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三万天,但却总是会有人,怕你穷,又嫌你富。
怕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怕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命二运三本事,人世间的事情,也总是阴差阳错的很。
秦良民从秦家村准备里去城里生活的时候,家里的老毛驴总是带不走的。
秦良民和老毛驴朝夕相处,相伴多年,感情深厚。既舍不得宰杀,也舍不得买卖。
索性就把老毛驴留给了离着秦家村最近的许姥姥。
秦良民临去城里前还特意去找了许姥姥叙叙旧。
“大姐,老毛驴跟了我很久,总是有感情的,我带不走,又舍不得。就给你留这了,你瞧着安排它吧!兴许能卖个好价钱的。”
也不是没有驴贩子上门来看,况且人家也都给出了相对合适的价格。
可许姥姥却怕是秦良民在城里住的不习惯,再回到村里来。
总是嫌弃人家给的价格太低了,想再看看价格。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许姥姥就听到秦良民撒手人寰的消息。
老毛驴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许姥姥对弟弟秦良民唯一的念想。
后来,许家也就再没有人提出来要卖老毛驴的事了。
再后来,老毛驴就怀了孕,然后也就有了驴小满。
驴小满出生的时候,老毛驴随即就跟着秦良民一起去了。
许姥姥让许春海把老毛驴埋在秦家坟附近,只当是自己的弟弟魂归故里了。
许红枣又给小毛驴起了驴小满这个名字。
“小毛驴,以后你就叫小满吧,二十四个节气里头,全都有大有小的,但却就只有一个小满,小满胜完全。”
为了满足谢长夏关于小窑里养头驴的求知欲,闲来无事的许红枣,也就在饭后数星星的时候,讲起了驴小满的故事给他听。
谢长夏说:“长姐如母,许姥姥应该是想让秦良民留在自己身边的吧。但是又尊重他自己的选择。后来又看着老毛驴,生了驴小满,现在驴小满又生了驴万全,想必许姥姥的意难平,也能释怀了。”
许红枣说:“我姥姥经常念叨我三舅姥爷,一辈子,一场空,意难平的很。或许是释怀了吧,也或许没有,但终究是过去的事了。”
现如今驴万全这头小毛驴,比起驴小满来,那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驴万全自打生下来起,是从来也不睡懒觉,就喜欢整日的撒欢打滚。
每次许红枣瞧见驴万全的时候,驴万全的那四只驴蹄子都忙的停不下来。
驴万全非常的顽皮,每日里的行程安排都排的很满。
不是追赶着鸡满院子里跑,就是非要和羊逗闹个不停。
恨不得猪窑里猪都能破门而出陪它遛个弯。
西院的成功窑里,许红枣一早放着现成的干草给它吃。
驴万全只看了几眼,不喜欢也不吃,非要自己四处寻摸着青嫩地草来吃。
吃的高兴了,驴万全还要舒舒服服的打几个滚。
再晃晃悠悠地走回去驴窑里。
许红枣和谢长夏玩笑着说:“我是年岁大了,管不住这头顽皮任性的小倔驴了,不如你回去城里的时候,给它带回城里送动物园里去吧。也省的我看着它头疼的很。”
谢长夏玩笑着说:“比起来这头驴万全,我更喜欢奶山羊白雪,你要是让我把白雪带回城里的话,我想我会更开心。”
“你这个人哈,做好的饭菜给你吃,你不吃,偏要那没下锅的菜,怎么和驴万全一个性子。你怎么不想着把我也带回去城里算了。”
谢长夏眯着眼睛笑着,若有所思地瞧着许红枣说:“当然,只你愿意跟着我的话。”
许红枣后知后觉地察觉出了丝丝缕缕地暧昧与尴尬,然后便沉默不语地望着对面的墩台梁。
墩台梁上种植着大片的洋苹果,马上就又要进入采摘期了。
斗转星移,夏去秋来。转眼就又是一年的八月中秋了。
中秋佳节,一开始也是源自古人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名中秋。
传闻里,中秋之夜的月亮,是一年之中最大最圆最亮的月亮。
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有着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也是日必返回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中秋节自古就有着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在农历八月的中旬,又正是秋粮收获的时令。
此时节里,各种的瓜果葡萄也都已经成熟。
人们在中秋时节,欢聚赏月、祭祀、庆贺丰收。
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也会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祭月,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也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秋暮夕月”,也是在中秋的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
拜月时,设上大的香案,再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时鲜的祭品。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将“月神”的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高燃红烛,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时,中秋佳节赏月的风俗就已然十分的盛行了。
《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着:“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在长城边民宿度假村还叫做萍窑洞村的时候,许红枣便有一颗棵少女幻想的种子开始萌发了。
在许红枣少女的唯美幻想里,中秋佳节时的日子,就应当与《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景象一般无二。
只是茫茫的人世间里,也有太多的事与愿违,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和时移世易了。
在有风小窑民宿还是许家大院的时候,许红枣就画出了自己有生之年里,唯一的一张设计图纸—长夏嘉树图。
也是因为这有了张图纸的存在,许姥姥才会倾其所有的支持着许红枣创立与发展有风小窑民宿。
许红枣望着墩台梁沉默了许久过后,才又一次开口问道:“谢长夏,你有没有问过你父母,为什么会给你取了长夏这个名字?”
