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千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一早,两家人就在柴玉的新宅前碰头。
伍氏领着徐三娘来的,开口就要了五百的数,也是怕卖不出去,头一日先探探行情。
周氏闻言震惊了,攥住衣角抿唇道:“我们要五十的数,先试试能不能卖出去,要是好卖就多要。”
柴玉也没惊奇,只说到了日子让她们来拿货就成。
要拿出去卖与别人,自然不能随意往盆里装就算定型,不光不好看,她家也没那么多盆。
所以柴玉趁天好,驾着骡车跑了回镇上,顺便把要用到的料备齐了。
十一月初一,沙琪玛生意正式开始。
天冷糖不会化,柴玉头天就领着两个小的忙活了半下午,把第二天要出的货给赶出来了。也没往屋里放,就在堂屋门外支了两张桌子摆着,大门一关,没人来偷。
早起院墙底下的萝卜缨子上落了厚厚一层霜,她拢紧衣裳飞快进了趟茅房,才洗完手,两家人就到了。
徐三娘领着花大郎来的,她俩推了个羊角车,周氏要的少,只挑了一对箩筐。
两相里数好了数,给柴玉交了货款就急忙走了。
至于她们去哪卖,只要不坏了定价,爱去哪卖去哪卖。
送走了人,柴玉才打算再回屋猫会儿,柴旺就从屋里出来,看到一桌子沙琪玛没了,他道:“大姐,要不你再做点,我也挑担出去卖吧。”他没说让大姐也出去,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大姐不能吃这个苦,他是男子汉,他不怕。
屋里适时响起哭声,柴玉咧嘴一笑,“先去挤奶吧,这冬的生意咱不掺合,等年过完暖和了再说。”
如今吃喝不愁,没必要把自己逼得太辛苦,正正经经养点膘,猫过了这一冬再提别的。
母羊最近的产奶量有点下滑,装水的木桶挤了半桶就没了,照例先给小四煮了一碗让柴旺拿进去喂,柴玉则把剩下的也都煮开,给两只狗舀了点,把剩下的倒进用沸水煮过的瓦罐里,密封好放在灶口发酵。
前些日挤了一桶没喝完,柴玉也忙着没注意到,就在灶屋里放了一整天。等她晌午推门做饭才看到,本来以为要坏了,谁知闻了一下竟有种熟悉的酸味。
但那桶是没熬煮过的,她没敢尝,第二天就用熬煮过的奶又试了一次。大约是温度不够,发酵的不是很成功。后来缝了个棉套子套在桶上,又让灶塘一直有火温着,这么着试了几次,才掌握了一点窍门,到现在已经很容易能做出来。
不过之前做出来的都给喝完了,忘记留一勺做引子,这回可不能再忘了。
放置好瓦罐,柴旺也喂完奶出来了,把碗洗了。姐弟俩把那几只母鸡捉出去关在竹笼里,鸭子和大鹅则赶到院门外的水田里让它们自己捉泥鳅。上回搭鸡笼是花家干爹帮忙做的,柴玉就顺便请他在门前的水田里扎了一圈篱笆,鸭子大鹅赶进去也不怕跑。
做完这些,姐弟俩进灶屋去做饭,柴红也抱着穿好衣裳的小四出来。
天冷怕冻着,衣裳穿得有点厚,柴红抱不到片刻就得坐下缓缓。干脆拖来箩筐把她放进去,用脚慢慢蹬着摇晃,倒也没哭。
头两日的肉还剩了点,柴玉拿起来闻了闻,倒没坏。
想了想,从菜架上抓了把葱,准备炖了馅儿包馄饨。
如今富裕了,家里没缺过菜吃,就是夏季生长才好的青菜有点缺。外头菜畦里的绿叶菜可能是因为天冷,生长十分缓慢,她想着空闲了就做几个木箱子,培上土撒上菜种放在杂物房里,这样兴许能长快些。
柴旺剁肉馅,柴红剥葱,她就取了盆来揉面。
麻利揉好了放着醒会儿,葱也剥好了。
大葱气味辛辣,柴玉没让他切,自己接了刀端去屋外细细切。
两厢搅和匀了,放盐,酱油,姜末及其他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匀到微微上劲就行。
包馄饨的皮儿要略薄才好吃,擀好的大面片折叠几次,均匀切了,又抖散叠着再切成方形。
包馄饨这事柴红会做,就她跟柴玉两人包,柴旺试了两个,不是馅儿漏了就是皮儿破了,干脆叫他去照管小四。
包了一盖帘后,柴玉叫柴旺送去花家,“去时慢点,别撒了。”
剩下的也很快就包完了,约莫有五六十个,够她们仨吃的。
锅里烧开水,柴玉把馄饨丢下锅煮,接着又又调料汁。
去镇上补货那天,她还买了点干虾皮。因清水镇离海忒远,所以卖海货的屈指可数,柴玉足足跑了几家店才买到了一两,价格当然也很贵。
美中不足的是无紫菜,不然撕点放上,味道更好。
馄饨还没捞出来,柴旺回来了。
用笊篱捞起馄饨放进碗里,又各自舀了一勺面汤兑上,坐下开吃。
小四已经会乞食了,见都往嘴里塞,独她没份儿,气得啊啊直叫唤。
柴玉一边喝汤一边撇了一眼,快五个月了,应该差不多能吃点蛋黄之类的了吧。还有这名字也要正经起一个了,省得总是小四小四的,忒敷衍。
嗯,吃了饭去干娘家问问,她生养过,懂得多。
不过伍氏比她快一步,柴玉才说去趟花家,出门就见她已经过来了。
自从儿子媳妇出了门,伍氏那颗心就没放下来过,长吁短叹了一阵,干脆过来找柴玉说话,省得胡思乱想的,再生出忧愁来。
柴玉见状把人迎进院里,找背风处生了盆火,又进灶屋把装花生核桃的布袋拖出来,俩人就坐在院里剥,柴旺本来在逗狗,这会儿也洗了手跟着来帮忙,柴红则在屋里带小四午睡。
猩红的火苗随风摇晃,柴玉用火钳把烧断的木头夹到火盆里,问道:“干娘,我算着四妹也有五个月了,是不是得吃饭了?”
