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观纲宗》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壬三、修行位次

一、理即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页,我们正式来说明通教的修行位次。

佛教在解读人生,主要是用两种力量来解读: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人生是业力跟心力的结合。当我们心随境转,向外攀缘,我们就由业力来主导我们;当我们能够不随妄转,安住空性,我们的心力就能够主导业力。

所以,我们人生到底是被动地被业力牵着走,还是主动地去引导业力,去达到我们心中的愿望,空性的智慧就扮演关键的角色了,因为只有空性能让你去消除向外的攀缘心。因为你一定认为人生有所得,你才会去攀缘;有所得,你就有所求;有所求,你就有所住。当你有所住的时候,人生就由业力来主导了,因为你住在它的身上,是你自己找的。

所以空性思想的体会,就变成很关键了。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在生命的执着当中把它抽回来,你的心是不是能够带回来,空性的智慧的判断跟抉择、体悟,就扮演关键的角色了。

对空性的体悟,最圆满的空性就是通教的空性,它比藏教的空性来得圆满。

我们把它念一遍,什么叫作通教的理即佛。

佛法在解释空性有两种概念:一个是从无常。说一切法真的有生起,但是它生起的时候,它会变化,最后消失,叫“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就是一个从生起到消失的空性,叫作无常的空性,这个是藏教的说法。

通教的思想不是这样。它的空性更圆满,更直接。它认为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起,那是一个因缘启动的假相。所以在整个通教的思想,认为一切法它的空是缘起性空,就是一切法自性空,它的本体是空,它这个空性是这样安立的。

一切法本来就无生是怎么安立呢?这个地方就是《中观论》的这句话了,这句话很重要。蕅益大师说,龙树菩萨的《中观论》“品品别意”,但是“俱会无生”,都契入无生的概念。虽然每一品有每一品的道理,但是它最终的目标就是“无生”。

无生,简单地说就是本来就没有,就是你要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为什么本来就没有呢?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龙树菩萨的这个思想是相反的证明。他先假设一切法是有自性的,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有,先假设它有自性,然后证明它不存在。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桌上的花,你怎么证明这个花本来就没有?你先假设它本来就有,假设:喔,这个花有自性。那么它有自性,就必须要有一个原因,是谁把它生起来的,它有自性嘛,它有它的独立自主的体性。

第一个,它是自己生起的,这个花自己生起来,既然你有体性,有体性就是要有谁把你生起来吧?这是不对的!因为花自己能够生自己,古德说,这样就有无穷的过失。如果这花能够自己生自己,再自己生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应该到处都是花了,跟现实不符。所以它自己可以把自己生起来,这个不合理。这可以接受吧?它自己不能生自己。

第二个,其他的东西把它生起来,叫他生。他就是自己以外的,比方说泥土,欸,说我这泥土里面就长出花了,不对!世界上泥土多了,也没看到多少花,是吧?所以他生也不合理。

在龙树菩萨的概念就是说,a

创造

b,一个有自体的

a

创造一个有自体的

b,怎么两个创造出来,a

b

会不一样呢?说泥土创造了花,泥土是有自性的,花也有自性,泥土把花创造出来,结果花跟泥土体性不一样,这不合理,所以他生也不合理。

共生就是泥土跟阳光跟种子共生,共生也不合理。因为龙树菩萨说,自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两个不能生的东西混在一起,怎么可能生呢?说一颗沙不能挤出油,一颗石头也不能挤出油,沙跟石头放在一起也不可能挤出油。

那么有人就说了,欸,我把种子跟泥土、阳光放在一起,花就长出来。是的,但是长出的花不是你这个花,它是另外一个花了。因为每一个栽培的人,除了外在的环境,他当时的心态很重要。你不可能有两种同样的心态去栽培,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业力跟心力的结合,所以因缘是很复杂的。你就用相同的温度、相同的种子、相同的泥土的矿物质,你也不可能栽培出两个同样的花出来,不可能!因为你的心态不一样,那个栽培、那个能念的心不一样。所以共也不能生。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只好“知无生”了。它只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而已,它没有真正地生起,因为你假设它有自性,不能成立。因为你有自性,它是怎么来的你要交代清楚。如果它是真实的,一个真实的东西来,它一定有个处所。它从什么地方来?如果你认为它是个实体,那你告诉我,它从什么地方来?它从泥土中来,还是从种子中来?还是从阳光中来?

