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父子
《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当晚弘治收到消息,说是太子大晚上要出玄武门去煤山,让游泰给堵了回去。现在正在奉天殿丹陛前夜观星象,劝不回去。
这个不省心的,还以为真长大了。
弘治听了起身披了件衣服就往外走。皇后在床里冷冷地哼了一声。
出了乾清门,弘治抬头看了看天空。月已西沉,东面的天空群星像刚醒过来一般闪的欢实。看着和往常也没啥区别,弘治摇摇头加快了脚步。
转过奉天殿,就看见太子站在广场中间,手里举着个东西在往天上看。
“大半夜的不睡觉折腾个甚么?”弘治话里带了怒气,太子身边的几位慌忙跪下。
朱厚照转过头看见父皇,一脸兴奋地把望远镜递了过来,“父皇快看,岁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
弘治听了有点糊涂,这满天都是星斗,岁星旁边有星星很奇怪吗?
看了看太子塞过来的东西,是个两头镶了琉璃的铜管子,分量挺压手。按照太子手指的方向,弘治抬起望远镜对准了中天上那颗最亮的星辰。
原来白色的亮点现在看起来像个发光的弹珠,上面还有些条纹,弹珠旁边确实有几颗黯淡的小点。
弘治放下望远镜又看了看岁星,除了比其他星星亮点,没啥区别。可这镜子里却明显是个球,有些意思。
朱厚照本来想再让父皇看看月亮的,但现在月亮已经隐到了宫墙下面,有点遗憾。
弘治虽然不大懂钦天监的那类学问,但也明白这个东西比窥衡要管用。
“这是为观象台新制的仪器?叫个啥名?”
“叫望远镜,以后准备再做个大的,放在观象台。”
朱厚照拿过望远镜继续仰着脖子往天顶看,北极星让奉天殿挡住了,北斗七星倒是能看见,不过这几颗星望远镜就看不出啥名堂了,还是七颗小亮点。
父子两个坐在台阶上一起看星星,弘治听着太子讲着南天的春季大三角,讲着东边的织女星和天津四以及地平线下看不见的银河...
弘治感受着太子身上自己年少时少有的朝气,有点羡慕。
屁股底下有点凉,弘治站起身来,顺便也拎起身边的儿子,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慢慢看,先回去睡吧,别让为父和你...母后操心。”
回到乾清宫,皇后批衣坐在床上没有睡,“怎么去了这么久?”
弘治笑了笑,”太子好手段,做了副观星之镜,能把岁星看成弹子般大,岁星上居然还有条纹。”
皇后:“???”
一天天净瞎折腾,浪费银钱。
次日,宫里就传开太子新制了观星镜,能看千里之外,所观岁星与往日不同,实乃占验祯祥的利器。
下了学朱厚照就被吴昊堵在了文华殿门口。
马神庙,吴昊举着望远镜东瞅瞅西瞅瞅,一脸好奇。正要拿望远镜去看太阳,却叫朱厚照一把扯住。
“此聚光之器,直接拿来看太阳,眼睛会烧坏。”
“嗯嗯,类似阳燧,这么说此物亦可辟邪?”
朱厚照懒得理他。
“嘿嘿,听闻太子昨日夜观岁星颇有所得,不若让小臣也...”
“不借。”
吴昊被拒绝,也不气馁,想了想又换了个说法:“过几日钦天监观象台新址将测量南北东西四方正向,以便绘制施工图纸。小臣打算上奏陛下,测量当日请太子驾临督导。此物于测量大有助益,莫若让小臣先练习练习?”
“行!”
午后,朱厚照叫了兵杖局当值的管事、赵三虎、玉匠、铜匠等人一起在马神庙开会。
“现下正在打磨的镜片只有两寸的,还要打磨去边,直径也就一寸七分。太子要大一倍,就得浇铸成四寸半。”
“用陶模不行吗?陶模明日就能烧好。”
“不行,陶模倒进去就炸。”
......
众人七嘴八舌商量了半天,最后定下来三种镜片规格,四寸、一寸七分、一寸。一寸的既可以做目镜也可以做随身带的小望远镜。
兵杖局外厂作坊负责铸造铁模并按要求打磨平整,御前作继续把手里的镜片做完。其他人备料准备开工。做好后太子放赏。
这次朱厚照不但要做折射望远镜,还想把反射望远镜也做出来,专门让御前作的去找银作局磨镜子的工匠一起试试反射镜。
众人刚走,于经又跑过来,说是按照太子的图纸和模型,已将新的砣机做好,太子有没有空,去验收一下。
两张砣机放在弹子房,几个匠人正围着忙活。
一个工匠踩动踏板,砣盘跟着皮带飞速旋转起来,盘上夹着的杉木条也跟着转起来。接下来这工匠双手把套在横杆上的大号卷笔刀一点点滑过去,“滋...”卷笔刀飞快地把笔杆刨成圆柱形。
另一边砣盘上带动的是个一尺来长的三棱钻,笔杆则被固定在一个可以滑动的木槽里,工匠推着一点点向钻头靠了过去,几息功夫便从另一头钻了出来。
完美!众工匠跟着太子一起喜笑颜开,这家伙可比原来利索多了。
于经凑过来说,钟鼓司外厂的墙已经开始装门窗了,应该过几日铺子就能开张,只是只卖铅笔和纸牌,看着货样比较少,太子能不能想想办法去内府十库里倒腾些积年的物料拿出来卖。
“奴婢在甲字库做过管事,里面的阔棱棉布最老的都是天顺年间的,早就朽了,就这么堆在那里也不是个事...”
朱厚照想了想,内府十库都是朝廷赋税,自己拿来做事倒是无碍,拿去发卖估计会被御史喷。
算了,再踅摸踅摸,看看能不能再整些适合装点门面的东西。
正低着头边走边寻思,刚进东华门,守门的太监躬身说六科廊工科值房的给事中正找太子,说是太子的奏本被驳回了,请太子找人取回奏本和批件。
前几日父皇已经和自己说过了,重新开通通惠河不能一蹴而就,奏本被驳回也在情理之中。
闲来无事,朱厚照就打算自己去趟工科值房。
工科房今日当值的是都给事中王缜,上次朱厚照平台救母时这位也在。
朱厚照说了来意,王缜找出奏本双手递了过去。“太子莫要沮丧。太子所说乃是正理,焉有四十里陆路岁耗十七万两白银之理。我听闻陛下已召内阁商议此事,终会有个结果的。”
王缜是东莞人,伦文叙伦大头的老乡,说着广味官话安慰朱厚照。
朱厚照点头谢过,却见王缜的桌子上放着针线,不由好奇地问了一句。
王缜笑着解释了,六科各值房每五天要将对应的六部、五军都督府和各布政使司题本、奏本、内阁票拟、圣旨御批等誊录、装订,一本给内阁存档,一本发通政使司衙门供各部及各地方驻京人员抄录,也叫邸报。这针线就是拿来装订用的。
原来这时候就有驻京办了。王缜说不但各布政使司衙门,各指挥使司衙门乃至有点余钱的州府在京也雇的有人,专门负责抄录和传送邸报。
小说推荐:《桃花山刘家修仙传》《谁让他玩游戏王的!》《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霸总带娃日常》《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岁岁平安》《重生之贵妇》《我跟他不熟》【花瓣小说】
贰货真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