谢长夏总不好说是因为自己家公司的名字叫长夏集团,所以自己才随着叫了长夏这个名字。
谢长夏只好说:“没问过,你有什么见解吗?”
许红枣说:“谈不上见解,我读书的时候,见书中有脾主长夏的说法。又有说法讲长夏,主四时之中的生化,是一年中的第五个季节。像土一样。是最平和,又可以生长万物的。”
谢长夏想了想说:“也许现实也如同书上所描写的那样吧。”
“马上要过中秋了,你要回去陪家人一起过中秋吗?”许红枣试探着问。
“家人安康,也有很忙碌的事情。回去了也是我一个人灯红酒绿的,倒不如在这山清水秀的长城边,做个世外的隐居人士。等我找到重新生活的勇气了,也就自己回去城里了。”
许红枣说:“中秋的时候,萍窑洞村的特产洋苹果也到了采摘的时候,到时候我会组织咱们民宿里的人一起去山上秋游团建,去对面的墩台梁山上摘苹果去,顺便体验下乡村采摘的乐趣。”
萍窑洞村的洋苹果,谢长夏也早已有过耳闻。
正所谓“大清洋苹果第一村”。
谢长夏认为,在萍窑洞村整体搬迁了之后,就没有人在搞农业种植了。
毕竟,萍窑洞新村与旧村之间的距离并不是非常的近距离。
当时,长夏集团与当地做土地流转的时候,也只是对空心村的古村进行了整体的保护与开发,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长城边乡村民宿度假村。
洋苹果虽然是有着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但毕竟是归属在农业的范畴里,与长城边民宿主打的格调总是有出入的。
况且,萍窑洞老村里的果树,都种在山坡顶上。
长夏集团开发建设的地方,基本上也都是在山下的平地或是民房里。
谢长夏随口问了许红枣:“萍窑洞不是被开发了,农户们应该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赔偿,况且不是很早就都搬迁到新村去了,现在还有人回来种地?”
许红枣说:“也都是上了年岁的老人了,闲来无事,没有稳定的收入。又都种了一辈子的山地,也有感情了。老人们闲不住,就都还打理着。”
在谢长夏的认知里,既然上了年岁了。就可以三五好友的打牌,旅游,参加团体活动,跳跳广场舞了。
总之,可以丰富老年生活的事情有很多种。
还在坐着体力活的耕种,莫非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
“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在种地,是家里有事情着急用钱吗?”
“补贴家用的想法倒是有的,但是也没有指望着种地养家糊口来着。人各有命,这里的老人们,都干了一辈子,也习惯了干活。让他们像城里人一样,退休了跳跳广场舞什么的,他们也习惯不来。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跳广场舞,更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跳广场舞。”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天命使然。一年有四季,风景总有无限接近,但是却还是各自不同。
况且,城市与农村,本身就是对立而统一的存在。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大自然,创造了最接近自然的农村。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又创造了城市。
农村包围着城市,城市也包围着农村。
城市里有城市里规则,农村里也有农村里的法则。
人生百年,城市与农村也应相该互尊重与理解,然后成为最好的自己。
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有偏见,就像太极图一样,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相应而又合抱。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去有风的长城边》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