答案:因缘中来。因缘中来就是说,因缘没有启动之前它是什么样?就是它要因缘启动了,这个花才出现;当因缘没有启动之前,它是怎么样?它就是无生,所以它的本质是无生。你看到这个花你没有看到本质,你只是看到花的假相,所以,每一件事情只有假相,没有本质。

没有一个东西,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它的性质。当因缘变化,它一定要变化,因为你受了因缘的主宰,所以“是故知无生”。

既然你没有自主性,所以你就没有自体。如果你有自体,你应该决定你的性质,你不可能受别人干扰,事实上不可能。所以它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是因为你的性质、你真实的体性不存在。就是你自己没有独立自主的体性。

所以结论:人生只有假相,没有实体,因为你说不出它的来处。它也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人生的实体是不存在。一旦有实体,你一定要明确说出它是怎么来的。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可以从它的三个角度: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

比方说,我们对一个东西产生贪爱,那个贪爱的活动,为什么贪爱的心识没有实体,只有作用跟相状呢?你没有得到外境时,你说这个贪爱有实体,那你贪爱的烦恼没有活动之前,它到底藏在哪里?你说藏在我身体里面,身体是个物质,怎么会有心识活动呢?所以未生无潜处,它没有潜伏的处所。你说,欸,它有实体,它还没有出来之前,一定有一个东西让它能够放,它有实体,但是你找不到它的来处,未生无潜处,它没有潜伏的处所。

正生无住处。它在活动时你说它在哪里呢?觅之了不可得。它就是一个刹那刹那生灭的因缘的假名、假相、假用,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你有本事把贪爱烦恼拿出来,拿不出来!所以正生无住处。

贪爱烦恼毕竟是生灭的,它结束以后,你说它去了哪里?生已无去处。所以结论它是无生,毕竟空,它没有实体。

诸位!空性的真实的究竟涵义,是因为它没有真实的体性,这样子就给大乘佛法很大的作用,就是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这观念很重要!

空性有两种解读:钝根人知道一切法没有实体,他就什么都放弃,然后就入偏空了,这就通前;利根人看到一切法没有实体,哦,那生命可以改造,它没有实体,既然是诸法因缘生,那我可以创造另外一个因缘来引导它。

就像这个球,你踢了一个方向往东边走,我中间再补一脚,我创造另外一个引导到净土的因缘,你的生命就变化了。因为它没有实体。

所以没有实体有两种思考,一个是消极的思考,偏空涅槃;一种是积极的思考,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是故知无生”,这是最圆满的空性的思考。你不要把相状拿掉,只要知道它没有实体就好。你不是想要得到它吗?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外境干扰你,是因为你想要去求,你要得到它的实体,你要有所得。现在问题不是生命本身,是我们的心态有问题。如果你认为生命在障碍你,那你就是自己障碍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障碍自己,因为你有所得。所以问题就是说,佛陀能解决问题,就是因为一切法没有实体,所以你不可能在人生得到什么,它无所得,是故知无生。

我们再往下看。

“解苦无苦,而有真谛。苦尚即真,况集灭道。”

所以痛苦是没有自性的。在藏教里面,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它每一个法都是真实的,我空法有。

到了通教,痛苦是不决定的,因为它当下就是空性,它本身就是空性,当体即空。

苦是毕竟空,集灭道也是毕竟空,所以苦集灭道都是不决定,都没有自性。生死的流转门是不决定,还灭门也不决定,所以生死涅槃等空华,生命可以改造,这个是无生的概念。

就是一切法是没有真实的体性,这叫自性空。你把空性了解以后,就有资格再往下看,这时你对人生就有正确了解,大乘佛法的空是无生。就是每一个东西都没有实体,它只有因缘的力量,产生一种暂时的假相,如此而已。这是空性的意思。

二、名字即佛

我们再看第二的名字即佛。

从无生的概念,从一切法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概念来看人生是怎么样呢?人生如梦如幻。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从实体的角度它没有,但是从假相的角度,它也是如幻有,它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大乘佛法观一切法空,不能够否定因果的存在。它只是说因果不真实,没有说因果不存在,是说因果可以改变。但是它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爽,虽然因果丝毫不爽,它法性本来空寂,所以结是论如梦如幻。

