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灯下隋朝》最新章节。
绞死杨广(2)
此时的中原已经大乱,各路英豪都在大显神通,而寄身江南的杨广却失去了当初的雄心,再无勇气与他们争斗。他甚至都不想再回到那个让他头疼的地方了。
他打算把国都迁到丹阳(今南京)。他认为,这样可以集中力量保守江东。即使失掉了辽阔的中原,他还可以偏安东南,继续做他的皇帝梦。
于是他下令群臣议论迁都之事。
跟以前一样,这一次仍然分为两派。
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都认为迁都的方案不错,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这里远离乱民,相对稳定和安全。
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力反对。他认为现在迁都,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对中原以及广大北方的管理权,有损于朝廷的威信。不仅如此,他还建议皇上应该立即起驾,重回长安。如此才能震慑北方的叛乱势力,更好地稳定军心民心。
双方争论不休。
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说:“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环境恶劣,地域狭小,对内要奉养朝廷,对外要供奉三军,百姓承受不起,将来恐生变故。”
这话杨广很不爱听,因为他属于迁都派,而且是迁都计划的始作俑者。
御史看懂了皇帝的心思,就趁机弹劾李桐客诽谤朝政。于是公卿们都害怕了,很快都调转风向,开始支持迁都的意见。他们谄媚道:“江东百姓渴望陛下临幸已经很久了,陛下过江抚慰,恩施百姓,堪称唐尧之功、禹舜之为啊!”
这话说到了杨广的心坎里。最终,迁都派的意见获得通过。
于是,杨广下令修建宫殿,着手迁都事宜。
迁都的动议虽然在朝廷中强行通过了,但却引起了广大骁果的强烈的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兵变,让杨广丢掉了性命。
我们知道,当时跟随杨广南来的骁果大多是关中人。他们长期在外,思恋故乡,眼见皇上要迁都丹阳,再没有回家的意思,他们不高兴了,就想方设法逃跑。其中有个郎将叫窦贤的,也是思家心切,就不顾禁令,带领部下西逃。杨广闻之此事,勃然大怒,立即派骑兵前去追赶。窦贤步子慢了点,被追上斩杀。杨广本想杀一儆百,煞住这股逃跑风,不料效果不佳,仍然有不少人不断冒死逃离。这令杨广很是头痛,他就去向裴矩问计。裴矩给他出主意说:“从人情上讲,没有配偶,就难以久待,可以考虑让军士们在这里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用女人去拴住男人,不失为一种方法。看来,战争,还真的不能让女人走开。
杨广听从了裴矩的建议。
九月,朝廷诏命,将江都境内的姑娘、寡妇都召集到宫下,和将士们来个集体相亲。当然这种相亲女方是十分被动的,骁果看上谁了当即就可以娶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其中原来有奸情的人,这时候只要自首就不再追究。奸夫淫妇可以通过官方途径,转为合法夫妻。
这些法子实施之后,效果甚微,依然有骁果不断逃跑。
关于“骁果”,这个词在本书中已经出现多次了,这里我想作个简单的解释。“骁果”的本义是“.勇猛刚毅”或者是指“.勇猛敢死之士”。按《实录》中的说法,骁果军隶属右屯卫,原来是隋文帝杨坚的贴身卫队。开皇三年,杨坚把骁卫与果毅军合并,成立了“骁果卫”。这支部队是朝廷的御林军,他们军事素质过硬,个个身手不凡。装备在当时也是一流的,比如胯下都是汗血宝马,身穿血色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标记,都在左臂上刺有血鹰图案。
“骁果“的逃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是关中人,他们也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想想也是,你可以给他找个媳妇,但这里毕竟没有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没有老家的甜水井破草房。故土难舍,旧情难割,所以这些将士们还是想回去,即使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士兵们逃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军们意志不坚,立场不稳。骁果军的统帅是虎贲郎将司马德戡,此人一向深得杨广信任。你想想,杨广要不信任他,怎么可能把御林军交给他指挥?但司马德戡不是以死报君的忠臣,关键的时候,他可以抛弃君臣大义。
骁果的逃跑,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害怕皇上追究,于是就把好友元礼、裴虔通找来商量。他说:“现在骁果人人想逃,我想奏明皇上,又怕担责杀头;隐瞒不报,又怕早晚皇上知道了,也免不了灭族之祸。大家说说该怎么好?还有一点,听说关内沦陷,我们这些人的家属都在那里,能不担心这事吗?”
元、裴二人都慌了,问:“既然如此,有什么好办法吗?”
司马德戡说:“如果骁果逃亡,我们不如和他们一齐跑。”
司马德戡的建议首先得到了元、裴二人的赞成。当然,他们逃跑可不是要净身溜走,他们还想尽可能的带走这支精锐的人马。
一场阴谋开始酝酿。
他们开始相互联络。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人都参与谋划,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西逃的计划之中。由于人数众多,有些人又口无遮拦,所以知晓的范围日益扩大,以至于成了公开的秘密。
只是杨广还蒙在鼓里。
后来有一位宫女探得了这个消息,就回去告诉给萧后:“外面的人都想跑了。”
萧后说:“那你去跟皇上说吧。”
这个宫女很傻,也很天真。她就真的对杨广说了。杨广很生气,认为这不是宫女该过问的事,于是把这个关心国事的宫女给剁了。
历朝历代,朝廷都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硬性规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后妃太监之类干政的现象却是屡禁不止。但对杨广而言,他在这个时候诛杀宫女,无疑等于自己关上了一扇可以向外看的窗户,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后来又有人忍不住跑来反映情况,萧后知道告诉皇上无益,弄不好还会搭上人命,就说:“天下事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可救药,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只会徒增烦恼。”
萧皇后果然是母仪天下的非凡女子,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心明如水。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对杨广提起外面的情况。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