其实是借助阉党势力,才能稳步高升的。
这墙头草说白了就是谁强,他才去帮帮场子。
如今温体仁执掌内阁,本就是皇帝的应声虫,崇祯皇帝虽然诛杀了魏忠贤。
可是所谓文臣人人可杀,其实在崇祯心里一直都有这个想法的,从他频繁更换内阁就可以看出。
阉党的势力在崇祯一朝其实都没有断绝,甚至势力相当庞大。
只不过因为朝中各党虽然恶斗不休。
但是只要有阉党势力露头,就会被集火打击。
如此挣扎了几次之后,阉党势力果断藏于皇帝身后,挑唆各党内斗,试图坐收渔翁之利。
这也是崇祯皇帝能够频繁更换内阁的手段之基。
另外朱烨也不是毫无打理,还记得他交好南京留守太监的事情吗?
这种种件件因果交汇,简单来说就是熊文灿的这封奏折,其实已经被皇帝身边的阉党势力默认。
天然就是站在温体仁和皇帝一边的。
文震孟这番看似抱怨温体仁,实则细细琢磨就是在怨怼君上的诛心之言,偏巧被宫内的太监听了去。
内监本来就有监视和干预内阁事务的权利,如此便立即报给正在开会的崇祯皇帝。
温体仁和曹化淳也在下首,显然他们原本的议事,就被内监打断了。
崇祯皇帝说实在的,凭实力来说应该算不上亡国的昏君。
可是他的性格又确实导致了明朝的加速崩溃。
他勤政有主见,可也刚愎自用又严厉多疑,但有时候他又能听取建议,只能说人性是复杂的。
这种皇帝要是放在国力尚可的时候,虽然说不上就一定能有所作为,可折腾官员,总好过折腾百姓。
崇祯皇帝最听不得臣下这般怨怼之言,他本就不信任文官,更是见多了文官中的蝇营狗苟。
现如今他已经朱批了那许誉卿的罪责,这文震孟身为堂堂内阁重臣,遇事不与他这皇帝解释争辩,反而背地里阴阳怪气,不禁龙颜大怒。
“温卿,文阁老怨气不小,不知是何缘故?”
言罢,又冲那内监道:“你重复一下文阁老,在内阁里说的话。”
温体仁听后脸色不变,略微沉吟一番道:“许是惜那许誉卿之才罢。”
曹化淳本来也是给皇帝送奏折的,送的就是内阁中的那份,如此巡抚重臣的奏折,自会先被皇帝看到。
他本来以为不过是件小事,没成想竟然搅合进内阁的死斗之中,当即就如履薄冰起来。
曹化淳虽然身为太监,可是他并不是一般的阉党,他自有才学,行文诗书不下东林豪杰。
自崇祯皇帝还是信王时就陪伴左右的身份,使得他可以游刃有余的游离在权力斗争之外,审视着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他也是对朝局看的最明白的人,所谓党争,争的不过是一己私利而已,于国无益,于民亦无益处。
只可惜他终究不是魏忠贤那般手腕的人,原也发动过几次。
可惜非但没能混一朝局,帮助皇帝稳住局势,反而因为“阉党复活”进一步凝聚了各党自身。
使之更加关系密切,更加难以撼动。
所谓知易行难便是如此,看见问题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操作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核心。
“只可惜吾才不足,不能助皇帝驯服朝臣。”曹化淳心头暗叹,顿觉疲惫。
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话没有言语,像是品味一般又咂摸了一会,才问曹化淳道:
“曹伴伴以为那熊文灿的建议如何?”
曹化淳原本想的就是直接应下,熊文灿拟定给那海盗的官职也不大,左右不过一个总兵而已,更何况是本就无人的东番岛总兵。
总兵虽然听起来唬人,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是总管一省之兵,可是其实这个职位既无固定品级也无额定人员。
手下能管控多少兵丁,全看皇帝划定的辖区内有多少兵。
划归一省就管全省的兵丁,可要只是划归小镇,镇下只有一卫,管着几千人的情况也很常见。
那东番岛拢共能够万八千人就不错了,兵丁只会更少,反正又不废朝廷一兵一卒,赏他个总兵空戴高帽也无妨。
这也是效仿琼州总兵的过往常例,并
不突兀,属于有例可循。
快速的转过脑袋里的念头,曹化淳便开口道:
“回皇爷的话,奴婢一介家奴,实不敢妄议朝事。”
“曹伴伴让你说你就说,如今首辅也在,无有不可言之理。”崇祯皇帝相较文臣,还是要更信任家奴一些。
温体仁非有问话,绝不主动开口,只是在一旁点着头,附和皇帝。
曹化淳见状只得伏地奏对道:
“皇爷让说,奴婢不敢不言,然军国大事实非奴婢可以置喙。奴婢只拿下面传上来的消息,给皇爷解闷开心。”
“奴最近听闻如今海疆平静,商贸发达,各港口市舶司均有大幅进账,尤以泉州、应天两市舶司为最,单此两司预计今年将有300万两白银可以押解入京,以充实内帑。”
原本脸色不动的温体仁,听闻300万两白银也是瞳孔微震。
温体仁祖籍湖州,自古鱼米之乡,更是盛产丝绸,对海贸了解颇多。
当然懂得如果市舶司能够押解上京300万两,那么实际收受的只怕有四五百万两,进而推算海贸的收益,只怕有几千万两。
须知明朝一年的税收也不过2000多万两左右,这海贸之利竟丰厚如斯?
旋即就又想到那东林党人的做派,只怕他们早已知晓此利,所以才如恶犬一般,疯狂撕咬夺权。
而如果他在南边扶持熊文灿和那朱烨,必能进一步打击东林党的势力。
分其钱权就是分其政权,这其中的脉络,已经被他隐约发觉。
最不济也能保障市舶司的输血能力,为国朝充实金库。
现如今的朝局,比的就是谁能弄来钱财,以解决边患和农民军,实际上就是个财政问题。
作为理政的老手,温体仁自然能看清楚其中关窍。
可是看清楚归看清楚,他也碰到同曹化淳同样的问题,能力不足,知易行难。
而东林党人偏偏看不懂此结症,只是一味仗着嘴皮空耗仁义,如今惹得君王厌弃,实属自作自受。
温体仁想了极多,可时间上也只不过是一瞬,他连忙从椅子上流畅的滑跪地下恭喜道:
“贺喜君上得此助力!”
崇祯皇帝原本还在考虑那个总兵的任职,这职位确实不大,甚至算得上糊弄。
可他实在被下面的文官们招而复叛,叛而复降的奏折整的疑神疑鬼,有些举棋不定。
哪知这事竟还有后续,他当然知道这所谓市舶司的300万两白银从何而来,心头认定就是那叫朱烨的海盗提供的上供。
可300万两确实太多了,多到身为皇帝的朱由校都有些恍惚。
实在是孩子穷怕了,从他当上皇帝开始,国库里面真是空的能跑老鼠。
《1635南洋霸主》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