“知一切法当体即空,非灭故空”,不必等到它消失。这个空性的好处就是当体即空。为什么空?因为你的存在要靠因缘。如果你有实体,你就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就会出现,如果你有真实体性的话。但是事实不然,每一件事情出现都要有因缘,有业力跟心态的结合,你的所有东西都是因缘创造出来的。所以,人生是借来的,生死涅槃等空华。

这个观念在《楞严经》很重要,就是因缘性空,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跟因缘借来的。简单地讲,没有一个东西能够独立自主地存在,不可以!你都要跟因缘借来。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古书讲一个事情说,有一个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久修圣贤之道,所以他有功德力。这读书人这一年要考试的时候,他从家里去学校读书,要经过一个土地公庙,但是他一走过去,因为他的威德力很大,土地公就得站起来,他回去的时候土地公又得站起来。

土地公就觉得有点烦,有一天就托梦给他信徒说:“你好不好在我的大门前面弄一道墙壁?”说:“为什么呢?”“这个读书人走过去我得站起来一次,他走回去又站起来一次。你弄个墙壁,我就可以让他不现前。”

信徒当然要依照神的指示,就准备砖块泥土。但是在准备要盖的时候,那个神又托梦说:“不用盖了,因为这个读书人做了一个损阴德的事情,他的功德消失了,今年的功名也没有了,他走过去我不用再站起来了。”

从诸法因缘生来看这个读书人,他的福报力是什么?如果他的福报力是真实有,那他不管做什么,这个福报力都不会失掉,如果真实的体性的话。事实上不是,他的福德力是跟因缘借来的!你借了这个因缘,当你的因缘破坏的时候,你的福报力就没有了,这个就是无生。

没有一件事情是说,我不管怎么样,我都有福报。没有这回事情!你的福报存在是有条件的,所以你要谨言慎行、要断恶修善,你的福报才能够相续。就是,什么东西都有条件,都要跟因缘借来,不可能说我就有福报,不管怎么做我都有福报,没有这回事情!那你这

个违背诸法因缘生了,那你就是“自生”——人生你有主宰性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生死涅槃等空华,一切法如梦如幻,这个就是它的一种人生态度,从一种无生的概念而建立一切法不决定,人生也不决定。你是业障凡夫,但是如果努力,你可以带业往生;你福报很大,要是不守章法,你也会回到业障深重。就是一切法都是向因缘借来的,你用什么因缘它就出现什么结果,所以一切法不决定。

你说你现在修得很好,功德庄严,也不决定。你要放逸,它就改变了;说我以前很放逸,也不决定,我现在努力,它也会变成功德庄严,这个就是所谓的一切法无生。

三、观行即佛

我们再往下看,观行即佛。

前面的理即佛跟名字即佛,都是建立一种人生的观念,从无生而建立了一切法如梦如幻,它没有实体只有假相,这个时候就开始修观了。

观行位第一个,干慧地,这个关键,很重要!干慧地这个“干”蕅益大师解释“未有理水,故得此名”。这个水叫法性之水,因为水能够洗除污垢,表示空性的真理来洗除我们心中的执取。

这个人为什么叫干慧地呢?就是说他的智慧只有闻思的胜解,没有禅定的修慧。这个跟《遗教经》一段经文有关系。《遗教经》说,“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说智慧水,你如果没有做一个水池把它保存下来,它就流失掉了。你没有禅定的摄受,虽然有智慧,但是你的心是散乱的,你心就到处流失了,心光外泄就流失掉了,所以你必须有禅定的摄持,这个水才会变成强大。一个强大有力量的水,才能够洗除污垢。

干慧地的关键在哪里呢?因为他得到胜解了。一般通教的人要通到大乘佛法,观行位跟相似位是关键,到了分证即佛,他证得初果就不太可能回小向大了,变成定性声闻了。所以一个观一切法空的人,你只能够修其法,不能证其果。就是说,你观一切法空,你只能够采取它的方法,但是你不能从空性里面去获得果证,不可以,获得果证你就入定性声闻了。

观行位有什么好处呢?这个人对烦恼的调伏可能还没有完全,至少这个人安住了,这个很关键!藏教法在因地没有安住法,因为藏教观无常,看到苦谛,所以他是一心一意想要厌离。我们看不到藏教里面,有让人安住的东西。

