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浑河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朱厚照站在卢沟桥上,正举着望远镜往上游观看。浑河从西边群山里冲了出来,到了卢沟桥水势已经平缓,桥两岸河面上有不少地方已经淤积成泥滩。
旁边汪鋐摇了摇头,“水太浑了,从此河引水,怕是连通惠河都能给淤了。”
刘瑾指挥着两个勇士营的士卒抬着桶水走过来,“小爷,已经放了小半个时辰了,水倒掉还剩半桶泥,这哪里是水,分明是泥汤。”
这浑河恰如其名,快赶上黄河了。
朱厚照举着望眼镜看了看下游,河里零零星星飘着几条小船,岸边还系着一条。便让勇士营的人过去把船主叫过来。
见到船主,朱厚照问起了河道里的情况。
船主说,此河再往东五十里流经南苑,那里不让过船,自己也只了解这五十里的水情。
这一带水面宽阔,但水却不深,加之淤积了不少浅滩,冬春时节河中心有的地方水深不过三四寸,船不能重载,遇到浅滩还得下船拖过去。
到了夏天一发洪水,河道也被水冲的变来变去,因此此河古时便被称作无定河。
朱厚照和汪鋐二人听完,就知道这浑河无论是引水还是通航都不可行。
二人在桥上又四下看了看。桥对岸的河边上有不少煤堆,见朱厚照问起,船主便说这里的煤都是供应京城的,产地在西山王平口一带。
因为浑河无法通航,所以煤都是从王平口用驴车先拉到卢沟桥边上屯着,入冬之后再分批转运到京城里。
一行人再无可看之处,便折返回京。
进了正阳门,朱厚照让汪鋐回去整理元代白浮瓮山渠的资料,自己请过旨之后再找时间一起去瓮山泊踩点。
接下来几日,朱厚照每日里除了上课,便是窝在马神庙与安正文一起画图。
杨廷和已经同意,简版《弘治字典》使用四角号码、部首、拼音三种检字法。字型和释义以《说文》、《玉篇》、《类篇》等前代字书为基础,删繁就简。
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人手也已到位,因翰林院还有一个大项目--《大明会典》正在编撰,《弘治字典》派来的大都是上一科的庶吉士。给每个字编号码的则是国子监的学生。
一时间《弘治字典》修撰处兵强马壮,很快步入正轨。
于经那头按照太子的意思,和经厂谈了合作。委托经厂闲暇时帮忙印书,用经厂的雕版和人手,铺子里按经厂实价加两成结算。由于看起来没有占朝廷的便宜,弘治也就默认了。
马神庙,朱厚照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直起身来。钦天监观象台新仪器的图纸基本完成。
自己既然在内阁夸了口,那就把活做的漂亮点。
观象台将新设两个观测仪器:一个使用赤道坐标,原理和简仪类似,但窥衡改成了反射望远镜;另一个使用地平坐标,用以代替立运仪,使用两种四寸直径的折射望远镜。
朱厚照按照后世天文台的样子,给这两个观测台都加了可以手动开合的半球形木制屋顶,以保护仪器免遭日晒雨淋,这个设计费了他和安正文不少功夫。
另外,朱厚照的大杀器,包含五对铜齿轮的重锤式摆钟图纸也画了出来。表盘的刻度没有沿用漏刻的百刻制,而是俺朱厚照的习惯,改成后世每小时六十分制。
宫里刻漏房有一个木轮沙漏,靠漏壶漏下的沙子提供动力。沙漏上有五组木制棘轮,表盘指针一应俱全,每过一个时辰上面的偶人还会击鼓敲钟。
这套计时仪器宋代就已经有了,做为冬天漏壶结冰无法使用时的替代方案。但木棘轮容易磨损松动,漏壶里沙子的流速也不均匀,精度比不上滴漏。
朱厚照叫人把图纸分别送去御前作和台基厂。新的观测仪器,包括可以开合的屋顶先让台基厂打样试制模型。
叫来熊大熊二,拉上安正文,四人开始斗地主。
当太子脸上贴了不少纸条的时候,送图纸的人回来说,御前作的人问太子有没有空,一起去看下制镜处作坊的选址。
朱厚照便收了摊,带着一帮手下跟着去了。
内官监给了两处地方供太子选择,一处在兔儿山压水井东面,靠近永寿宫的一排空房;另一处在太液池南边司苑局仓库。
兔儿山朱厚照觉得有点远了,司苑局的库房有点小。两处都没看上。
太子看上了司苑局库房东边的乐成殿。
乐成殿是宣宗所修的磨坊,和蚕池一样,是礼仪用房。夏收之后,皇帝来这里做做样子。建好之后除了宣宗自己,再没哪个皇帝正经用过了。
乐成殿位于太液池水流向金水河的口子上,殿北的水面上修了一座滚水坝,旁边开了一条石砌的明渠,明渠前后水位落差能有四尺左右,磨坊就架在渠上,里面放着石磨和石舂各两具。
朱厚照看上的便是这个磨坊,水车都是现成的,改装一下就能提供动力。
乐成殿本身地方也不小,就选这里了。
内官监陪同的管事太监说,殿里有宣宗游览时所用的的龙床、御榻,要挪动的话须得请旨。
你请你的旨呗,别耽误小爷俺使用就行。明日没消息,别怪小爷自己动手搬了。
成山伯府西院,王铉听完王洗的话气得手直抖,“抽的什么风,伯府千金去给别人做继室,你不要脸俺还要呢!”
王洗看父亲动了气,只好跪下请父亲息怒,解释道:“儿子只是看那刘岚只有二十四岁,虽结过亲,但并无子女。家里又甚是富足,惟清嫁过去又不吃苦,才来找父亲商议。”
“不用商议,你休想。告诉你媳妇,少打我王家的主意。惟清明日就和我去乡下,她的亲事你少管,敢自作主张仔细你的皮!”
王洗无奈,只好辞了出来。回到房内,印氏听到动静便过来问事情如何了。王洗被父亲一顿好骂,正在郁闷,便埋怨道:“俺说了不行,你非叫俺去说,父亲着恼了,你这下满意了?”
印氏一脸惊讶,“妾身也是为了惟清好,才让你去问的。俺那外甥哪里不好了?既有功名,又家资丰饶,这样好的姻缘外头哪里去找。”
说罢,觉得委屈,拿出帕子在眼皮上抹了两下,“俺自从嫁过来,可曾短了他两个的吃穿不成?家里本就不富裕,你又没个差事,还不是靠俺嫁妆收些租子养家。就算老爷子把世职给了你,就凭那每年二百石俸禄,能应付家里开销吗?”
王洗被揭了疮疤,登时脸一红:“莫当俺不知道,惟清嫁到你堂姐家嫁妆便可省下一大半。”
印氏听完大怒,伸手把帕子拍到桌上,“你放屁,她亲娘家里也不过是个指挥使,带的那点嫁妆能将她姐弟两个养大就不错了,还有甚嫁妆。到时候还不是要俺贴补。”
王洗看印氏扯开嗓门吼,不由缩了头,“你小声些,父亲不点头,俺有什么办法。过些日子再试试。”
《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