伍氏养娃是惯手,听是这事,脸上焦虑的神情渐渐放松,开始同柴玉科普:
“乡下娃儿都是糙养的,娘有奶就吃奶,没奶就吃米糊糊,再不然就看谁家媳妇有奶,三不五时去蹭几口就罢了。别说专门买头羊回来喂奶,就是出去花几文钱买一壶都少见。”
“小四吃奶吃了这么些时候已经是享大福了,也差不多能加米糊糊了,或者煮蛋了就挖点蛋黄喂一喂,蛋清可还吃不得呢。”
“还有这讲究?”柴玉上辈子虽然谈过对象,但连嘴儿都没亲过,更别提生个小孩玩了,所以她对这些知识基本是一窍不通。至于原身,王氏那么抠门的人咋舍得她们吃鸡蛋,所以记忆里也没姚氏拿蛋黄喂柴旺柴红的。
伍氏点点头,“对,我也是听我娘说的,说是十个娃儿九个吃了蛋黄都要跑肚,拉的止都止不住,等大点才能吃。”
“噢。”
怕是消化不了蛋清吧。
话题扯起来了,一个听一个讲,遇到不懂的再问一问,很快剥了满满一盆花生。
柴玉刚把花生壳倒进火盆,准备继续剥核桃,周氏就和徐三娘夫妻一块回来了,进门就悔地不行,跟柴玉说自己明日也追加到五百的数。
柴玉见她这样,猜到是没卖过瘾,也就答应了。
倒是徐三娘兴奋道:“我们本来也怕卖不完,就想着一鼓作气送去县城再卖,但都走到镇口了,想想也就去了。结果你们猜怎么着,镇上的人一试吃都说好,几包几包的要,还没咋的就没了。”
“那些人还问明天去不去,说要买几包送人,我说肯定去,定钱都收了几文呢。”
她说了一连串话,又吆喝了一早上,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这会儿讲完了就钻进灶屋去喝水去了。
伍氏扭头看大儿子,问他是不是这样好卖。
花大郎想起那场面,点了点头。
嘶——
她们只要了五百,一包挣一文,那岂不是一早上挣了五百文?
天爷呀!!
伍氏气血上涌,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柴玉听罢倒没表现出意外来,唯一意外的是镇上的人竟那么有钱,五文钱一包的沙琪玛一买就是好几包。
徐三娘喝完水出来,跟伍氏商量说加到两千包,伍氏自然没意见,能赚钱她哪里会有意见,当即回去取了八两银子来,周氏这边则要交货时给钱,柴玉没意见。
这下要做的多了,凭她们三个是做不完的,柴玉就让伍氏过来帮忙,伍氏当即就同意了,“回去吃了饭就来,你在灶屋做,做好了我们在外头包。”
柴玉明白她这话的意思是她们不进灶屋,怕自己看到不该看的,笑笑没说话。
饭后伍氏果然来了,连带着花大叔和花二郎都给薅过来帮忙,徐三娘和花大郎两个奔波了半天,伍氏把她俩留在家里歇着了。
几个人忙到天都黑了,桌上自然是放不下那么多,花大叔就从杂物房里拖了几块长木板担在桌面上,才勉强够放。
在镇上做工的柴五这会儿也回了租住的小院,今日货不多,忙碌累了整日才挣了三十五文,还没想好怎么跟周氏说,就见她眉飞色舞的拿出了一串铜板。
“这都是我今日卖得的钱,一共有四十九文呢,你数数。”
柴五一愣,刚想说叫她收好就行,一串铜板就被塞进了自己手里,也就顺势拿着,却也没数。
美滋滋高兴了一通,周氏道:“我今日要了五百的数,明日就能有五百文呢。”
“那你能卖得过来吗?”柴五问。
“你跟我一块去,咱俩各挑一担。”周氏把包钱的碎布从床底下摸出来,取了二两出来,“你那活要不就别做了,辛苦不说挣得还少,咱俩一起出去卖,一天卖出去五百封就是五百文,两天就有一两银子了。”
柴五想了想,答应下来,趁夜不深又去找管事的说了一声,辞了这工。
小说推荐:《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石破天穿越令狐冲》《国医》《你们修仙,我种田》《岁岁平安》《秋燥》《疫病之上》《成为雍正妹妹之后》【小蓝书】《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