藏教的法跟凡夫刚好走入极端。凡夫是匆匆忙忙地投入因果的果报里面去,攀缘生死的果报;藏教的人是匆匆忙忙地想要离开果报。他也匆匆忙忙,出离心哪,“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所以他必须靠空性的安住,安住以毕竟空为住。

所以古德讲一句话说,通教的人是“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他的心能够看到因缘的起灭,看到人生百态,因缘生起,因缘消失,他心中能够不动,心中无所住。他以什么为住?他不以外境为住,是以内心为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所以藏教的空,这种调伏性的空,如果没有通教的空,藏教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他看到人世间充满了痛苦,充满了逼迫,但他暂时又不能离开,他的痛苦不会输给凡夫,就像一个人在垃圾堆里面,他暂时不能离开。所以他必须用通教的空来调伏,站在本来就没有生死的角度,来调伏爱取,来放弃主宰。观行位的空,能够让一个人安住下来。

四、相似即佛

我们看相似即佛。

前面的观行,他本身的调伏力是薄弱的,因为他没有禅定的加行位。但是到相似位的时候,他开始有加行了,他能够在一切法空的时候,修习无常无我观来调伏爱取,因为他得了性地。这个性就是由法性之水流露出来的,相似得法性之水。因为他有禅定的摄持,不同于前面的观行位的外凡资粮位,他已经入了加行位了,内凡加行位。

三乘的内凡位与藏教的四加行齐,这个“齐”也就是约着调伏烦恼。他智慧不太一样,他的智慧更高明。

相似位,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相似位的调伏跟前面安住有什么不同。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破趣阁】【普趣阁】《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是兄弟就来踢球》《领主游戏:开局一艘末日方舟》《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神话版三国》《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言情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嫁给铁哥们

嫁给铁哥们

衣落成火
言情 连载 307万字
替嫁高门

替嫁高门

白月轻舟
简介:【高冷世子追妻火葬场】永安侯府的世子贺知煜和新皇演了一出君臣失和的戏,只为在他与孟氏的婚宴上拿下反贼。不知情的孟家怕侯府落难嫡女受委屈,慌忙推了养女孟云芍替嫁。大事落定,......
言情 连载 8万字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爱吃咸鱼的老虎
诺顿·萨格一直以来就有个梦想,那就是当个地主富豪,有个大地盘,让很多人靠着他吃饭,再请几个秘书,雇一群小弟,有事作威作福,无事看舞听曲...凭借着穿越带来的‘北斗神拳’外挂,他觉得不是问题。只是运气有点不好...去当种地王,颗粒无收。去当钓鱼王,天天空军。保镖王、赏金王、佣兵王...统统不行!那只能去当海贼王了!
言情 连载 210万字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

安静喝茶
《奥特宿敌,但白月光万人迷》【本文将于12月1日入v,当天掉落万字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沙蔓是攻略局的合同工,只要干完最后一票就能顺利退休。然后,她就接到了号称史上最难的任务——成为光之巨人的宿敌......
言情 连载 23万字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端瑜
郑山辞穿书了,他穿成了恶毒男配虞澜意的炮灰丈夫。原主因缘巧合和恶毒男配虞澜意成亲,在奔赴小县城后虞澜意处处讽刺看不起丈夫,丈夫最后受不了联合蓝颜知己把虞澜意杀了。现在他在宴会上被人抓住和虞澜意同处一室,在大庭广众之下私会,虞澜意本想让男主和自己关在一起结果关错人了,现在他用袖子遮挡着脸,对着郑山辞怒目而视。面对众人的指责,郑山辞咬牙:“我娶。”郑山辞嘴里发苦,这人完全就是一个作精,侯府娇养的嫡哥儿
言情 全本 8万字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岐山娘
文案:恐怖世界而来的顶级BOSS——叶禄,一朝穿越,变作了一个诡异村庄的小小村民。这个世界神祇倒异、诡植啖血,凡人依附诡植苟活,借助诡植修炼的诡士同样举步维艰。无论怎么看,都是要活先疯的预兆。叶禄沉吟片刻,安详躺平:累了,先睡一觉吧。一觉睡醒,旁边多了两个同样从恐怖世界来的挚友。叶禄:“?”点击就送人手?又一觉醒来,旁边多出一把香气扑鼻、翠绿青葱的月桂树苗。叶禄:“??”点击就送诡植?又一觉醒来,
言情 连载 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