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活字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朱厚照听了若有所思,谢过王缜便出了六科廊。
印刷出版行业后世倒是个赚钱营生,广告就不说了,日进斗金。
太子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向发财的金光大道。
文华殿、文渊阁、古今通集库藏书够自己印半辈子,更别说文楼里放的永乐大典了。
别人缺资源,自己可是坐拥天下最大最好的资源库。
邸报以后也别给通政使司了,咱给你印好,各衙门免费派发。
特么滴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么好的赚钱门路。
朱厚照眼冒金光,急匆匆往经厂赶去。到了经厂,找管事问起经厂是否有活字印刷的现成工具和人手。
管事的一脸不屑,“咱们经厂印书什么时候用活字了,外头的书坊印往年科考卷子才用这个。”
这货居然敢藐视先进生产力,朱厚照揪着管事让他解释清楚。
这管事说,宋时便有活字印刷,经厂就有木活字和铜活字。
木活字排版不易,字模容易歪斜松动。铜活字不好着墨不说,还高低不平,排字的界框一高,边上的字便印不上去。
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不管木模铜模,字都不齐全。只《类篇》就有五万三千多个字,谁有功夫整那么多字模。很多字一页之中还要多次重复,那就更没底了。
“此外,活字检字也是个大麻烦,《类篇》五百四十四部首,这么多部首不说,每部首下面少则十字多则百字,等它字捡好了,雕版都刻好了。”管事的继续补刀。
“再说了,这活字每批字刻字的人不同字也不同。用的时候哪里会仔细辨认,印的书也就字体错乱。咱们经厂上月给朝鲜国印的《论语》请了谢正谢舍人写的字,那字多漂亮,咱们印书刻字也赏心悦目不是,所以印书一道雕版才是正道。”
朱厚照狠狠地瞪了眼这个开历史倒车的家伙。
“废话恁多,去把木活字和铜活字都给小爷送到清宁宫去。”
这管事说铜活字贵重,还要请东宫移文司礼监才好挪动。
朱厚照大怒,“回头给你补手续,再敢叽歪信不信让你再断一条腿。“
管事只得喊人用车给太子运过去。一边恭送太子出门,一边还不忘叮嘱太子别忘了补手续。
回到清宁宫,朱厚照让人把铜活字和木活字都拿了些。
毕竟不是工业品,木活字看着工整,其实也是一个个手工削制出来的。
字少了看不出什么问题,字多了就显出高低不平,四边也不整齐。
铜活字还不如木活字,随便挑两个字,高低都不一样。
那管事说的倒没错,这样的活字换自己怕也不愿意用。
检字法也是个麻烦,这么多字找起来自己也觉得头大。
朱厚照叹了口气,是自己想得简单了。
找了张纸,理了理思路。后世听说过铅活字,铅比铜软,应该好融制,行不行先试试再说。
金属表面不着墨,这个也能改进,无非加油脂、加胶之类,价格不贵就行。
检字法按部首、按音韵找起来都麻烦,自己记忆中倒是有一种方法,是后世都快绝迹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口诀还记得,短短的四句话。
但是给五万多字一一编上号码,想想都绝望,不是自己一个人搞得了的。
这是个大工程,得找个理由抓人干活。
绝不能说自己想靠这个发财,替自己铺子补货之类的理由。
朱厚照想了想,拿起铅笔准备写个奏本,理由还是挺好找的。
父皇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实为盛世。为了给盛世增添光彩,太子准备编一本字典,字典使用新的检字法以方便世人。
再过两个月就是万寿节,太子准备将这本字典命名为《弘治字典》,以显太子孝心...
呵呵,这个理由不管父皇啥态度,内阁怕是不好拒绝吧。
打好底稿,起身去了内阁找谢正,谁让他字写得好,都上雕版了。
谢正看了底稿,好事呀,二话没说,挥毫立就。写完了又问起供应各部铅笔之事,朱厚照让他去找于经。
次日,朱厚照又被叫到平台听政,还是和他有关。
到了平台,弘治和三位大佬正等着他。
第一件事,通惠河疏浚之事由太子先勘验浑河引水和前元白浮泉引水利弊,论证方案。工部都水司派一主事听用。
第二件事是太子奏本所说的《弘治字典》,内阁想听听太子的新法是否可行。
第三件事是各部衙门想要铅笔,于经说太子吩咐让各部去铺子里采买,可有此事?
通惠河之事朱厚照觉得没问题,只是说勘验有可能需要自己出马。弘治便和太子约法三章:第一须得提前报备;第二当天去当天回,不许在外面过夜;第三就算不打仪仗也要多带人马,行动要听护卫安排,不得乱来。
朱厚照一一应了,出去了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第二件事,朱厚照把口诀念了一遍,又拿铅笔写了几个字,用五个数字标了号码。众人看了也觉得并不复杂,是个好办法。
弘治授权太子提调《弘治字典》编撰一事,左春坊大学士杨廷和总纂,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选人参与,明日便发明旨。
朱厚照乘机提了,想把经厂纳入自己麾下,弘治没同意。
第三件事,各内监衙门本就有供应朝廷各部用度的义务。天下税收除了京储粮仓,剩下大部分都在内府,天子无私财可不是说说的。
铅笔虽是太子发明,但俱为内监所造,再问各部衙门收钱,有假公济私之嫌。
朱厚照想想也对,材料、匠人、工具都用的是弹子房和御前作的,自己拿来卖钱好像道理说不通。
但要白给,自己心里不舒服,忙活半天只落个口头表扬可不行。
朱厚照提了自己的方案,自己在外面找人开铺子,银钱自己出。如果需要内府材料,就按市价与内府结算。工匠有愿意去铺子里做工的,可给工部或内府交代役钱。
弘治和三位阁臣互相看看也没了主意。
过了片刻,李东阳说道:“此法类似于朝廷外采铺买,也不是不行,但太子也需约束下人,不可以次充好,强买强卖。”
朱厚照回答道:“既是铺买,买卖双方当然要你情我愿,俺铺子里做的不好,不要就是了。”
旁边刘健也点点头,“此次便罢了,太子不可行商贾之事,以免外间非议。”
朱厚照说道:“俺又不出面,自有掌柜下人做事。俺只是寻思以后再有利民之物,也可照此发卖。若有违法之事,顺天府依律处置便是。俺只做个东家。”
见太子坚持,也不是什么大事,众人便点头依了太子。
《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